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叶子一打开手机微信,便看到闺密花儿半夜给她的留言:亲爱的,我今天写的文章,刚发了两小时,阅读量就300啦,啦啦啦!
虽隔了一晚,叶子还是感受到了花儿开心的心情。明明该为好朋友的成绩感到高兴,但叶子在瞬间的为朋友高兴之后,却感觉到心里有了妒意。嫉妒之后,陷入了失落和难过。
叶子和花儿是多年的好朋友,好姐妹,好闺密。两人兴趣相投,都喜欢探索人生、喜欢写作。前段时间,两人一起在简书上注册了账号,开始练习写作。
叶子写作了很多年,自认功底比花儿深厚;平时也比花儿写的多,自认比花儿写得好。但平时也没较量或比较过,便不知端的,只自顾自地感觉良好。
自在简书上开始写作以来,因为有了投稿、阅读量、关注、喜欢、赞赏这些内容与项目,文章便像有了客观量化的衡量与比较。叶子发现,花儿的文章原来写的很好。花儿往往只用一个小时左右,就能写出一篇千字以上的美文,而且是用手机写的,真是又快又好。而叶子还是用电脑打字,连写带改,写一篇文章差不多都要用5小时左右。耗时费神不说,阅读量还往往赶不上花儿。
与花儿一起写作是为了互相督促、促进,没想到还会给自己带来不由自主的比较和不开心。
叶子难过得想:我文章的阅读量没花儿的多,我的文章没她写的好,我不如她写的好。但这想法紧接着就扩大泛化了:我不好,我不如她好,我没她好,我什么都不好,我什么都不行,我什么都做不了……叶子脑子里充斥着这些念头,真是难过极了。
叶子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嫉妒是一件奇怪而愚蠢的事:好像别人好,就比得她不好了;她就像把“比她好的人”当作一把长尺,然后拿着这把尺子来刻意地把自己这把短尺比短。
叶子看到,其实,她的嫉妒并不真是嫌别人比她好,而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好,自己不够好。实际上,嫉妒和别人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全是自己的内在发生。她的失落难过来自于她的低价值、无价值感。理智上,叶子也明白,她这种无价值感并不是实相,但这就是她现在的心理实相。她就是摆脱不了它们,而被这些想法与感觉控制着。叶子难过极了,这种无价值感、自我否定的感觉太让人难受了。
早读完毕,叶子无心做事,一个人去了户外游逛散步。
一出门,叶子就被马路两旁各种花的美闪亮了眼睛。看着一树树美丽的花,叶子情不自禁地感慨:唉,这么美丽的世界,它又何曾辜负过任何人!世界的美,是一视同仁地给到了所有人的,只要你愿意去看它。叶子感受到这些,心中却又同时涌起了一点小小的委屈。
叶子去到一处无人的山坡,在那里坐了下来。她静静地闭着眼,感受春日午后的微风和暖阳。叶子在心中向老天祈求:老天啊,宇宙啊,请你给我智慧,让我看清楚我为什么会嫉妒,为什么会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我不想要这些,请你给我调整的方法。
叶子进入到了自己的意识深处,探究自己无价值感形成的渊源。
从小,爸爸在批评教育她时,就总爱把她跟别的孩子比。只要叶子没考好或表现不好,爸爸经常就会说:你看你,不好好学习,考试也考不好,干啥也干不好,什么都干不成!你看看人家谁谁谁(这些“谁谁谁”往往总是那些她们班、她们村、或整个镇里的模范好学生),人家从不跟别比吃穿、不跟别人比玩,人家就是跟别人比学习!学习非常用功刻苦!所以人家成绩特别好,每次考试都是前三名。你要向人家学习!否则,你这个成绩下去怎么行呢?将来要考不出去,你只能在农村种地、苦一辈子了!
大人动不动就把别人搬出来,本意是想激励叶子,但结果却只是打击了她,让她更加焦虑恐惧。成长的过程中,叶子抗拒着被比较,却也深深地习惯了与人比较。比较,简直已经成了一种长在头脑里的观念与自动化反应。而且,往往总是把自己比到哪个最糟糕、最不好、最打击自信、最自卑无力的地步。慢慢就形成了现在这样的情形:只要别人比自己好,就敏感地紧张、焦虑、害怕、难过起来。
也许,本来我们只是一件事情没做好,或一次考试没考好,但大人在批评时常常演变成指责,指责时又常常过分地夸大其词,从指责具体事情,直接变成了指责、批判、否定我们整个人上。本来是一次考试没考好,但爸爸指责时却会严厉地吼:家里省吃俭用地让你去上学,家里的活儿什么都不让你干,结果你也不好好学习,没考好……你什么都干不好!什么都不行!
