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仿佛勾起我们的思索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时代。毛主席写的这一首诗,那一年我们把它当作歌来唱,更表达我们对长征的敬重。
长征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象征。长征锻造了中华民族精神之魂——长征精神,成为了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更要表明的是,反观当下,我们应该做什么?
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然而在此前我们要做什么?
静能生慧,读能广识。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这句诗总是让人神往,追思往昔。
不知为何,一读起它来,总觉得有一股豪情直追古人。
那时候爱诗,喜欢用笔写写,然后再读读有感觉的诗。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诗仙李太白,他的诗惊风雨,“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不觉得很荡气回肠么?而李白亦是杜甫赋诗里的主角。
小的时候调皮,爱玩。
可那个时候却能对看书有一种一如既往的喜爱。
曾记得那年一天晚上摸黑打着灯把一篇文章背下来,第二天不料还被表扬了。
曾记得那些年看的小说,感觉活在里面。
曾记得那时去图书馆一边看书一边拿本子记着,看到有感觉的时候还能会心的笑了笑。
写到这,不禁笑了笑,往事总能回味,总有那么一些感动自己的事。
随着时间的推移,年岁渐长,有一些东西发生很大的改变,而有一些东西虽然还保有纯真的,但是已经没有了那时候的感觉了。尽管怀念,但不变的是改变,世界在变,你我都需向前。
然而前路在何方?不禁发问。
路在脚下,但路需要自己去选泽。不亦仿佛万里长征之行吗!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才。静能生慧,读能广识,断舍离,该断的断,该舍的舍,我带长征精神如此,你认为呢?
这些年,我在静静的读书当中,慢慢地,慢慢地,终于可以体会到智慧一点点的增长了。认识一点点地扩大了。
很多人说自己对前路很彷徨,然而谁又不曾有过呢? 又进而从彷徨变为了懒惰,但懒惰又有多少人没有呢?可想想老一辈红军长征之行的艰辛,不由得身心无处安放。
我们都有懒性,但是也要和自己说一句,我想要什么?其实更多的是不知前路在何方,前路不必彷徨,我们都走着平凡之路。路就在我们的脚下,重要的是你的选择。
笔能言道,书能传情。
可是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已不再拿笔,不再拿笔来写写,亦少拿起书来读读了。
你可有同感?
以前我拿起笔和书的时候我的思想是快乐的,因为它犹如暮辰的钟声在我脑海中彻响。它不断地激励着我,不断地让我变得越来越好。
有一些东西总让人神往,我们不曾丢失,只是把它藏起来,可藏得久了还会记得吗,我们都该把它拿出来,你觉得呢?
阅读也是能让人快乐的。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想起了心爱的三毛。
把长征精神放于心中,我想盛开的能是浩瀚无垠的花朵。
“一切情绪上的激荡终会过去,一切色彩喧哗终会消隐。如果你爱生命,如果你相信自己,请绽放自己,引徐徐清风,留岁月无痕。”杨承清作家把这一句话写在了序言。总有一些书,一些语句,让人触动,感动我们。给我们以力量,让我们更笃定的往前走下去,如沫春风。我想当红军走完长征的那一刹那,他们的内心更为笃定,更加坚韧,如沫春风,犹得重生。
一花一天堂,一草一世界。
一树一菩提,一笑一开怀。
一方一净土,一世一尘埃。
一念一清静,心如莲花开。
这个漆黑的夜晚,我开始重新拿起笔和书,静静地坐在灯光下,让思想随着那一页页飘着浓浓的书香味而蔓延开来。
远方,我们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