舒服时间长了,企业衰了,人也废了

午饭后与几个同事到花园散步,有点冷,但阳光真好。走了几圈,就停在暖和的地方晒太阳,玩健身器材,顺便闲聊,聊项目,聊绩效考评机制,聊奖惩等。

有两个同事是新进公司的,原来他们在车企的呆过。他们说起车企奖金,说车企一线员工工资低,但奖金高,有24薪,37薪,48薪的(其实我没太明白的,听他们在滔滔不绝,就没打断他们,可能是年奖金是24月的薪水,37月的薪水和48月的薪水吧。最不济也有17薪的。这样下来,一年到手的钱就不少。有些车企,只要车卖的好,所有员工都会有奖金,双薪什么的。

然后就说到某知名中外合资企业,有个同事在那家企业呆过,生产过几款只要认识车就有印象的神车,那时车少,在马路上跑的十有八九就是那几款车。那家企业在2000年前就赚的盆满钵满,到了2000年以后,2008年前,中国市场,已经是那个合资企业外资方的最大市场了。在2008年经济危机后,他们更严重地依赖于中国市场。

在合资厂生产的车型,基本上都是他们原来在其他市场上卖的车,因此在中国出现的车的问题,绝大多数他们都见过,经历过,解决过。因此,中国的研发团队就是打电话。有时间差,那就晚上打电话,打电话他们就告诉中国的员工怎么做。尤其是刚开始时,中方人员很依赖外方的时候,为了迎接某个喜欢白衣服的外资方领导,中方把工厂擦了又擦,让所有员工都穿上白衣服,迎接那位领导,那人一走,所有复原。

到了2008年以后,随着中国市场的位置显要起来,中国员工也很硬气起来了。不敢说能对外资方吆五喝六吧,但也能平起平坐了。虽然车的主体设计还是人家的,但中国卖的好啊,离开了中国市场,外资方在别的市场只有个零头。中国员工们拿到手的钱也多,48薪也是说他们的。除了钱多,设计师们也没啥大设计的,因为还是外资方在别的市场跑的车,要改也不会改什么大的。所以活也少,日子过得真舒服。

后来,中国国产车的车型啊,设计啊什么的都跟上了,加上中国市场许多竞争者的厮杀,那家企业的车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就明显下来了,销量也下来很多。员工薪水也没那么高了。但还是过得轻松,没啥活。

慢慢地那个生产过神车的企业,虽然还在车的江湖里,还能排得上名号,但当大家的选择多了,像他们那样中规中矩看起来有些平庸的车型就越来越不起眼了。照同事的话说,这几年衰了下来。

这几年来,在那家企业虽然活少,薪水也还行,但不少设计人员也选择离开。不只因为外面的机会多,也因为觉得没学到新的东西,只是时间过去了,自己变老了而已。稍微有点想法的人,不愿意自己慢慢地温水煮青蛙被废了,就跳一跳,就像我的同事那样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