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中生有”才是最大的本事

        关于 “无中生有”,它指的是把没有的说成有,指凭空捏造。在词语类别中算是个贬义词。 很多时候我们在辩驳一个人时,往往也会说:“你不要无中生有,无事生非哈。”今天,我要讲的“无中生有”,它是正面意义上的将没有的东西变为有。“无中生有”是智慧,“有而无之”则是境界。大学者钱钟书,著作等身,一位女士读了他的书,很想拜见他,钱钟书却说:“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 不错,何必要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同样甘于隐居幕后的,还有居里夫人。当居里夫人荣获诺贝尔奖之后,无数的记者向她涌来,居里夫人不得不提醒记者:“在科学上,我们应该注意事,不应该注意人。”无论是钱钟书还是居里夫人,都是能够“有而无之”的人。虽然被鲜花和掌声围绕,但他们却始终对自己保持清醒的认知。

        在教育界,我经常听到这样的言语:“某某学生最聪明”,“我们班那几个差生,我简直无法了,烧不红打不瘪的。”,“我被这几个后进生拖到了”,“最拔尖的学生都被好学校挖走了,我们怎么教嘛!”,“某某学生中考入口成绩580,高考才考个520,下降得太厉害。”……

        每次听到这样的诉苦时,都不知道怎么去插嘴这样的问题。其实,作为一名教师,我也埋怨过我的学生太笨不聪明,我也为自己班上的那几个学困生而伤脑筋,我也和大多数老师一样,喜欢优等生,打压差等生,忽略中等生。并且经常拿优等生和差生做比较,想让那些学习落后的学生能及时反省,知道自己的不足,从而把学习搞好,不做差等生。然而,几十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我的“分别心”不但没让学习落后的孩子成绩好起来。相反,被贴上标签的学生,他们逐渐塑造成了我想要的样子。学习不好的学生不但学习不上进,还出现了行为习惯的问题。顽劣的更加顽劣,懒惰的更加懒惰。作业照样做不完,学习积极性照样不高,逮着一点时间就知道玩。国家想方设法搞课改,做课题研究,可是我们的教育依然止步不前,有很多地方甚至滞后。社会上最近几年还流行说“公办学校教育没有私校好,最好的教育都转到了私立学校去了。”的说法。我想,这应该是每一个做教育的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才是。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教育兴则国兴”。国家在教育上的投入不少,怎么教育就这么艰难?或许,我们的教育真出现了一些问题了。

        我是一个最底层的基础教育工作者,在教育问题上懂得的教育理论不多,实践的机会也很少。可是,我对本地的一些教育问题还是有一些思考。我们说人有智商高低之分,可是最高智商和最低智商的学生毕竟为数不多,绝大多数学生的智商都差不多在一个层次。就拿小学来说吧,刚入学的孩子,除了偶尔有一个两个成长缓慢一点外,绝大多数学生的智商都在一个水平。可是教着教着,学生间却出现了差距。当然,这样的差距或许与学生个人因素有关,或许与家庭因素有关。可是,它就与老师无关了?只把责任归于学生似乎不完全对。同样的道理,学生学习要是好了,一些家长不说老师教育得好,而是说自家孩子聪明。

        “能教好那些本来就优秀的学生是能力,能把不好的学生教好了,那才算是本事。”今天,我再次被这句话触动了。的确如此,聪明的学生,本身就知道主动学习的学生,他们自律,只需要老师家长适当的点拨,他们就能完成学习任务,有的甚至超额完成。可是那些学习自觉性不高,在家里父母不懂教育,不会引导的孩子,他们养不成学习的习惯。没有学习的氛围,自然觉得学习枯燥无味。读书本来就是一件辛苦又得持之以恒的事情,没有一定的毅力,没有老师家长长期的督促跟踪,没有十年寒窗的苦读,别奢望他能自觉进行。再加上一些学生因为家庭原因,环境的影响,对学习更加缺乏兴趣。长此以往,恶性循环,“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写手生。”。当然,这些年做老师也太不容易,我们一直喊着给学生减负,不要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可是,我们的老师何尝不需要减负呢?老师每天除了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写教学资料,最主要的是老师还有许许多多其他资料要写要完成。留守儿童要辅导,心理异常学生要帮扶,各种脱贫攻坚资料等着做。老师每天走进校园后,就别想着有空闲,成堆的资料一发出文件就要及时交。在这个网络办公的时代,要是个把小时不看手机,你还真要误了一些事情不能及时完成。所以有老师调侃道:“抽点时间上课去,上完这节课,接着做资料。”

        现在的教育难得做,老师们每天都很忙,可是老师花在钻研教学上的时间又不够。因为每天要做这样那样的资料,这些资料绝大多数又与教学无关。由于时间关系,经历不足,老师已经意识到自己花在教学上的时间严重不够。除了简单的备课上课,老师没有多少空余时间。“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为了应付各类资料,保证按时完成,老师们不得不牺牲对学生的教育,先做资料,把教学推一推。所以,即使走进课堂,有的老师还惦记着自己手头的资料,一下课就埋头继续写,这是其一的原因。最致命的原因是,现在的孩子都太娇贵,不敢管,不能管,出了安全问题是学校的责任,老师是第一责任人。老师对待学生更是连重一点的话都不敢说,稍微不注意学生就抑郁,就自杀,哪个老师敢冒险?只得顺其自然,保护学生的同时首先自保。

        话又说回来,教育是良心工程。有的人把教育当着养家糊口的职业在做,有的人却热爱着自己的职业,全心投入教育,早把教育当着事业研究着。热爱工作的人,他始终找得到工作的激情 ,哪怕工作太多太繁杂,哪怕每天要处理学生事务资料撰写,他们仍能腾出时间做教育。一个好的教育工作者,除了要有一颗爱教育爱学生的心,他还需要保有教育情怀和责任。做自己喜欢的事,其乐无穷。如果喜欢,你就会想方设法的去做。就像小孩子玩电子游戏,因为喜欢,他就能做到最好,教育也是一样。如果你爱自己的学生,一视同仁,不存在比较心,对待所有学生都是同一个样子。那么,教育的结果就不会存在差等生。尽管一小部分娃娃在学习上会暂时落后一点,只要老师方法得当,及时帮助,他也会迅速赶上。如果每个老师对待每一个学生都能做到因材施教,不把目标只盯在学习上,发展好学生兴趣爱好的同时,让他们在别的领域找到自信的同时,再来要求他们提升学习。那么,教育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老师们能多一些教育的智慧,多一些对学生的研究,对教育的研究,教育的花朵就会越开越艳。“无中生有”是教育的最好状态,把差等生教育成优等生,你才高明,我们每一个从教者应该深思。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