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父母课堂上,看到这样一组漫画
看完漫画后,你是不是会会心一笑呢。
我们好像从来没有想过做父母是需要签合同的,做父母是需要承担责任,需要赔偿的。
很多时候,我们都认为会养就会带,但对于如何科学的育儿其实并不知道。
《孩子:挑战》这本书被誉为儿童心理学奠基之作,作者是美国的鲁道夫 德雷克斯和薇姬索尔兹。这本书通过大量的案例告诉我们该如何养育孩子,每个父母都会在这里面找到自己孩子的影子。
01为什么说孩子是一个挑战呢?
家里一位亲戚是做老师的,有一天他在家庭群里说,现在的父母其实更需要教育,但往往父母也是最容易忽视的。
因为从我们的经验来看,老一辈的家长似乎不用人教他们怎么养孩子。你去学习育儿知识,他们会说,你们不是我们这样带出来了吗?
那为什么以前不学习育儿知识,而如今却需要发展规模的家长教育。
随着民主理念的提升、人际关系的改变,人们开始明白:人生而平等。
这种平等,不仅仅是法律意义上的平等,更是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得到摸得着的互相尊重、平等对待。
成人世界里追求平等,孩子也追求平等,他们很敏感,他们希望和大人一样享有平等的权利,他们不再忍受成人对他们的独裁、支配,让他们屈服的做法。
面对这种情况,教育界希望社会环境更加民主。但是,民主只是理念,怎么在实际生活中操作和应用呢?我们都很困惑。
我们在实际操作中经常讲放纵当成了自由,将混乱当成了民主。甚至有人认为民主就是为所欲为。
这种情况到家庭教育上,就发展为孩子成了“小霸王”,父母成了孩子的仆人。孩子享受所有的自由和权利,为所欲为。父母则承担所有的责任和义务,替孩子掩饰,替孩子承受惩罚,对孩子不断的妥协。
没有规则,就不会有自由。
02你了解孩子吗?
人的行为都有一定的目的,我们有时候清楚自己的行为动机,有时候不清楚。
孩子也一样。
只有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我们才有可能改变孩子的行为方向。
孩子是社会的产物,他最强烈的心理动机就是希望有归属感。因此寻找归属感是他行为的动机。
对于孩子的了解,我们要从孩子如何观察、孩子的环境怎样,以及他在家中的地位出发。
孩子是观察的专家,但对观察到的事情进行解释理解时,却容易产生错误。
孩子在学习应付自己的内在环境时,与外部环境也有接触。在外部环境中,影响孩子性格特质发展的有三个因素:家庭氛围、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训练孩子”。
孩子对外部环境的反应各不相同,这就需要父母能够对“家庭星座”情形有主动的意识,父母要有敏锐的观察力。
03孩子的错误目标
孩子行为的目的是为了追寻自己的归属感,他会通过一切方式。
孩子一般会通过四个错误的目标来寻求归属感。
A.通过得到“过度关注”来寻求归属感。孩子认为只有当自己成为关注的焦点时,才能显示出自己的重要性和价值感。
可爱的方式不能得到关注,就会改用恼火的方法。他认为,当父母因为他的行为暴跳如雷的时候,至少注意到了他的存在。
B.“权力之争”。在父母强行制止孩子要求关注的行为后,孩子会决心用权力之争来击败父母,从拒绝父母的正当要求中得到满足。
想要征服争夺权力的孩子是个很大的错误,也会徒劳无功。权力之争持续下去,容易发展成习惯。这会让孩子借此发展更多玩弄权力的技巧,同时也让孩子更加觉得,除非只有更大的权力,否则自己毫无价值。
C.报复。当父母与孩子逐渐在权力之争中越陷越深,都想要征服对方,就有可能发展出强烈的报复行为。孩子的价值观通过伤害他人来体现。
D.自暴自弃。一个彻底气馁的孩子会完全放弃自己。他任务自己无论做什么,有用的或者没用的事情,都不会成功。他觉得无助,进而利用无助感夸大自己的弱点,有时甚至会夸大自己想象出的弱点。
在任何情况下,都决不能告诉孩子,我们怀疑他们有这样的错误目标,这样的言行不但不会对任何人有帮助,还会对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
书里对这四个错误目标进行了实例的说明,并且讲解让错误实效的方法。我们不是专业的心理学家,不是专业的育儿专家,只是通过具体实例,具体讲解,让我们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我觉得就足够了。
为人父母,是一个修行,既育儿也是在育己。
大家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