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与质量不可兼得,要效率还是要质量是摆在面前的现实选择。
经过这些年的磕磕碰碰,对于我,现实的选择还是先考虑效率,再考虑质量。我想,这也是大多数人正确的选择。
以前是追求质量的,但质量有止境吗?没有,质量无止境,它可以高入云端,远远超越你的现实处境和能力水平,而且它无法衡量,你认为好的,别人也一定认为好吗,真不一定。适合才是最好的。不考虑现实处境,一味追求质量,会让你在内心产生一种求好、求完美的不良倾向,它会让你工作效率降到很低很低,拖延、反复,最后错失机会,连最基本的也得不到,一事无成。
效率第一
从现在开始,转变思维,效率第一,质量第二,只在保证效率的基础上适度追求质量。
一件事,完成了,对外界来说,对自己内心来说,是最基本的质量。至于好坏、对错,那是后面附加的非本质的东西,那是受限于外界环境、个人能力,一时难以改变的东西。不要纠结于这些,因为纠结不能改变任何结果。做的好,也许会给别人和自己不切实际的期望,为以后工作增加压力,走入恶性循环;做的不好,也不必自责,事实无法改变,只能坦然接受,如果别人不满,它会责备,自己听听就好,又何必自己给自己雪上加霜呢。爱自己,精心呵护脆弱的心灵,才能不负此生。
质量是可以挽回的,至少你还有迭代升级的机会,有寻找时机进行弥补的机会,而一旦在限定期限内完不成,那就等于直接放弃了,立刻断绝了所有的后路,对自己心理打击也是最大的。
不用为自己放弃质量而感到羞愧。因为质量的提升从来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需要积累、需要经历、需要升华,不是想要质量就有质量的。从另一个角度说,人是社会人,你看重的质量不一定是别人看重的质量,你费了很多心思和精力,可能别人只是一扫而过,并不在意。浪费了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不值得。如果自己有质量强迫症,完全可以选一个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到极致,自娱自乐,完全没有必要在需别人认可,为别人而做的事上下不切实际的功夫。最后一点,这世上大部分事情就是个过程,过去就过去了,不对未来产生什么重大作用,只是应应景,对这些事情过于追求质量是对自己生命的不负责任。(说了这么多,是因为自己以前太看重质量,现在在反思)
能力圈
追求效率并不是不讲质量,而是在能力圈内做事,并通过不断扩展自己的能力圈,提升做事的质量。本质是不冒进,稳中求胜、稳中求进,这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大智慧,是多年经验与教训的结晶,不得不佩服我们伟大的党。
只在自己能力圈内做事,并不断拓展自己的能力圈。只有在能力圈内,自己才是舒适的,状态才是最好的,做事效果也是最好的。能力圈外可能很美,更可能是一个陷阱,看看就行,那不是自己的菜,自己硬拿也拿不到。能力圈是个保护罩,让你免受各种难以躲避的侵害;让自己不会在成长起来以前就被别人干掉;让你有足够的时间和环境按部就班的成长;让你自信、积极、乐观,有冲劲,心灵不受消极悲观情绪和认知侵害。能力圈是能迁移的,也是能拓展的,这些情况以后都要逐步想清楚。
学会在能力圈内做事,要知道如何“匹配”,就是明白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范围,明白外界的信息和要求,只做和自己能力匹配的事情,超出能力范围的要求坚决回避;不能回避的,降低标准,直至到能力范围之内为止。
底线思维
效率就是在规定时间,按最基本的要求完成了。完成了就是底线,没完成就是触碰了底线。至于完成后有没有效果、会不会出问题,那是想达到的高线,可以追求,但不是必选项,不是阻碍完成的借口。追求高线,必须在保证底线的基础上进行,否则就会付出代价,也不利于高线的进一步拓展,这也是教训。
层次和辩证法
效率和质量是一体两面。没有离开质量的效率,也没有离开效率的质量。无效率则无质量,没完成、没做成,质量就是一句空话。效率就是质量,是最基本的质量,保证效率就是保证最低限度的质量。
质量是有层次的,每一个层次都必须是以效率、以做成为基础,否则就不成立。
第一层:完成了,哪怕仅是形式上的。
第二层:完成了,而且基本符合要求。
第三层:完成了,达到大家一致预期。
第四层:完成了,超出了别人的预期。
第五层:完成了,达到或超出自己目前的水平和预期。
每一层都很重要,越是低层次越重要,越是高层次效果越好。反过来说也对,任何事情都有正反面,有利弊,有使用范围,只看想要什么,选择怎么做,具体需要自己体会。
要学会给自己做的每一件事分个层次,层次越低越好。因为大部分事情不值得浪费时间和精力。个别重要的事情,也是在能力范围内做才能做好,想提升质量,先得提升能力,也许按照你能力低限做的事,在别人看来质量很高;或者按照你能力极限做的事,别人也看不上眼。所以,一定摒弃“要做的最好”这种心理,做事要能让自己轻松完成,才是最好的。次好的是,有限度的挑战一下自己,拓展一下能力圈的边缘,为以后做事打下基础,以稍微努力能完成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