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学习者就是无限游戏玩家,应该想尽一切办法阻止游戏结束

美国纽约大学教授James P. Carse在《有限与无限的游戏》一书中提出两种游戏观,一种是有限游戏,在边界内玩,以取胜为目的;另一种是无限游戏,以延续游戏为目的,探索改变边界本身,在意的是视界和视域,希冀创造无限可能性。

细数人生中的无限游戏,比较重要的如投资和成长,而我们往往把这最重要的两个本该是无限的游戏,当做有线游戏来玩。

比如投资本应该是一种跟上宏观经济发展,吃发展的红利,双赢的东西。却往往是短期投机者多,而真正的长期主义者少之又少,大多数所谓的长期主义者也只是口头的长期主义。

之前写过一篇文章:不止沟通是个无限游戏,读书、学习也是个无限游戏,现在我对无限游戏这个概念迭代升级一下。(认知也是个无限游戏)

无限游戏玩家的首要任务是:想尽一切办法,阻止游戏结束。

比如社会上经常听到读书无用论的声音,这就是典型的把无限游戏错当成有限游戏的例子。他们把读书和上学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混为一谈,上学肯定是个有线游戏,因为不管学历如何提升,总有毕业的一天。

而读书却是个无限游戏,我们应该想尽一切办法,阻止游戏的结束,不能因为出了校园就放下书本,读书肯定是有用的,之所以觉得无用是没有读到有用的书。

终身学习者就应该是个无限游戏玩家。




以下是,不止沟通是个无限游戏,读书、学习也是个无限游戏的原文,

有读者问我,你读了那么多书,报了那么多课,都是你感兴趣的吗?学的完吗?学了都能用上吗?

这灵魂三问也确实让我迷茫了好久,但终于有这么一天我不再迷茫了。

先来看第三个问题,学了都能用上吗?

有一个渔夫天天出海打渔,结果每天都是空手而归。妻子看着同村一起出去打渔的渔夫每天多多少少都会有收获,就很好奇就问丈夫,为什么就你打不到鱼?渔夫说,我每天出去打渔的时候就在想,要是打的鱼太多了,冰箱里放不下怎么办?一整天都在想这个问题,不知不觉天就黑了。

看了故事大家都明白渔夫在做毫无意义的思虑,放在学习中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这就好比上学的时候,期末考试前复习的时候老是担心复习的这一章会不会考。

这些都是没有必要的思虑,毫无行动的思虑只是在浪费大脑的能量。退一步说,你“浪费”人生中的一年或一段时间去了解一个新领域,去学习一个新的知识,你又能损失到哪里去?但是,许多人却是在原地思考了十年,寸步不移。

再来看第二个问题,学得完吗?

学肯定是学不完,这辈子也学不完。

在书籍方面我已经基本不看虚构类书籍了,非虚构类书籍看过了各种类型的一些书后,最近又特别想看哲学类书籍,这无穷无尽的书籍怎么可能看的完。

再说付费课程,就单单我今年上半年报的课,学到明年这个时候也不一定能消化的了,更别提后面还有一些计划报的课。

既然想学的东西这么多,学也学不完,难道不焦虑吗?

当然焦虑啊,不然也不至于在之前写两篇关于焦虑的文章来给自己做心理建设,《我总结了一个缓解焦虑的万能方法,简单有效》《焦虑,其实是我们的好朋友》。

前段时间朋友送我一本《沟通的方法》,当时看完就扔在书桌上了,今天坐在书桌前发呆,又随手翻了翻。突然发现我对学习这件事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脱不花在《沟通的方法》里说,沟通是个无限游戏。

所谓“有限与无限的游戏”,区别在于,有限游戏有边界,有天花板,有输家赢家,以一方取胜为目的,比如打牌下棋、发动战争。而无限游戏无边界,不封顶,不对立,以可持续为目的,比如文化、宗教,还有生命本身。

学习何尝不是个无限游戏。学习并不存在终点,也不存在对手,大家在同一赛道上跑着,无非就是有的人在前面,有的人在后面。既然没有终点,那一时的快慢又有什么关系,只要不停下来,只要还在跑,就没有输家。

那学得完,学不完,又有什么关系,学习本身应该是提升自己的工具,而不是徒增焦虑的怪物。

最后看第一个问题,是不是都是我感兴趣的?

当然不全是我感兴趣的。

兴趣这个东西往往不靠谱,一个人可能早上还对A感兴趣,下午就对B感兴趣了,如果一味地只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有兴趣那很可能迷失在寻找兴趣的路上。

今天兴趣来了,多做一点;明天兴趣没了,束之高阁。完全凭兴趣办事的人,结局往往是,兴趣把他给“办”了。

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那么多理想状态,大多都是身不由己。古典老师也说过功利的读书,功利一点无可厚非,带着目标学习。

成年人的学习和在学校的学习完全不同,这个不同并不是阅历和智力上的不同,而是目的上的不同。

学生的学习目的很简单,通过考试即可,并不会过多考虑应用层面上的事。成人往往是带着明确的目的学习,要么是解决一个问题,要么是为了达成某个具体的目标。因此成人的侧重点放在实际应用上,反而效率更高。嗯,毕竟是自己掏了真金白银买的课,能不认真对待么。

所以除了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之外,学习的侧重点更多应该放在能切实提升自己技能的方向上。

我写完了,加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