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阅读了《掌控习惯》,即如何培养自己的微习惯。这本书的讨论扩展到所有的行为,并不仅仅是习惯。当然,微习惯也是这本书讨论的主要内容,和《掌控习惯》的观点很多类似。本书中出现的新的内容或观点和大家分享。
观点1:一个行为难以发生, 多想想提示,动机其实是最后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 按照提示 - 能力 - 动机的顺序去找原因
能力(ability),动机(Motivation) 和提示(Prompt)决定了我们是否会取采取行动。通常动机越大,做一件事情需要的能力越小。而是否采取行动的前提通常是有做这件事情的提示。一个行为难以坚持或坐下去,我们会想当然会归咎于意志力不行或者动机还不够。很少会首先想到没有足够的提示,或者没有足够的能力。这里的能力包括是否有足够的时间,资金,体力,脑力等。比如我们健身,如果坚持几天就不行了,通常会自责觉得自己没有意志力,不够坚持。可能首先想想我们是否获得了足够的提示(是不是因为忘了)和我们是否有能力(健身安排这个行为是否合理),刚开始就自我否定是非常不好的。
观点2:培训习惯的过程:提出愿景 - 找准黄金行为 - 借助锚点培养习惯 - 学会庆祝
首先确定自己的愿景目标(列出愿望清单),再写下所有能帮助实现目标的行为,找到其中最有效最可能实现的行为(黄金行为),这些黄金行为就是你需要培养的微习惯,通常这些习惯也是你想做的和你能做的(有大的动机和能力)。对于如何培养微习惯,和之前整理的《掌控习惯》观点类似。本书着重强调了培养微习惯需要借助锚点,即在已经存在的习惯上面进行叠加,同时,从小范围的入门步骤开始。《掌控习惯》中强调了重复次数对建立微习惯的重要性,而本书认为培养习惯的过程中,积极的情绪比重复次数更重要。所以每次完成微习惯,都需要自我庆祝,比如心里说一句“你真棒”等等,获得良好的感觉是帮助我们养成习惯的最佳方式,也是一种奖励机制,多巴胺会起作用。 情绪创造习惯和重复创造习惯,感觉两者并不对立,都做就好了,坚持并且每一次都庆祝。
比如愿景是拥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可行的黄金行为做仰卧起坐和俯卧撑,则可以建立自己的微习惯:早上起床之前(锚点),做1次仰卧起坐;洗澡脱了衣服之后(锚点),做1次俯卧撑等。类似这些具体的微习惯还可以有比如:每天早上坐起来,默念一遍“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珍惜时间”;坐在办公桌前,先喝一杯水;午餐过后,冥想;邮件发送前,仔细阅读一遍;工作结束离开时,我会把办公桌清理干净等等;简单,有具体的锚点,每次做完有自我庆祝,这些习惯大概率会顺利养成。
观点3:培养习惯的好处:能实现自我觉察;小的专注和成功会滚雪球;为小胜利庆祝可以重建看待生活的方式,成为积极者。
“感受成功”很重要,每一次微习惯的成功,去感受它,成功的感觉是改变的强力催化剂。如果习惯失败了,会反映出自己的处境和状态,实现自我觉察。对习惯或者困难的感知和实际困难一样重要。不断的去感受微习惯小的成功能使让你实现大的成功,像滚雪球一样。成功的人会越成功,这是一种上瘾的感觉。庆祝可以增强你的自信心,不仅是为了习惯,更重要的是让你懂得如何善待自己,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看待生活。
不论是《掌控习惯》还是本书,最终要的是改变二字,无论是采取某一次行动或是建立重复的习惯,最好的方法都是去感受积极的情绪,在行动的过程中去自己认可,去享受成功。逐渐感受成功,期待改变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