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选推荐:杰瑞的大侄子(李璟)
(共四百多本左右,美食好书数不胜数)
热火炊烟,缭绕为文。喝着甜茶整理这份书单的时候,才惊觉原来有这么多文人老饕,他们笔下的百味风物,让人读来欣喜,应接不暇。
从私家小食谱,到世界美食选;从严肃科学到人间烟火;从那一口酸甜苦辣,到人生千百味……小葱豆腐也好,大鱼大肉也罢,只要是幸福的味道,那便值得。
我的职业是一名自由编剧,今年五月去北京出差的时候,公司招待我们住了西单后面的亚朵酒店,在大堂办入住的时候,发现旁边竟然有一个迷你图书馆,客人们三三两两坐在那里看书喝茶,午后的阳光晒了进来,真好啊!而我也是自由散漫惯了的人,因此更喜欢去图书馆、书吧码字,闲时还能翻翻书,好像被很多书围绕着,就很有动力和安全感,喜欢这样的地方,让我的拖延症有处安放。
所以,生而为人,总要打算着如何把这小日子过得更好呢!这次发现亚朵在做一件很美好的事情——美食图书馆,在这里藏了好多好多美味、温暖、治愈的故事,让人在冬日拂去冰雪、夏日轻消暑气后走入,又总是会带着满足的笑意和感动离去,说不定,还会馋地流口水呢,不过我想,这才是生活的乐趣和意义所在吧!
书单(第三部分):
201、《饮食男女》沈宏非
很多人都看过电影《饮食男女》,而此书却又是从另一种角度的解读饮食文化和男男女女生活处世之事,沈老师被书迷戏称“馋宗”,生动幽默,人间烟火,将饮食的活色生香与男女的欲说还休表达得津津有味,令人捧腹之余,又满口余香。世间之事,无非男女与饮食。
继《时髦是毛 时间是皮》、《写食主义》、《食相报告》等专著之后,著名专栏作家沈宏非的又一部散文随笔集《饮食男女》。
与《食相报告》、《写食主义》等书不同的是,《饮食男女》并不仅仅着眼于“饮食”,而是把笔触伸向了“男女”,正所谓“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书中,沈宏非坚持一贯的游戏文风,写饮食男女和男女饮食,既不动声色,娴雅从容,又冷隽幽默,入木三分,如《安能辨我食雌雄》,《鸳鸯茶》,《霸王别鸡》,《男左女右》、《惹火尤物》等篇章。(部分小引用)
(食评、散文)
202、《文人饮食谭》范用
范用老先生编的饮食小册子。晚上读到丰子恺写的“湖畔夜饮”一节,丰与郑振铎一别十年,与丰子恺在西湖畔的小屋把酒话旧,几个小菜几碗热酒,唱尽浩劫后的物是人非。
本书精选49位中国现当代作家、学人谈论饮食文化的散文、随笔56题。内分五辑:辑一“饮食漫话”泛谈中国饮食文化与历史;辑二“乡土风味”分述全国各地菜系的特色与风格;辑三“野味名品”杂谈具体名物与经典小吃;辑四“对酒当歌”集中阐释中国酒文化;辑五“寻常茶话”为烹泉品茗之际的清聊隽语。
本书更像一本引读笔记,看完选段,尤想去翻找丰子恺、汪曾祺等之书来细细阅读。
(选集、散文、食评)
203、《食家列传》朱振藩
为古来食家作一本传,故事和美食,人物与江湖,古往和今来。
作为当下最著名的台湾美食专栏作家,朱振藩先生历时两年时间有余,爬梳史籍、钩沉史事、以其丰厚的历史知识、丰瞻的掌故,以及精彩的珍异菜谱,为古今往来的大食家们立传、为食家们继绝学,并致上最高的敬意与推崇,藉以匡正食林。
传主多为留名食林的文学大家如苏轼、陆游、张岱、袁枚、李渔、李调元等,更有口福无限的帝王们和人们好奇的帝王美食,兼及名贯食林开派传薪的民间大厨,人物生动鲜活,美食色香味俱全;更佐以诗文、典故史识,美文美食,酣畅淋漓、读之令人食指大动。赏心悦目之余,更深切感受饮食背后深厚的文化,诚中华饮食文化之力作。
(散文、小说、食评、食谱)
204、《食林外史》朱振藩
食林,亦如武林,食物的历史不论,这本更像是写食物的古往今来的八卦外史。
同上
