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流年,一句话引发我一生的挚爱——父亲!
好多人都喜欢看我的白话故事。
每个人都是一个潜在的作家,央视CCTV4新闻主播徐丽老师加入了《帆书樊登讲书》我买了她的书,也听完了她讲书! 谈到主持人,记得90年,我们家是村上最早有黑白电视的。到了晚上就会來村里的人~我爸就看电视就说以后让我也当个主持人~其实,我最想表达是我爸对家族对子女的给予和希望。然而,95年39岁的他病逝了。从此我的学业也画上了句号。那时我俩个妹妹还小,可以说是我带大的,也把读书的机会留给了她们。她俩的成绩也一直靠前。都毕业陕西《科技大学》老三定居了西安,是名老师,老二被我挖回来了内蒙,可以凡尔赛的说,比我们能力都强……
前年我和堂哥我儿子我们一起扫墓。堂哥问我儿子,假如让你去采访一下周围的村民,你外爷是个什么样的人,你能想到吗?他说——能了……!
听说——我堂哥小时候就像个跟屁虫,就爱跟着我爸。我那时还小,我爸那时还在学校教书,他对我堂哥堂姐们都特别好,尤其教育上!其中我一个堂哥当时就被聘用的当了临时老师。我爸硬和他哥吵,说他供也, 硬把我堂哥供的让考上了吃国家饭的正式老师。后来我妈说起说那时都饥饿,吃的不好也吃不饱,我爸还要把家里的米给装上几斗~
听说他最亲的是我那个跟屁虫的堂哥,他脑子聪明,不爱学习,爱逃学!经常逃到我爸的办公室……但我爸是个不闲的人,这一点我像他了,就爱各种捣持~
他做什么像什么?做什么会什么?是个很讲究,很有趣味的人,记忆中他穿衣裳也讲究,大风衣都穿了。日子过的感觉还挺带劲!
讲完课了,他的办公室也成了他的工厂。做着各种木活,他也没师傅,就自己爱琢磨,听我妈说去城里了,看一眼回来就能做出来。那时就流行那种《大组合柜》。我上次回去,一个老阿姨还说她家的大组合柜就是我爸当年做的,他家的房子也是我爸盖的!还聊了几句,我儿子有点惊讶。说老太太还这么惦记着我外爷……
就这样,他退出了教育,做了自己喜欢的事情,这也是我妈一直遗憾的说他要一直教书,老老实实的呆在学校,也有可能现在还在了——也活着了(这里我妈的语气一半是气话,一半是思念的话)。
八几年最早的盖板房,是从我们家开始的,村民们都说开个眼眼嘛,这个能盖成个房子了,塌也吧?听我妈说我们家房子和我同岁的。我爸当时的心还大着呢,要盖两层了,地基也打好了,料也准备好了,后来听我妈说我爸的同学正好路过我们家了,是个会看风水的同学,说咱们这个农村的地方,不缺这点士地,不适合盖两层楼!这才打消了他的念头~
再后来的他——绘图纸去了,他朋友当时说这张图纸要绘成功了,90年的钱就能给我爸两万块。那个年代,人们常说谁家有钱就是个万元户了。最后成功了,但我爸这个人注重情义,淡泊名利。听说也没有给钱。就这样也透支了他的身体,我妈说也因为他有文化了,也害了他,他就自己看说明一直买点药吃一段时间,停一段时间!再加上那时的医疗条件也不好。再后来人就瘦的不行了!前后病因也就三年。但他却带出了很多会盖房子和会做木活的徒弟。也教出了好多优秀的学生,仅小他四五岁~
然而,在今天这个快速的时代,我们想谁了,一条微信就能够搞定。也给大家推荐一部电影《最初的梦想》印度的。愿我们不忘初心!勤奋是好多人的优点,但想要富裕,并不是所有人实现的结果。
一切都留在我11岁的记忆里,21年的热播剧《觉醒年代》似乎也有我爸的影子,他也是那个年代敢于打破传统的人!也许我的这股劲儿也像他。
写到最后,我的鼻子酸了,眼睛湿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