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这样的写作,不需要构思,不需要修辞,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笔随心走,无拘无绊,不为别人而写,只为了一吐为快。
曾试过大晚上一个人出门闲逛,手机,钱包,钥匙,直接用手拿着这三样东西走人。灯还是不少的,店铺一家挨着一家,没有买客,也不见老板。似乎空无一人,其实若是你走进店铺,喊一句:老板。一秒钟不到立刻不知从从哪里有人影闪出。这就是中国,一个处处都为了钱而奋斗的国度。
钱,似乎是一个都不愿过多谈论的话题。穷人谈钱,一股子酸溜溜的味道。富人谈,满身的铜臭气。我是穷人,也是掉牙的节奏。羡慕嫉妒恨,真的很难很难摆脱。
同样是人,远在天边的不说,只说眼前人。压得小伙子完全喘不过气来。搞得现在根本不敢看朋友圈,看一次,心揪着痛一次。有时候我就在想,人和人的差距为什么这么大呢?为什么别人可以有说走就走的旅行,我却要蝇营狗苟才可以度日。别人得奖了,发文了,出书了,休闲了,我却昏昏沉沉,如履薄冰。据说看一个人的十个朋友取平均值便可推断这个人的大概。我就想问,为什么我身边的人都如此厉害,而我还微如草芥。
如果只是发发牢骚,那就没有成文的必要了。
深夜一人静坐,细细想来,有所悟,故披衣坐桌前,敲下这段文字。
一:家庭背景。一个孩子的童年对于一个人的性格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富人的孩子和穷人的小孩永远没有对话的平台。门当户对是最明智的择友观念。很显然,我属于穷人的孩子,印象中,一直是在计划中生活。小时候跟着奶奶讨生活,奶奶压力巨大,三个儿子娶媳妇,老人家从牙缝里省着生活。可想而知,那时的日子。稍大入学,父母买了属于自己房子,小小的家,却已经掏空了这些年攒的所有。一切的设备都需要一点点的更换,于是,攒一点钱,换一件家电,省一点资金,购一个物件。日子磕磕绊绊,从未有过揭不开锅的日子,也从未有过大手大脚的时光。到了高中,所有的钱都投向了我,各种补课,各种班,各种租房,各种钱。井井有条,点点滴滴的日子走着。再大些,步入大学,又买了新的房子,又掏空了家中的所有。生活一直沿着这样的轨迹进行,没有大风大浪,平平淡淡,有滋有味。我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着,养成的性格毋庸置疑,简单概括三个字:小市民。四处钻营,是钱如命,唯利是图,一心利己。
二:遗传因素。不得不承认遗传,当然,不可否定是,遗传似乎可以与家庭氛围混为一谈。我舍不得,舍不得花钱,舍不得对自己好。攒钱,攒钱,攒钱,省钱,省钱,省钱。自己什么都舍不得,但对爱的人什么都舍得。一块面包,我可以一口都不吃,全部都给你。我愿意为爱的人做一切事情,我能做到的,我做不到的,我都愿意去做,我都一定会做。只要我爱的她幸福了,我在苦都是甜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那个她。就是我奋斗的全部,就是我生命的全部,这点和爷爷的思维一模一样,和爸爸的思维一模一样。我们都一直秉持着这样的家族理念,我为了这个家而存在。只要有我在,就不让这个家的人受伤害。我的第二的概括来了:老农民。安土重迁,只顾自家,老婆孩子热炕头,缺乏狠劲与猛力。
三:个人天赋。我是一个极苯极笨的人,别人一学就会的东西,我需要好多天才能慢慢消化,我是一个记忆顶差的人,背的慢,忘的快,磨磨蹭蹭过一遍,出门书已忘。市民气,乡土气极重,缺乏灵感,生活混沌,思想一直牢牢被束缚在生活气息极浓的土地,被捆绑在现实这个娃娃上面。极不利于文学创作。一个文科生,一个中文系的毕业生,一个被要求站起来能说,坐下去能写的社会成员。我一直如履薄冰的行进着为了迎合而迎合的写作。
夜太深了,睡了。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