(散文、小说、食谱、食评)
205、《食在凡间》朱振藩
同上
(散文、小说、食谱、食评)
206、《食随知味》朱振藩
同上
(散文、小说、食谱、食评)
207、《食味万千》朱振藩
同上
(散文、小说、食谱、食评)
《饕掏不绝》朱振藩
作为当下最著名的台湾美食专栏作家,朱振藩先生喜欢吃、喜欢写吃、喜欢研究吃,“吃”字当头,人人平等之,饕客不绝,络绎献宝。
(食评、散文)
208、《闲说中国美食》古清生 洪烛
中国人吃饭,吃的是概念,或者用一种更通俗的说法,吃的是文化。
这使饮食问题带有了社会性和艺术性,而不再仅仅是形而下的生理活动。文化是比油盐酱醋、姜茸葱花更重要的调味品。比如洒那么一点点文化味精,你就能吃出别样的感觉。且中国人敢吃,会吃,饭桌上的人吃着吃着也便成了美食家。
(散文、食评、杂谈)
209、《人间有味》顾村言
这是一本作者回忆儿时饮食的书,水乡人家的清新之气扑面而来。《人间有味》主要部分共分4部分:鲜、清、境、人,这些文章均围绕美食展开,体现了作者对故乡与亲人的深深眷恋之情。文章语言纯朴,文字清新,适合广大“闲人”阅读。
(散文、食评)
210、《满汉全席之饽饽》扬眉
这本是作者的“满汉全席系列”专门讲述清宮御膳的主食系列。配图画得好,故事台词讲得好。
“饽饽”是满族人对面食的称谓。绵延清朝三百多年的饽饽全盛时代,诞生和改良了几乎所有现在的主食与点心,而“外路”面食也都臣服于饽饽麾下……
上屉蒸的是“撒糕饽饽”、“苏叶饽饽”,火炉烘烤的是“光头”、“核桃酥”,下锅水煮的是“煮饽饽”(水饺)……
(绘本、食评、食谱)
211、《满汉全席之满菜》扬眉
这本是作者的“满汉全席系列”继《满汉全席之进宫》后,再述说清朝宫廷饮食的细枝末节。
“满菜”窥视了从游牧的肃慎人到末代皇帝溥仪等满洲族群的菜盆,不仅有女真时期完颜亮坐镇燕京、君臣共食的“麇尾’、“血肠白肉”,还有乾隆皇帝御笔赐名的“飞龙”,有满族家家必吃的“酸菜”,也有常人难得一见的“鹿胎羔”。紫禁城中的满菜以“国菜”的身份辐射着整个北方,北方佳肴的精华也被吸纳入满菜体系。鲁菜“拔丝山药”、西北菜“爆炒驼峰”都归入御膳,而满菜“祭神肉”化身“蒜泥白肉”、“砂锅肉”走上百姓餐桌。(部分引用)
(绘本、漫画、食谱、食评)
212、漫话《随园食单》扬眉 袁枚
漫画以《随园食单》的原文为脚本,构思了袁枚、厨师、管家等人物形象与袁家的生活场景,在真实反映原著的思想与精髓之余,处处体现自然饮食的天然旨趣,又不拘泥于饮食本身,更注重传统文化在饮食层面的现代化表达。羡慕袁枚,可以吃到这么多好吃的东西,还被扬眉用漫画分镜给呈现了出来。
(绘本、漫画、食评、食谱)
213、《上海老味道》沈嘉禄 戴敦邦
我在上海念了大学,毕业后又住在上海多年,却在读完这本书后惊觉自己好像许许多多老上海菜都没尝过。
此书是作家沈嘉禄的第四本美食随笔集。收入有关老上海风味小吃、平民菜肴、时令美食和本帮菜点的随笔78篇。以平民生活的草根食物为叙述底本,以怀旧谐趣的文字和生动传神的插图展开对老上海市井生活的回忆。
(散文、食评)
214、《蔬食斋随笔》聂凤乔
《大厨物语·土味:蔬食斋随笔》是作者关于果蔬的记忆和趣话记录的一本蔬果大全。
内容所涉都是大家所熟悉的萝卜、白菜、辣椒等日常蔬菜,但是作者却能如数家珍将这些佳蔬的营养价值、掌故趣闻写得栩栩如生,读之趣味盎然。
(散文、食评)
215、《蔬食斋随笔续集》聂凤乔
同上
(散文、食评)
216、《蔬食斋随笔别集》聂凤乔
同上
(散文、食评)
217、《老凤谈吃》聂凤乔
这本随笔里考证了不少美食的起源,从作者专栏文章收录的。不得不佩服作者吃的种类繁多,介绍的也很细致,每篇至少配上一个小故事或者做法。当年作者吃的那些野生动物,出于环保和生态保护,现在应该是吃不到的。就是小地方的特色菜,也很多被随大流的火锅、网红店给取代了,许多记忆只能留在书里了。
