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她是什么人?
一个相亲实验
1970年,有人拿男女大学生做了一个相亲实验。实验中的相亲对象从来没有见过面,而且在相亲过程中也不见面,只是通过电话交流。实验人员通过“偷听”这些电话里的对话,来评估每一对男女的进展程度。
实验有个残忍的设定。某些男生会在电话相亲之前,收到了他的相亲对象的照片——但是他不知道,这个照片其实不是那个女生的,而是研究者专门找来的一位特别出众的美女照片。
男生以为自己是跟“女神”相亲,我们可以想象他肯定会表现得更好一点——但是研究者关心的不是这个男生的表现,而是电话那头这位女生的表现。
结果是被男生误以为是女神的这位女生,表现得也和女生一样。她说话非常友好,给人感觉很善于交际,聪明伶俐讨人喜欢。
这有点像是“正反馈”。你以为她很好,你就对她很好;你对她很好,她就真的表现很好;她表现很好,你就更相信她很好。
关键在于,你们俩之间这个反馈过程往往是非常微妙的,各种无法言传的表情和声调变化,都能被对方捕捉到,还能产生不经意的效果。
“窈窕淑女”效应
萧伯纳有个戏剧叫《卖花女》,后来被改编成好莱坞电影,也被翻译成《窈窕淑女》。这个故事说有个语言学家跟人打赌,说他能把一个粗俗的街头卖花女,名叫伊莉莎,给训练好,让她学会上流社会的口音,变成一位淑女。
语言学家的口音训练很顺利,可是别人还是一眼就看出来伊莉莎不是淑女,举止仪态都不对。后来有人提出一个洞见——你要想让她成为淑女,就必须像对待淑女一样好好对待她。于是,伊莉莎就享受了淑女的待遇,处处受到尊重,最后果然成为一个真正的淑女。
你当她是什么人,她最后真的就是什么人了。
皮格马利翁的神话
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性格很孤僻,喜欢独居。他非常寂寞,就用象牙雕刻看来一个美女,还爱上了这个雕像,祈求爱神给这个雕像生命。爱神被他的诚意感动,答应了他。皮格马利翁如愿以偿,娶了雕像美女。
这个古希腊神话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的由来,它告诉我们,如果你对一些人赋予强烈的期待,这份期待就会奏效。
罗森塔尔效应
在1968年,罗森塔尔带助手们来到一所乡村小学,在一到六年级各选了三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测验结束后,他把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给了校方,并叮嘱他们要保密,免得影响实验的正确性。
这个名单占了学生总数的20%,但其实,校长和学生都不知道的是,名单上的学生都是随机选的,罗森塔尔根本没有去看这个测验的成绩。
奇妙的是,8个月后,情况果然有些变化。在针对这18个班学生的测验中发现,上了名单的那部分学生,成绩普遍有了显著的提高,而且性格更外向,自信心、求知欲都变得更强。
面对这个结果,罗森塔尔提出了一个词,叫“权威性谎言”。他认为,他对于校方来说是权威,而校方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权威,将“你最有发展前途”的“谎言”传递到那些作为实验对象的学生身上,最终这些学生果然变成了这样的人。
而且,很有意思的是,这些学生并没有得到明确的语言信息,来告知自己是“最有发展前途”的人,是老师们通过情绪、态度影响了他们。
自证预言
你当这些学生是什么水平,他们最后就真的表现出这种水平。后来人们发现这个现象实在是太普遍了,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莫顿(Robert K. Merton)给起了个名字,叫“ 自证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 —— 你“预言”局面会如何如何,因为你按照这个想法去做了,局面真的就会如何如何。
类似的研究做过很多。如果经理一开始“误以为”手下这个雇员水平很高,经常给他安排比较难的任务,还跟他讨论公司战略问题,结果这个雇员就会真的水平越来越高。
反过来说,如果你认定一个学生调皮捣蛋,甚至公开羞辱他,他就会按照你的预言行事,故意捣乱。某公司要转型,如果高层从一开始就认定员工会抵制这次转型,搞各种防范措施和强制行动,员工真的就会抵制转型。
人都是高度可塑的。我们时刻都在给自己讲一个故事,说我这么做,是因为我是个这样的人。
分享一个故事吧,这是美洲印第安部落的的一个传说。话说有一个老人和一个小孩在一起,老人说,其实每一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两匹狼,一匹代表着善良、奋进、向上等等美好的品质。还有一匹呢,代表着狭隘、邪恶、阴险等等不好的品质。这两匹狼,在每个人心里天天在打架。
“请问这两匹狼,谁能打赢呢?”
老人的回答很有意思,“看你这一生,去喂养哪一匹狼?”
对于今天每一个人来说,都是这样。
云对雨,雪对风,佛陀对苍生。我对你,嘴对心,九夏对三冬。想想我们该如何对家人、同事和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