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琼瑶阿姨突然在Facebook写了一封遗书,感叹号依旧,情真意切依旧。不再追迷她的剧很多年以后,才发觉她已是耄耋之年了。
记忆里,她很年轻。至少,她不太像一个老人,对情情爱爱没有半点遮遮掩掩,总是我的情,你的心,我们的爱。但我的记忆里,她不应该是这样年轻的。琼瑶的半自传电影《窗外》里,林青霞还很青涩,她却已经很传奇。“满城尽是还珠格格”的那个时候,我正好从熟悉的外地回到陌生的老家不久,还是个小学四五年级的“傻丫头”。和其他女孩子一样,我喜欢收集她们的贴纸和本子,也喜欢玩赢了是小燕子,输了是紫薇,平了是香妃的石头剪子布,但最喜欢的,还是和小姐妹约好,趁家长们出外,偷偷地,悄悄地,把门关上,把门锁好,穿着双“含笑金莲绣鞋”(布鞋和泡沫拼成),披着身“御赐锦罗玉衣”(小花毛毯),戴着套“宫廷金钗玉簪”(发夹等其他发饰),一会儿吉祥,一会儿跪礼,咿咿呀呀的,胡作非为,模样丑萌丑萌的。
现在回头看,这部剧离谱得不可思议,完全胡编乱造。小燕子被拐卖受苦,紫薇重伤致盲,塞娅狂追尔泰,香妃含香引蝶,但是,印象里却感觉很真实,不但很真实,而且还应该是的的确确发生过的事情。同样地,我也完全不会感受到一丝丝的肉麻和鸡皮疙瘩,你侬我侬,周围的人全都感动涕零,人与人的感情,不就是这样吗?
1980年,我国第一部吻戏,电影《庐山恋》才终于上映,男女主人公不过“轻轻碰了一下”。18年后,在中国,一部家喻户晓的电视剧充斥着吻戏镜头,尽管大人们总是陪同我们一起观看,不知是好是坏,《还珠格格》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情爱启蒙”。有人双手拦住双眼,有人扭头,有人抱枕头,有人假意上厕所,也有家长索性调台,但没有一个孩子,内心并非不想多看一眼。正因为想看,正因为心痒,反而第一次做不出了与思想不符的行动。那时候我们的态度可爱极了,各有各的纯洁或邪恶,以至于现在我有些难以分辨,是曲折的剧情,是神秘有趣的皇族生活,是好听易唱的插曲,还是少儿不宜的吻戏时刻,成就了这部电视剧。比起金庸,琼瑶好似远不如前。“言情教母”“三观不正的小三”......即便我们给琼瑶的责备再多一点,也无法抹去她曾占据了我们的大部分童年。
当然,我们的童年里不只有琼瑶,小学到初中,好的电视剧好像怎么追都追不完。打开电视,随随便便就可以看到一部“不想去写作业睡觉”的电视剧。我身边没有一个不爱追剧的家长,也就成为了一个不爱学习的差生。盛夏太闷,寒冬过冷,无需赶作业的闲暇,我总是从一个连播4集的电视台转战到另外一个连播6集的电视台,从大陆看到港台和韩国,磕磕瓜子,嚼嚼薯片,人在吃,心在戏,自卑的少女,跟着成了得宠的公主。
从什么时候,我不再痴迷所谓的言情小说和脑残剧,拿起了“正经无聊的”课外书,这还真是个迷。并非他人的说教,更像是一种自我的选择。我是个笨笨的人,却慢慢地发现,单单纯纯描绘感情的东西,总是太单薄无力。说了一万遍我爱你的爱情,最后都会变成不爱了。还未等到生死曲折,一段感情就枯萎了。它像是我最爱的冰淇淋,除了能让我感受到奶油和舌头相互触碰的舒适感和甜蜜感,再没有其他。它使我做了一个美梦,再也不愿醒来。它让我一辈子做女孩,我也就一辈子只能做个女孩了。
我常常想,清醒地活着,和混沌地活着,哪种更好。是我的经历成为了我,还是我的天性成为了我。以前总说,收起你的幻想和矫情,做一个好人。哦,不,你没有这个气力。看清你的幻想和矫情,做好一个人。当你第一次和琼瑶阿姨说再见的时候,你越反对她,越隔离她,你就无法离开她。
重情的人,最怕的莫过医院。从前我能想到最好的告别世界的方式,是躺在一个小木筏上,枕花而眠,随意飘散在茫茫花海间。没有人会希望自己在医院里度过余生,可我们还是选择去医院,不是我们不想要一个“尊严”的死法,而是想让自己,也让爱我们的人相信我们真的无药可救,只能来生再见。为生存垂死挣扎,为生存插管忍痛,最后一刻静静面对死亡,何尝不是一种对自己生命的尊重呢。琼瑶的遗书,最终也只能是一种言情写法,是一个老人最后的倔强。
梁文道在《我读》里面说,他每次看到感人的情节总是会“冷血”地分析背后的原因。他并非冷漠无情,他只是不再沉醉美景,拍拍照片,而是喜欢坐在山上的一个石头上,看看美景,也想想其他的东西。一个人的主观情绪,幻想,愉悦乃至兴奋,常常使我们为历史,政治,他人和自己本身所操纵。我想听听思考,想看看真实,想摸摸地球,等意识到这些的时候,我才发现,我终于不年轻了,琼瑶阿姨,已经“离开”了很久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