(散文、食谱、随笔)
218、《饮膳札记》林文月
林女士是台湾彰化人,妥贴温润的性格,让她的文字也优雅温柔,本书为作者借饮膳记忆,委婉追怀那些平生亲友和知己,以十九种佳肴食谱编织成一幅温馨感人的回忆录,从台湾肉粽到烤乌鱼子,生活实在是可以如此美好。虽谓知味大厨操典雅之笔触,书写了俎上灶前的割烹经验,实乃情思悠远之硕学,在全面回味昔时体会到的师恩、友谊和亲情所加之于今日的无穷感念。
(食评、散文)
219、《文学的餐桌》梁实秋 董桥 唐鲁孙
五十位海外学者的味觉记忆,梁实秋的豆汁儿,唐鲁孙的豌豆黄,张晓风的酸梅汤,董桥的凉拌小菜,大多是些以俗为雅的日常吃食。文人们或引用前人著述,或述说对故乡风物的一往情深,在说味与品味中,体现可贵的平民精神,说味,玩味,得味,回味……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文人怀想散文中,在“文学的餐桌”上,“故乡的食物”是永恒的主题。
(散文、食评、食谱)
220、《坐在黄河岸边的小镇上品饮》古清生
吃吃喝喝的书总是很吸引我,还在念书时一气呵成读了好几本古清生的书,他吃得多、吃得远、也吃得野,让人可以让视觉和味蕾得到双重满足,简直太美好了,字里行间香气四溢,恨不得按图索骥,赶紧去找来尝尝。
(散文、食评)
221、《大嘴吃八方》古清生
初读,令人一阅而笑;再读,笑而后叹,用“吃”这一动名词为载体,隐含多少人生感悟,同时,该书也充分体现出一种新历史小说的特质;对古典人物的现代解读,对历史场景的忠实“解构”,对传统叙事方式的创造性承袭,对当前历史小说创作的颠覆生反叛。
(散文、食评)
222、《味蕾上的南方》古清生
本书将目光聚焦在江南秀美水乡所造就的精致美食上,一箪食,一粒饭,不经意的吃,其味蕾静静地熏染在乡味小居,其感觉却融入了“乡愁是味觉上的思念”这样的美丽文字中。
饮食文化既有地域性,也有普适性,就如南北之食,跟地理、气候、农耕、习俗、移民等自然环境与人文积淀相关,而不仅仅局限于表面,它们既是一种文化的张扬,也是一些欲望的转注和慰藉。
作者试图以边走、边看、边吃、边写的独特方式来诠释中国食文化的精髓。其饮食文字最大的特色是能将其化为一盘盘或油汪汪或清淡淡的菜肴,同时夹杂着淡淡的乡土气息,接地气的美味最是教人难以忘怀。
(散文、食评)
223、《左烧烤右煨汤》古清生
许多二十世纪的食客文人们,都经历过一段饥饿岁月,我想,也正因此,他们好像更懂吃,也更珍惜吃。
本书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美食是这样炼成的”,主要内容有、聚德:金炉长燃千年火、东来顺:一涮天下暖、鄂有香蕲、鱼宜三吃、紫云茶、东城山雉汤、魏氏熏鸡、阳谷炊饼、吃在夷陵、东城春鸠脍、开封灌汽包子、永远的海带、忆念中的地米菜、抗日豌豆的吃法、客家酒糟鱼、为甚酥与东城饼。
第二部分“一辣天下红”,生命中不有够没有辣椒、辣椒的起源、辣椒的长征路线、辣之最等。
一本川湘食辣秘笈,涵辣椒与瘦腰、辣椒的本土化生存、红辣酱、泡椒、米粉辣椒、辣椒的段位、落霸如碧两相依、20世纪的辣椒等文章。(部分引用)
(散文、食评、食谱、食旅)
224、《鱼头的思想》《徘徊的鱼》古清生
古清生散文里的美食是有灵性的,文化,格调一个不落的全部写的恰当好处,他是美食家,是作家,更是品味生活的人。
人生是什么?在他的文章中,给了一个最好的解释:既然广东人吃生鱼片一概称之为鱼生,那么人生理所当然应该就是生吃活人了,哈哈,其实细想也对,如果你能把周围所有遇到的人由外及里细细品味,并且以自己的酸甜苦辣为调料,那么你也就基本上可以领悟人生的真味了,人生不就是百味杂陈。
(散文、食谱、食评)
225、《美食最乡思》古清生
