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回老家了,是一次难得的家庭聚会。
自从上大学直至毕业工作之后,自己就东奔西跑,忙于工作,加上离家距离遥远,回去即耗时间又耗金钱,因此回家成了一种奢望。
即使有电话、微信,也还是感觉与家人有了些距离和隔阂。首先父母总是抱着不愿打扰子女的心态,即使病了累了,也不愿向我们诉说,怕引起我们的担心,影响工作。其次,即使是偶尔微信视频联系,父母总是唠叨着我的婚事和工作,难免引起我的不快,毕竟婚姻和工作也不是说怎样就怎样的,我难以左右。长期的地理隔离,加上代沟的存在,学识和认识的巨大反差,常常是鸡同鸭讲,谁也无法说服谁。
父母也是多次提到让我回老家县城工作的想法,毕竟父母渐渐年老,很多事情都无法独自完成,需要子女的赡养。就像之前父亲就医一样,来到一座新的城市,一座三甲医院,要和主任交流以及处理很多住院的流程,他就显得有些无所适从,如果有得力的子女在身旁,自然会更有安全感一些。
父母并不是能说能聊的类型,每次微信视频,只是揪着我的婚姻劈头盖脸的问,都不知道说话委婉和含蓄的道理,除此话题,常常冷场。
对于父母,我自感亏欠,但也是生活所迫,无可奈何。
上个周末,加上请了周一一天的假,难得回家一趟。村里已经打好了水泥路,平坦而宽畅,贯穿村头村尾,和外界的大路相连。家门前也打好了水泥地板,干净利落,让人好生欢喜。
外公年老,八十有余,七十多岁时曾中风,遗留右侧半身偏瘫,行动不便,需人参和,言语不通,常咿呀而语,脾气古怪难测,无法交流,如老小孩一般。母亲最近家里服侍老人,也多有郁闷不爽。但毕竟是亲人,也是尽心服侍。
最近村里的水泥路边要安装电线杆,村里人迷信,都要求电线杆不准对着门或窗户,说是不吉利,太难看,母亲也是不免俗,与安装的工作人员争吵,工作人员也是通情达理,入乡随俗,嘟哝几句,倒也就依了。
家看着虽大,但是暂时能住人的房间也就三间,父母一间,外公一间,余下一间只能我与弟共用。我们都已年长,共用多有不便,弟与父母争吵,父母只是说先将就,我虽未提什么,心里也是不爽。
看到家乡面貌日新月异,心头喜滋滋的,三天的团聚,也是短暂。临行前,母亲忙了一上午,熬了香喷喷的鸡,还有数个小菜送行。鸡是母亲自养的乌鸡,母亲向来养普通的黄鸡,但是据说乌鸡营养价值高,就从月桂家买了乌鸡蛋,用自家的母鸡孵出来的。母亲说之前有好几只乌鸡,有一只不见了,可能是被狗吃掉了,一只病死了。鸡难养,但是鸡汤好喝。母亲只是招呼我们吃鸡,我吃的很饱,还剩一大碗鸡肉。母亲说:多吃点,多吃点,鸡汤开胃,瞧你瘦的,多吃点。我说:吃饱了,留给弟吃了。弟说:你不吃,自有我吃。
临行的那天下午,阳光正好,晒在身上,暖洋洋的,感觉好奢侈,这哪是大城市可以轻易享受的到的。弟送行,骑着摩托一直送到镇上的车站。
突然想起家里的网络快要到期了,在镇上续交了两年,还提了提网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