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学这几日,天气着实不好。见家中没有什么劳作,闲不住的母亲便主动上县来为我们煮饭烧菜,于是,已经开始忙碌的我们又开始享受起了美食的盛宴。
星期五,我们即将迎来了周末,而母亲则选择回到乡下,因为乡下的父亲和山上的茶棵也需要她的照顾。晚上吃饭的时候,当我打开菜罩,我欣喜地看到了一道亮丽的红,原来那是一盘看起来就觉得美味的炒蛋饼。用竹筷轻挑一片放入口中,不需咀嚼,那熟悉的味道便立刻随着往事记忆氤氲开来。
自小我便觉得自己很幸福,因为我有一位心灵手巧的母亲。
母亲的心灵手巧可不是我封的,那可是村里众人的共同见证。论劳动,无论上山开荒采茶还是下田插秧锄禾,母亲的效率丝毫不输于正值精壮的男丁;比生活,母亲更是技艺超群,纳的千层底布鞋是既美观又舒适,缝订的红五星绿书包让我成了所有同学艳羡的对象;烧的莱食更是色香味俱全,让你闻之垂涎欲滴,让你尝之津津有味。
在那个“贫穷”的年代,吃上肉简直就是一种奢侈,所以,我们更加企盼的就是吃上一口外焦里嫩的炒蛋饼。记得那时候,每天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鸡窝张望,见到鸡蛋,那份满心的欢喜劲,丝毫不逊于考出优异的成绩。倘若空空如也,那种失落,直是无法用语言表述。最有意思的是,遇上喜欢孵蛋的母鸡,那简直就是一场势均力敌的鏖战。不过,再性子强的母鸡,也熬不过我的一次又一次地捣乱,只好狼狈仓皇地逃离鸡窝,让出身下的鸡蛋。这时候,只要母亲收工一回家,我就会迫不及待地冲上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她。每次,母亲总会微笑着对我说:“好,好,只要你取得好成绩,我就炒蛋饼给你吃!”那时候,考试不常有,自然吃蛋饼的日子是少之又少。
不过,想吃到蛋饼还是有途径的:其一就是到河里去捡鸭蛋。那时候的农家人不仅家家养鸡,而且还有不少人家养鸭。鸭子们早早下河,晚晚归家,所以,就有不少的鸭蛋被遗落在河底或是河岸边的草丛中。只要河水不冷,一放学,我们便会争先恐后地脱掉鞋袜,光着脚丫,顺着河道一边回家,一边搜寻那些遗失的鸭蛋。运气好的话,能捡上四五个鸭蛋高高兴兴地回家去。若是运气不好的话,不但会空手而归,还会被正巧前来捡蛋的主人一顿臭骂。所以为了避免尴尬事情的发生,大多时候,我们都会主动地把捡到的鸭蛋送到主人家去。如此次数多了,主人不但不会斥责,还会满心喜悦地送上几个大鸭蛋让我拿回家尝尝鲜。
其二就是每次送老师点名拿菜。那时候的老师特别受人敬重,几乎家家孩子拿菜,都是最好的伙食标准。有句古话说得好:“最好看的红搭绿,最好吃的鱼蛋肉!”因此,色香味俱全的炒蛋饼,几乎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道。每次提着一篮子的好菜去给老师时,口水几乎是从出门一直淌到学校的。胆大调皮的孩子呢,往往会做出一些惊人的举动:走到村里犄角旮旯拐弯的地方时,会小心地掀开盖在菜篮子上面的白毛巾,然后极其小心地用拇指和食指的指尖,轻轻扦起一丝炒蛋饼,并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丢进嘴里。随后将嘴紧紧地抿着,既不嚼也不吞,就那么含在嘴里慢慢地享受。将白毛巾小心地盖上后,便大摇大摆地继续上路。路上若是见到相识的大人或同学,便坚持着微笑不语。
炒蛋饼,心灵手巧的母亲能做出多种不同的版本:有口味清淡的韭菜炒蛋饼,有酸爽可口的酸辣椒炒蛋饼,有刺激舌蕾的剁椒炒蛋饼,还有酸甜夹杂的西红柿炒蛋饼……不管哪一种版本的炒蛋饼,老师都啧啧赞叹,为此,母亲常有这样的感叹:“这拿菜怎么这么快就又轮到你了?”
“老爸,发什么呆?快吃饭!”儿子的话语一下子把从遐想拉回了现实,我呵呵地笑了笑,然后重新夹起一块炒蛋饼放入口中,任那熟悉的味道重又在口中氤氲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