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1409字,阅读约需4分钟。
又到了无米下锅的时候。
其实,也有素材,只是发布文章要充分考虑读者的感受。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众口难调。对可能存在争议的话题、事件,尽量绕开,或者对个别细节有所隐晦甚至修改。
正困着呢,朋友递了个枕头过来。
海南省消防专家赵术学先生在朋友圈发了一个视频。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郭继承副教授说了一段发人深省的话:
有问题,我们分析它,解决它,改正它,就对了。少阴阳怪气,那没有价值。朋友们,做建设者,做改革者,做推动者,少说风凉话,多做众志成城的事。瞪大眼睛,独立思考,用你的笃定和赤子之心去开出一个新风气!
好像每个单位里总有几个人在说风凉话。奋进者在烈日下挥汗如雨,偷懒者在树阴下叽叽喳喳。冷嘲热讽纷至沓来:瞧,这么干,有什么用?反正职称也晋不上!这是熊着彪子蹿高呢!
更多的是只争朝夕的拼搏者、奉献者,他们是单位的灵魂,时代的脊梁。
下午,一位中年教师特意到办公室找我提出一条建议:能不能将核酸检测地点由体育馆挪至教学楼一楼中厅?因为两天一轮的频繁检测,学生从教室里走出教学楼,再沿着长长的甬路来到体育馆二楼,需要耽搁很长的时间,会冲击教学秩序,减少课堂教学时间。前几天到另一所城区初中,他们就是在教学楼里检测的。
我认真地倾听了建议,感觉有些道理。他离开后,我打电话问教导处邢主任,离检测地点最远的初四学生,从学生离开教室到返回教室,需要多长时间?她答,6—10分钟。她说,前几天到外市做评委发现某校学生是在自己班级的楼层检测的。
又问负责组织检测的政教处。荣主任阐明了理由,检测地点与教学区域分开,且在室内,是受过局领导肯定表扬的。在教学楼内检测的话,场地狭小,学生在等待中容易喧哗影响外班上课。同时,检测人员分散到两个教学楼内,相比集中到体育馆的6组检测人员来说,未必会压缩每班的检测时间。
随后,荣主任又电话询问了城区两所学校的检测地点,进行细致调研。一所学校在教学楼内,另一所学校先是在教学楼内,后因喧哗等原因移至报告厅中。
我将提建议的教师请来,详细说明了上述情况,表明不做改变的理由。尽管没能采纳建议,我仍然表示衷心感谢,我说你积极思考,特意过来,挺支持学校工作的。他乐呵呵地笑着走了,我站起来送他到门外。
我为单位有这样的思考者、建设者、推动者而高兴。学校不是校长一个人的,是所有教职工和学生的。学校是我们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不要做怨男怨妇。世上本没有什么幸福的人,只有想得比较开的人。世上根本就没有什么“移山大法”,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前几天,82岁的老父亲提出要进城看望他的哥嫂。于是,在菜地里挑拣了结实的大白菜、饱满的绿萝卜、修长的胡萝卜、馨香的芫荽,装了一小箱鲜鸡蛋,敲开了87岁伯父的家门。四位老人见面,感慨万千,话题离不开生死之事。伯母动情地说,这可能是我们最后的一次见面啦。临走时,老父亲拉着伯父的手,用力握了握。又拉着伯母的手,用力握了握,向他们连声说着“保重保重”。
老人们面对生死是淡定的,从容的。他们割舍不下的,只是这血浓于水的亲情。曾经戎马倥偬的伯父笑着说:我要向我的伯学习,他老人家是97岁走的,我还有10年。
老一辈的达观向上,是我学习的榜样。当遥看到生命尽头的沉寂与空灵时,我就不会自我恫吓,自我毁灭。我就会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爱惜自己的岗位,像郭教授说的那样:
瞪大眼睛,独立思考,用你的笃定和赤子之心去开出一个新风气!
2022年11月28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