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这个话题源自与朋友聊天。朋友说他非常感谢女儿,虽然是陪着女儿长大,女儿却陪着他成长。一般人说孩子都是说我陪着孩子长大,孩子陪我变老。朋友却说孩子“陪我成长”。“陪我”,我与孩子之间是互动的;“成长”是向上积极渐入佳境式的,明显有很多个人主观感受在其中,朋友的思考角度独特,又有深度。
忽然想到了我的女儿,我伴她长大很轻松,她陪我成长一定很累心。
②
女儿出生时满脸褶皱,稀稀拉拉几根头发,满嘴没有一颗牙还啼哭不止,喂她奶的时候连奶头也找不着。当她脱去水膘,就变得招人喜爱起来。
内子休完产假要上班了,每天接送女儿去保姆家就成了我的常务。那时我经常做的一件事儿,拉开夹克拉链,把女儿放到怀里,然后再拉上拉链,一只手轻轻地托着女儿,女儿就在我怀里时不时咯咯的笑着。
女儿能走了,送她去幼儿园。让她站在车后座上,我左手把着车把,右手伸到后面轻轻地揽着女儿,一边骑一边教一些古诗词。从床前明月到月落乌啼,从何以解忧到大江东去。女儿喜欢听故事,就买来磁带,一个故事听不了几遍,女儿就可以熟练的复述,稚嫩的童音至今犹在耳畔。曾经想录下女儿说话的声音一直没有做,这是一件让我至今非常懊悔的事情。
③
上学的时间很快就到了,家与学校只隔着一道栅栏。栅栏上有一个洞,每天女儿背着书包,钻过栅栏就到了学校,不用担心送和接。有一天下班在家做饭,女儿跑进来说,
妈妈,有人来啦,找你的!
谁呀?
不认识,她和你一样呲着个大板牙(•̀⌄•́)童言无忌。
带女儿去单位玩。同事让她唱个歌,她一点也不怯场,从跟前抓过一个钢笔当成麦克就唱。唱着唱着忘了歌词,哼哼呀呀就混过去了。惹得大家直笑。
放学回家,不知什么时候就跑出去了,总是抓不到她人影。跟着邻居家的颖姐使劲跑。喊她也“听不到”,躲到颖姐家的床后面不出来。找到她脸上灰儿画的,还使劲往颖姐妈身后躲。撅着嘴嘟嘟囔囔,跟押送俘虏一样,耷拉着脑袋气哼哼地跟在妈妈身后。
四年级时,突发奇想,连续补课语文数学之后,直接上了中学。跟她一起跳级的是小朋友向宇。小学时的优势已经不在明显。更多的是强调注意力学习力的有机分配。电子琴不学了,开始参加英语补习,参加舞蹈班。
最后一次去学琴时,女儿说啥也不肯。要去你去吧,反正我是不去了。那态度决绝,那神情不惜一切,让我们再也无法勉强。
女儿在舞蹈班里有点如鱼得水的感觉,却又是不肯坚持。我想这一点可能和我一样吧,做事很容易,开头三分钟热血,然后就无法坚持下去。当时这是我与内子工作比较紧张繁忙的时候,给她报了一个英语班,但是英语老师反映她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去英语班学习了。又到周末,内子到英语班找女儿,发现她竟然在学英语的时间参加了舞蹈班的学习。内子叮当一顿胖揍。女儿乖乖的跟着回到英语班。没多久英语成绩直线提升。
④
女儿是在山东读的高中。当时我在北京,内子在家。一家三口分三个地方。女儿那时很像我,性格是道南的兔子,隔路。喜欢的怎么都可以,不喜欢就格格不入。不喜欢数学老师,数学成绩一塌糊涂;不喜欢英语老师,英语成绩也是。距离太远,无能为力。
高考,到了。成绩只能读一所专科。其实,专科也不错。我也就是读了一所专科呗。
眼看女儿一天天长大,很多事情说教都不起作用了。相反,她却开始影响我。
⑤
你希望别人怎么对你,你就怎么对别人。这句话实实在在地体现在我与女儿的关系之中。看到女儿的行为让我不满意,横眉冷对时,她也以我之道反诸我身,几天几十天不搭理我。有时很想她能先软化,改变下态度,咋也得给我一个台阶,结果她比我还硬气。求助内子从中调节,一句那可是你亲生的,让我立刻灭了念想。
怎么连跟自己女儿的关系都处理不好呢?这种情况似曾相识,成了心中的一个结。有一天跟内子生气,她一气之下开扒,对她那叫痛快淋漓吧——虽然没涉及祖宗八代,却戳到了根子上。我的原生家庭就是这样。父亲与我们姐弟几个之间的关系就处理得不好。唉!这才是根源所在。
难道我也要等到父亲这个年龄才知道后悔吗?
作为父亲,我是不是做到了父亲应该做的一切呢?作为父亲,我是不是给女儿做了很好的榜样?作为父亲,在女儿成长的关键时期,我给了他什么?
⑥
夜幕降临,我静静的反问自己,每一个问题,都像一把锥子直接刺入我心深处,让我根本不能安然入睡。
从女儿读书开始,总是以一个指导者的身份在女儿身边出现,遇到问题喜欢指手画脚指指点点;这些年在事业上也没有给女儿做出好的榜样,在女儿成长的关键时期,没能近距离给她安慰,陪她长大。
你讨厌的别人身上的缺点,就一定是你身上的。比如遇不快的事不肯主动与人和解(小肚鸡肠),比如总想让别人按照我的意见行事(唯我独对),比如以为自己是父亲,那我所做的一切就是对的(妄自尊大)。这些行为方式在我身上越来越明显,直到女儿长大我才渐渐醒悟。女儿,用她的行动给我上了一堂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无法学习人生大课(时间比较长)。
长大后你就会成为你所讨厌的那个人。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并非空穴来风,那是有真凭实据的。如果没有外力介入,家庭成员之间行为习惯(不论好坏)的传承就会一代接一代。为什么有的家庭无法摆脱魔咒?父母有暴力行为,孩子会有暴力;父母酗酒,孩子也会嗜酒。这是行为习惯的代际传承在作祟。
⑦
从我做起,剖析自己。对过去的行为做一次总结,把找到的原因告诉女儿,为自己过去不当的行为表达歉意,明确改进的目标。要女儿拭目以观后效。
我的改变也带动了家庭氛围的改变,这是我期盼已久的!山不过来,我过去吧(•̀⌄•́)
庆幸自己这些年坚持读书学习,庆幸自己乐于独立思考,庆幸内子对我的包容,更庆幸有一个如此酷似自己的女儿。
步入中年,能把所学的知识与自己的行为相联系,这已经不仅仅是用“庆幸”能表述的了。一定是冥冥之中有一种外力帮助我,让我改变让我成长。感谢主让我遇到了这个女儿!
我伴你长大,你陪我成长!谢谢你亲爱的女儿!
文/天长水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