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彘

年少时,偶然在小人书里知道了吕雉这个名字。说她残害汉高祖的儿子和妃子,把美丽的戚夫人囚禁在巷子里舂米,害死了她的孩子刘如意后,又命人砍掉她的四肢、割舌挖眼、弄聋耳朵,然后扔到厕所里,美其名曰人彘。

当时的想法,大概和吕雉的儿子汉惠帝差不多。这还是人能干的事吗?真是惨绝人寰。

从此吕雉这个名字,对我来说,成了一个极鲜明而简单的形象标签。就是一个把持朝政的太后,一个特凶残善妒的坏女人。

这种刑罚实在太残忍,让人不敢细想。

但是依照秦汉时期的种种惨无人道的酷刑,这个就是升级版的报复手段。

对于掌权者而言,她要的只是心头快意,折辱泄愤。根本不会再把受刑者,当成一个有尊严的人来对待。

貌似史上三大强势女后,都有过类似做法。据说武则天对王皇后和萧淑妃的骨醉酷刑,那更是惨不忍睹。

老电影《火烧圆明园》中,有这样一个镜头,让人毛骨悚然也从此对演员印象深刻。慈禧垂帘听政后,她利用手中的权力,将爱跳舞的丽皇贵妃做成了人彘,并泡在了酒坛中。

当然慈禧之说,多半属于艺术加工。但也足以说明,权势地位,能够让人的心灵扭曲,手段狠毒而不自知。

比较而言,原本以为最恶毒的吕雉,反而有更能让人理解的黑化过程。

过去,关于历史的解读不多,演义类的脸谱化故事泛滥。所以很少会留意,历史人物背后的真实经历。

年纪渐长,一时机缘,忽然对历史开始产生了兴趣。才发现,从前听说的传奇人物,和正史有很多差异出入。

正所谓年少不懂吕太后,读懂已过不惑年。

原来吕后与戚夫人,虽然都是刘邦的女人,身份、感情、经历却完全不同。整个就是恃宠生骄的小三要上位,各种打压糟糠原配的古典狗血大戏。

当然,戚夫人这种身份在封建社会,是合法合理的存在,和现在的小三不一样。然而,一个是富贵后同甘的新宠红颜,一个是受难时共苦的贤妻良母。因为太子之争,俩人势同水火。

身为原配的吕雉,刚毅善谋,为了儿子的地位稳固,殚精竭虑。面对一再挑衅自己皇后权威、动摇太子地位,又深受丈夫宠爱的戚夫人,更选择了持续十多年隐忍不发。

所谓,忍字头上一把刀。一刀又一刀,割得心里鲜血淋漓,新仇旧恨难以愈合。长夜寂寂,步步为营。日复一日的积怨,早已生根发酵,在心底淬出毒来。

正常女人的嫉恨,都足以干出丧失理智的事来。更何况一朝得势,大权独揽的吕后,又怎么可能不去报复发泄。

高祖病逝之后,吕雉再无顾忌,把刘邦宠幸过的妃子,统统关押起来。对于恨之入骨的戚夫人,报复更是变本加厉。她把戚夫人剃去美丽的长发,白皙的脖子套上铁链,再换上醒目的粗布红衣,囚禁在巷子里舂米。

这个时候,她大概还没想好,具体的惩罚,只是想折辱这位受宠多年的美人,以泄心头积压多年的怨愤。

哪知这位戚夫人,太有傲气,不懂避让锋芒。居然还敢公然唱歌,来表示不满。

子为王,母为虏。

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

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

她这里吃不了苦、低不了头,哭哭啼啼唱歌,思念远在赵国封地的儿子。

传到吕雉耳朵里,这分明又是一次挑衅示威。还巴望你儿子来救你,替你报仇不成。以前有刘邦护着你,现在你还嘚瑟,完全作死的节奏啊。

吕雉勃然大怒,当皇后时忍了那么多。当太后了,再忍,还真当自己害怕不成。

于是吕雉连下旨意,强逼着赵王如意进京受死。虽然兄弟情深的惠帝,全力维护,依然挡不住母老虎发威,一杯毒酒斩草除根。然后,把绝望的戚夫人,做成了人彘。为了发泄心中怨毒恼怒,肯定还会安排人救治,不肯让她死得痛快。

所以说,不是戚夫人生命力顽强。而是吕太后权势太盛,让她可以草菅人命、为所欲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