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与趣(一)

很多前辈或者老师,习惯性用“苦功夫”这几个字来形容自己已经做到的事,很多事确实需要下“足”功夫,但是,绝大多数的事其实都是有很强的趣味性的,对于学徒、晚辈来说,凸现趣味性,比强调“苦”更重要。而一个前辈或者老师强调“苦”的背后缘由,有以下几种可能:1、自己由于未能充分发觉事物的趣味性而被迫做(他自己确实觉得苦,但事物未必真的苦);2、自己智慧不足,掌握事物所需要投入的时间、精力过大以至于让自己感觉痛苦(当事者感觉苦,事物未必真的苦);3、炫耀心理,自认为战胜了高难度的挑战,通过强调挑战的难度来凸现自己的能力(负面心理需求,建议自省而改之)。前两者强调“苦”可能是出于好意,提醒晚辈可能面对的挑战,但是,义正辞严甚至带有后怕与恐惧的情绪强调“苦”则是欠妥的,幽默的提醒倒是无可厚非,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苦”字是不宜出现在师者口中的。

当你认为一件事有趣且收获性强时,是很难感受到“苦”的,沉浸其中甚至感受不到时间的存在。强调事物的趣味性和收获性,是为师者最重要的使命。而过多强调“苦”甚至会有拒人于门外的坏作用。望为师者谨慎、切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