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之名 情定‘七夕’

茶曾是中国传统婚礼中重要的聘礼,古时男方向女方下聘,以茶为礼,称为“茶礼”,又叫“吃茶”。明人许次纾《茶疏》说:“茶不移本,植必子生。古人结婚,必以茶为礼,取其不移植之意也。今人犹名其礼为下茶,亦曰吃茶。”因茶树移植则不生,种树必下籽,所以在古代婚俗中,茶便成为坚贞不移和婚后多子的象征,婚娶聘物必定有茶是对婚姻的美好期望和求吉心态相一致,这也是茶礼风行的最根本原因。

《金瓶梅词话》第九十一回,衙内道:'既然好,已是见过,不必再相,命阴阳择吉日良时,行茶礼过去就是了'。……两个媒人跟随,廊吏何不违押担,到西门庆家下了茶。汤显祖《牡丹亭·硬拷》:我女已亡三年,不说到纳采下茶,便是指腹裁襟,一些没有。孔尚任《桃花扇·媚座》提到:花花彩轿门前挤,不少欠分毫茶礼。《红楼梦》第二十五回,凤姐笑着对林黛玉说: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儿?李渔《蜃中楼·姻阻》有他又不曾有三茶六礼行到我家来。

鲁迅《彷徨·离婚》中爱姑说:他就是着了那滥婊子的迷,要赶我出去。我是三茶六礼定来的,花轿抬来的呵!那么容易吗?

《醒世恒言》第五卷《大树坡义虎送亲》讲:林公夫妇嫌贫爱富,想将自己的女儿潮音改配。潮音母亲谎称女婿在前线阵亡,劝潮音趁青春年少改配他人。不料,潮音道:母亲差矣!爹把孩儿从小许配勤家,一女不吃两家茶。勤郎在,奴是他家妻;勤郎死,奴也是他家妇。岂可以生死二心,奴断然不为!

《陈多寿生死夫妻》描写到:柳氏嫌贫爱富,强迫女儿退掉陈家的茶礼,另许富豪成婚,遭到了女儿从来没有见好人家女儿吃两家茶的反驳和抵制,最后柳氏女与陈多寿结为生死夫妻。茶礼之深入人心,由此可见一斑。它体现了对男女双方坚守婚约、贞操的道德要求,也反映了封建社会妇女从一而终的道德观念。

《甲申杂记》一则赐茶的故事也很有趣:宋仁宗朝,春试进士集英殿,后妃御太请楼观之。慈圣光献出饼角子以赐进士,出七宝茶以赐考试官。慈圣光是仁宗曹皇后死后的谥号,饼角子是切开的茶饼,七宝茶是宫廷里用茶与七种甘香佐料加工而成的名饮。后妃们如此殷勤看待新科进士和考官,该不是想挑选乘龙快婿吧!由于宋代饮茶之风的普及,茶也成为结婚大典上宴客的必需品,这在《东京梦华录》、《东京梦梁录》等书里均有记载。

可见,自宋代即已形成的茶礼,逐渐成为我国众多民族、广大地域普遍存在的一种婚姻礼俗,并最终作为一种民族文化形态积淀、固定下来,给中华民族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婚姻文化增添了新的形式、新的内涵和旺盛的生命力。

对于每一个爱茶之人来说,选茶就像恋爱都有其独有的口感和喜好。有人喜淡,有人嗜浓。还有一些刚开始爱茶的人,他们喜欢‘兰桂人’,或者喜欢桂花乌龙这一类以花入茶带有浓重花香的茶品,而对一些老茶客来说,这简直是不能容忍的事情,感觉这是对茶的折辱。可见千人品茶,自有千般滋味。

爱在“七夕”,爱在心里,你的温度,决定他/她的香气四溢。

七夕不妨用一份精美的茶礼,表达对他/她那唯一的感情。

做为单身狗的小编,七夕节还是泡杯老白茶压压惊吧。


澳门茶雲澗文创工作室 TEA1553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var emptyString = "" // 空字符串字面量 var anotherEmptySt...
    liushong阅读 353评论 0 0
  • 风吹过街角的霓虹,巴拉巴拉的魔法棒,轻轻一挥,整个世界亮晶晶。 列列火车,从黄昏里开过来,呜呜,拉响汽笛,宣告进场...
    雪斩梅阅读 33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