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我们聊一聊峰终定律。
假如在团队活动中,你接到了一个任务,是为中午的饭局点菜,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如何能让大家的体验最好呢?其实我们可以回想下自己在别的饭局的体验便知道,我们并非都能记住每一道菜,但是最大的那道和最后的那一道一般是印象最深的,所以反向思考,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我们应该点好的是最“硬”的那道和最后的那道菜。
这就是峰终定律的生活应用,体验一个事物和产品之后,所能记住的只有峰值和终值的体验,而整个过程中的每个点好与不好,时间长短,对记忆或者感受都没那么大影响。反过来对设计者来说,如果我们的资源有限,就需要在峰值和终点上下功夫,匹配相应的资源到关键任务中去。
田忌赛马的峰终定律。
田忌赛马的故事我们都听过,其实就是在有效的资源内合理甄别关键任务,控制成本打胜仗,其实峰终定律也是如此,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完成对用户所有的期待,所以甄别其关键体验的爽点,便是资源配置的关键,而峰终定律便是一个屡试不爽的方法论。
除了互联网外,难道线下的活动就没有用户体验了么?答案必然是否定的,还记得那句世事洞明皆学问,用户体验只是一个叫法而已,在不同的行业,可能称呼又不尽相同。我们来举一些例子看看这个有趣的峰终定律。宜家其实是非常擅长做用户体验的一家企业,虽然店铺内有很多小bug,比如动线复杂,寻找效率慢等,但是其在体验家居时的峰值是满的,结尾排队时1元的冰淇淋就是终值,留下一个美好的小尾巴。就是这关键的两点,带去了宜家怎么逛都不腻的体验峰值。
我们以亚朵为例,再来看看峰终定律在服务设计中的应用,从用户第一次入住亚朵,到他再次入住,亚朵的服务设计按照服务流程设计了12个关键触点。
第一个节点:预订
第二个节点,走进大堂的第一面
第三个节点,到房间的第一眼
第四个节点,跟你联系,向酒店提供服务资源的第一刻
第五个节点,吃早餐的那一刻
第六个节点,你在酒店里等人或者等车,需要有个地方待下的那一刻
第七个节点,你中午或者晚上想吃夜宵的那一刻
第八个节点,你离店的那一刻
第九个节点,离店之后,你点评的那一刻
第十个节点,第二次想起亚朵那一刻
第十一个节点,你要跟朋友推广和介绍那一刻
第十二个节点,还有你第二次再预订那一刻
在小小的十二个触点中,我们可以分两种期待来看待其设计峰值的思路,一种是常规订酒店的正常预期,一种是超出正常预期的惊喜,三分钟办理入住,百分百奉茶,别人家大堂都是富丽堂皇,而亚朵的大堂却更加小而美,有点像咖啡馆,在入住的卧室中,亚朵的主要成本放在了床的采购中,而在其他处减少了成本,这些都是在可预期的流程中从来不让用户失望,什么是没有预期的峰值呢,时不时的免费升舱,也许对于亚朵而言是权力下放提升体验的策略,但对消费者来说却是一次占便宜的峰值体验。那么亚朵的终值在哪里呢,在离开门店时赠送的那瓶矿泉水,冬季送的水是温的,夏季水就是凉的.....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基本 上已经甩掉一般的商务酒店几条街了,其对峰终定律的应用,更像是好钢花到了刀刃上。
峰值精彩绝伦,终值回味无穷。
那么,峰终定律还有什么应用呢?他还可以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一次约会,一堂课程,一次演讲,一篇文章,一次旅行,一次生日,一次聚会,一次求婚,一次采访,一次接待,一个礼物.....我们都可以来尝试利用峰终定律获得更好的体验。
如果是一个导游,我们就要学会合理的辨别路线中的峰值点,然后安排在适当的位置让游客感受峰值,然后结尾的时候制造一些小惊喜改善服务设计。如果是一场约会,那么告别应该就是终值,而约会的峰值一般都来自于场景和功课的准备,比如打羽毛球,推演打羽毛球的过程和女孩子的角色,我们便可以细心的准备相关的项目干系物,擦汗湿巾,水,备的羽毛球,防止意外受伤的创客贴等等,但准备发挥作用时,意外惊喜就产生了,而临别时的小礼物,或是赞扬的话语,就提高了最后一眼的体验值。
再比如说一次演讲,分析演讲受众,主题,找到主要目标,梳理演讲素材和逻辑时,便可以提前铺排峰值点和终值点,高潮时令人惊叹,结尾时引人深思。小品,相声,段子其实也是如此,可以说,峰终定律在服务设计这个行当,应用非常广阔。
每期三张图,脑洞比你足。(85期)
1.画面感震撼的汽车广告
其实这则广告,笔者想发很久了。因为这是唯一一个能将汽车的大截面和小门口的互动同时实现的优质作品。波长波短,开门关门,两端两个人的画面冲击感,能够足够强力的吸引周边人的注意力,就像是产生了3D效果一般。
2.座椅与画框,喷漆与座椅
这是一则效果导向性广告,但是厉害之处,并不在于作者用了多高超的表现手法,而是将广告的影响因素,放到了本是画框之内的范围之外,椅子的白色,就像是看图说话般清晰易懂,简单明了。
3.垃圾桶的篮球投递箱
垃圾是无意识的,无生命的,但是投篮的线框就像是框定了用户场景,使得大家扔垃圾变成了一种隐性的投篮想象,就像是男士小便池中的那个常见的小球,用环境道具解决了常规的乱尿尿问题,场景去影响情绪,进而影响用户行为,也就不知不觉调动了用户的无意识认知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