对一件事的批判,就这样演变成了对整个人的批判、指责与否定。一个孩子,在这样的成长中,慢慢就把这种对自我的全盘否定、深深的无价值感、无能感,承接、内化到了自己头脑里,成了自己根深蒂固的观念。
可是有什么办法呢?中国的人,大部分不都是这样成长起来的吗?我们的文化里太多这样的教导与传承了。《三字经》里说唐朝刘晏7岁就因会写诗做文当官了,号召大家向他学习,以他为榜样。还有那么多其他的榜样。我们从小生活在这样的教导与文化传承里,要优秀、要像别人一样优秀,这些观念太强大、太根深蒂固了!要想撼动它真不容易啊!叶子感受着自己头脑的顽固与坚固,深感无奈。
我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行,什么都不好,什么都做不了……我什么都没有,没有钱,没有车,没有老公,没有爱情,没有事业,没有能力……唯一自认为还有点特长的写作,还不如别人,我什么都不行……
那些强烈的自我否定、无价值感强烈地充斥在叶子的思想中。它们明明不是实相,但它们在叶子的思想里真实地存在着,它们就是叶子心中的实相。叶子不想要它们,想换成自信的,起码是平和的,但她做不到,无力改变它们。
叶子忍不住悲哀地哭了。她是如此无奈,抗拒这一切她不想要的东西。她没办法让爸爸为她来扭转这一切,因为爸爸已经去世多年了。即使爸爸在世,也不见得能做了这事。
叶子只有流着泪大声质问苍天:老天啊!你不可以这样对我,你不可以这样残酷地对待一个人,你不能对我这样冷酷无情,我是你的孩子,你怎么能对一个人这样残忍呢?你不能什么都不给我,求求你,你总得给我一扇门或一扇窗吧?……
叶子哭了半天,觉得自己还是在推卸责任,把自己成长的责任推给老天了。终究,还是自己要为自己的生命及幸福负责的。
叶子不哭了,却又想到了阅读量。一个数量,数量的大小、多少,是多么深刻地在我们的脑子里发生着作用啊。她辛辛苦苦写出来的文章,有的阅读量只有几十人;即使最好的一篇,阅读量也只有400多。而花儿的文章,好几篇的阅读量都上了500,有一篇竟然快近千人了;而且,花儿还写的那么快速轻松、轻而易举!数量,阅读量,数量好像直接跟一个人的好与不好连在一起。头脑是如此被数量绑架到痛苦!
叶子还是想到《道德经》中的话,大小、多少、长短、高下,这些东西本来是相辅相成的,但现在已成了人们的枷锁,超越它们是如此艰难的事情。但不超越它们,人又会被这些东西控制与折磨的痛苦。人要想生活的幸福,得面对、扭转、挣脱多少的捆绑啊!
先不说用数量界定一个人的好与不好是不是科学与智慧,但就好与不好来说,好怎么样?不好又怎么样呢?
叶子躺到了草地上,仰望着天空与头顶的绿树,思索着这个问题。好又怎么样?不好又怎么样呢?
叶子闭上眼睛,静静地用手、用身体感觉了一会儿大地。她真切地发现,不管她认为自己好与不好,或别人认为她好与不好,大地都坚实地承载着她。不会因为她自认为不好,或别人认为她不好,而不承载她,而把她漏到地球的下面去。好与不好,不都是在活着吗?
感受着大地的坚实,望着美丽的天空,四周美丽的风景,叶子再次感叹:这世界何曾不公平地对待过哪一个人呢?祂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世界的美均匀全然地给到了每一个人。世界也养育、爱着每一个人。苦,并不是世界的实相,而是每个人心里感受到的实相。从这个角度来看,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世界。世界是个人化的,个人塑造了自己的世界。很多时候,我们心中的世界都被扭曲了。因为心中的世界已扭曲,我们又因此而感受到了痛苦。
凡事都有它好的一面,叶子想,今天这个关于阅读量的事件,它能给我什么启示和经验呢?
对,写作的初衷。叶子问自己:我写作是为了求阅读量,求人们的关注、喜欢与赞赏吗?不,这不是自己写作的目的与初衷。这些只是写作的副产品。有人阅读、关注、喜欢、赞赏,当然是值得开心的事情;但如果没有这些,自己还写作吗?
豪不怀疑,豪不犹豫,答案是:一定还会写的!写作,只是因为她喜欢。写作已经是她生命的存在方式。她在写作里倾诉、表达、传播、与世界与他人连接。即使没有人阅读、关注、喜欢、赞赏,叶子也还是会写作不止的,直到生命不能写作的最后一天。
叶子希望她的文字能愉悦别人,帮助到别人;但如果大家不喜欢,叶子也就当自娱自乐了。人活着,总有点自己喜欢的事情,来让生命与生活有意思、有乐趣。说最不好听的话,也有个正事好打发时间呀。
清晰和坚定了写作的初衷,叶子重新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她从地上坐起来,又想,这个事件一定还提示我,如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吧。看到别人比自己写的好,受欢迎,光是痛苦着急是没有用的,如何想办法提高才是正道。自己虽写了很多年,大概已形成固定套路与模式了,水平真没啥提高。今后,自己要多读书,多观摩,用心揣摩,力求文章的新意与形式活泼。同时,精简,再练习适当地坚定利落,提高写作及修改的速度……等等。
叶子觉得,这件事变成了对自己的提示与督促,真是一件好事和恩典。所有痛苦的后面,都是带着礼物的。此话果然不差。叶子轻松释然多了。
晚上回到家,叶子浏览简书中的文章,无意中看到一个作者,累计发文不到三万字,却已经得到9700多个喜欢了。叶子一下子就惊讶复杂地自我嘲笑了。看,人只要陷入外在数量上与他人的比较,便是永无止境的痛苦无底洞。若要想真正超脱这一切,必须内心淡定淡然、强大有力量;就是任何时候、任何情境都认可自己的价值。
叶子想,从长远看,提升自己内在的价值感,不轻易自我否定、不怀疑或批判自己,真是一个深远的功课。这方面的功课,甚至比如何提高写作能力更为重要。叶子不再急于求成,她决定耐下心来,慢慢继续探索。她想,总有一天,我会成为一个全然自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