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指数*****
我们看得到和看不到的,都在哲学的世界里色彩斑斓地呈现着。
这是我看完《苏菲的世界》这本书后,心底突然浮现的一句话,像是一个天生色盲的人忽然看到了明媚色彩一般,心中奇妙的感觉无法言说。
在我们的观念里,哲学书通常来说是晦涩难懂的。
本人阅读的第一本哲学书是柏拉图的《理想国》,整整读了一个月,才勉强读完,过程十分艰难,而且完全不敢说自己读懂了多少。
而这本书不一样,《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学入门书,是一本西方哲学史,而且,它是小说题材!
它是哲学通俗化的结果,这就决定了它并没有我们想象地那么难读,我们不需要因它是哲学类书籍望而退却。
首先,我们先来接触一下本书的作者——乔斯坦·贾德。他是一位挪威世界级的作家,而在写出本书之前,他在大学中主修哲学,神学,文学,职业是哲学教师,这也是他能写出这样一本书的原因。
小说主角是一个叫作苏菲的十四岁小姑娘,在一天放学回家的路上,她收到一张非常古怪的明信片,从这一天开始,苏菲就不断地收到来着艾勃特·诺克斯的来信——神秘的哲学导师。
信上附带着哲学函授课程,于是在艾伯特的引导下,她的哲学之旅开始了,整个世界用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方式向她展开。
作者写作目的之一是介绍西方哲学史及其一些极具代表性的哲学思想,但作者没有直接将这些东西干巴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而是十分巧妙地将哲学史的内容隐含在故事情节里。
哲学史成了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从神话到希腊时代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最后到现代哲学。
文中的艾伯特像是一位历经了几千年人类文明的哲学先贤,将这些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我们一一道来。
令人拍案叫绝的是,本人在阅读有关哲学部分的内容时完全不感到无聊,反而乐在其中,试问哪一本哲学书能做到如此?
究其原因,其一是作者总会用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去阐释哲学理论,例如用苏菲的积木去解释原子理论。
其二则是,在接下来的故事中,必定出现与该哲学理论相对应的情节,不仅加深了理解,而且能让读者用刚刚学到的知识去理解故事,这可以使让读者产生一种成就感。
苏菲在学习哲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奇幻的东西,湖边上校的小木屋,会说话的狗,印在香蕉皮内侧的明信片,从童话走出来的小红帽,等等。
最后,苏菲终于明白了,她所在的世界根本就不是真实的,而是存在于一个叫做艾伯特·纳格的联合国上校所写一本小说中。
这本书的书名就叫做《苏菲的世界》,当她拿着这本主角是自己的书时,她心乱如麻,因为这本书描述所描述的与她的生活完全一致。
她只不过是存在于别人思想中的虚拟人物。
这个世界之所以存在,是上校为自己女儿——席德准备的一份十五岁生日礼物。
连自己的真实存在都被否定了,还有比这更加可怕,更让人沮丧的事情吗?
在自己书中,作者就是唯一,就是上帝,而她是木偶,一举一动都在上校的控制之下。
苏菲一时难以接受,但他的导师其实早就洞察了一切,他引导苏菲学习哲学,就是为了逃出这个虚拟的世界。
最后,他们用对位法(哲学理论)成功出逃,来到了“席德的世界”,并且见到了许多从别的书中逃出来的人物。
书中还提出了一个更加令人恐惧的设想,“席德的世界”或许同样也是一个幻想出来的世界,上校写这本书,也是在另一个“作者”的控制之下。
就像是一个圆套着另一个圆,而外面有着让人数不清的圆。
阅读这本书让我最在意的就是真实与虚幻,其实哲学就是在不断地提出问题,寻找这个世界的“真”。
只有哲学,才能带领我们寻找这个世界的根源。
《苏菲的世界》让我明白了哲学并非是高高在上,也不是平凡人所接触不到的“高大上”知识。其实它就存在于我们的平常生活中,我们也时常与它打交道。
在生活中我们时时遇到一些看似很“无聊”的问题,这时候请不要轻易忽视它,认为这是自己又在“矫情”。
其实不然,用书中的话来说,你这只微生物正朝着兔子毛发顶端爬行,想要一窥魔法师的阵容呢!
这是一本可以改变人思考方式的哲学书,或许你以前没有看过任何哲学书,但是不要紧。
即使是零基础,阅读本书也根本不会有什么障碍,也许你还会对某种哲学思想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毕竟有些东西你不去深挖,它也一直深埋于我们人类血脉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