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饭的味道似乎还在唇齿留香,转眼间又迎来了元宵节。
俗话说“过完正月十五才算过完年”,“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节作为春节的压轴戏,把过年的习俗活动推上了高潮。
为了庆祝这一天的到来,男女老少都会出门逛庙会、赏灯花、猜灯谜。
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呢?在我国,农历正月就是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或夕,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被称为元宵节,也叫元夕、元夜。
元宵节那天有燃灯、赏花灯、放花灯的习俗,故又叫灯节。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人们就开始在每年的正月十五那天燃灯,后来逐渐演变成了元宵节的一个重要习俗。
立春后树木刚长出新芽,大多还未开花。人们便在元宵节这一天,制作各式各样的花灯挂在大街小巷。
到了晚上,街头巷尾,花灯高挂,灯火通明。灯成了地上的星,星成了天上的灯。
在这样璀璨的夜晚,灯花代替了春天还来不及开放的花,先在人间竞相绚烂开放了。
如此良辰美景怎能少得了美丽的相约呢?你也许不知道吧,元宵节还是我们中国最浪漫的情人节呢。
辛弃疾有一首关于元宵节的词《青玉案•元夕》里,这样写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透过那首词,我们现在依然能感受到当时元宵节的浪漫。中国的元宵节,适合相遇。
古时候,未嫁的女孩是不能随意出门游玩的。只有在元宵节晚上,可以结伴去看花灯。无数的青年男女,正在赏花灯时彼此点燃了心中的火花。
正所谓“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人世间最美的相遇莫过如此:在千万人群中遇见了你,灯火阑珊也暗淡。
正月十五吃汤圆,这个饮食风俗在宋代就开始流传了。汤圆外形圆圆的,象征着着喜庆合家,团团圆圆。元宵节里吃汤圆是一种美好的期盼,祈求全家团团圆圆。
元宵佳节,寄托着人们追求幸福和美满的愿望。这样花好月圆的日子,属于身边的家人、爱人,最知心的朋友,最亲密的伙伴。
无论你是近在眼前还是远在天边。这一天里,你只愿和最爱的人一起度过。
月圆之时,在提醒我们:月有阴晴圆缺,人也应该在聚散圆缺中拥有和平衡好这一生。
元宵节之夜很美,愿幸福团圆与你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