在外多年,总想着家乡的味道,不仅是家里饭桌飘出的香味,更是一下火车时闻见的那熟悉的烟火气息,古清生写吃,写他的家乡味,却把我看馋了,大晚上也想去冰箱里翻找出年时从家带来的川辣酱,用手指剜一点,抿一口,一解乡思。
(散文、食谱、食评)
226、《芝麻米粒说:一位美女厨娘的饕餮之旅》黄宝莲
我最大的幸运就是,从来没有委屈过自己的五脏庙,“不知道是喜是悲?二十五年来一无事成,但起码没有辜负自己的肠胃,为了安慰自己,是以成书。”作者如是说。餐桌?还是书桌?起码是没有讲究的,吃饱了、吃好了,与写的满了、写的多了也是一样,满足精神不行,肠胃才是要顾好的。
(食旅、散文、杂谈)
227、《吃的后现代》廖炳惠
作者来自台湾,可以说学贯中西,旁征博引,将饮食现象放到后现代的语境中,进行了颇有趣味的解读:
从饮食文学观的转变到后现代餐饮哲学,从食谱、香料、厨艺的旅游到族群及多元食谱、怀旧料理和饮食的情色化,梳理出后现代语境中饮食的文化流变,只是论文集一般的叙述却让人读来有些严肃,多了一些严谨,少了一些生活气,不过这番“理性”的饮食文章更是显得不同。
(论文、食评)
228、《一头猪在普罗旺斯》乔治妮·布伦南(美) 黄声华(译)
一个很有意思的小说,从书名就可以看得出吧!
作者乔治妮从小就对饮食有着特殊的感悟,普罗旺斯的饮食以及当地居民淳朴自然的生活观也影响了她的一生。在全书八个章节中,各章都有一种经典的主题食物登场,食物们就像故事的男主角,和女主角乔治妮发生了很多迷人和浪漫有趣的小故事。
(小说、食评、食谱)
229、《山家清供》林洪(宋)
林洪喜欢园林山水,也爱美食饮馔,年轻时游历杭州,本想跻身江浙官场,却遭到排挤,于是流于江淮一带,便有了《山家清供》这一书,从闽浙菜的历史渊源到山林田野的蔬菜瓜果,食材名称、用料烹饪,无一不包,真是仕途不得意,却得意于山水食林之间啊!
(古文、食谱、食旅)
230、《食珍录》虞宗(南北朝)
记载有六朝帝王名门家中最珍奇的烹饪各物,也有作者在朝在野时与食物有关的小故事,比如担任尚书时给醉酒皇帝献上有着佳效的“醒酒汤”,得到皇帝盛赞。
(古文、食谱、食评)
231、《食经》谢枫(隋)
该书主要收录了隋代以前有名的菜点,但并没有具体的烹饪方法,因为历史久远,该书可作为中国饮食历史文化名录收藏。
(古文、食录)
232、《糖霜谱》(宋)王灼
233、《糖霜谱》(宋)洪迈
234、《玉食批》(宋)司膳内人
235、《本心斋蔬食谱》(宋)陈达叟
236、《中馈录》(宋)吴氏
237、《饮食须知》(元)贾铭
238、《饮膳正要》(元)忽思慧
239、《云林堂饮食制度集》(元)倪瓒
240、《易牙遗意》(元)韩奕
241、《馔史》(元)佚名
古文并不难,而且读来其实很有趣,特别是从古文中阅读饮食文化,那会更加有趣。
本系列书籍收录了宋元人关于饮食方面的谱录十种,包括两种《糖霜谱》、《玉食批》、《本心斋蔬食谱》、《中馈录》、《饮食须知》、《饮膳正要》、《云林堂饮食制度集》、《易牙遗意》和《馔史》,使读者得以窥见当时人饮食文化的吉光片羽。
饮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农业社会,很早就有稻、黍、麦、菽、麻“五谷”之说,又有“六畜”——马、牛、羊、豕、犬、鸡,其中的牛、羊、豕是宗庙祭祀的重要供品。
先用来煮肉的鼎,渐渐演变而为礼器,乃至发展成一国之重器。秦汉以来,封建帝王向往长生不老,开始求仙问道,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但在某种程度上启发了后世对于养生的重视,诸多医典、药典也强调了饮食平衡和节制与健康之间的关系,从而留下了卷帙繁富的有关日常饮食的谱录著述,记载有宫禁帝王、公卿大臣、文人雅士、市井百姓的日常食品、食谱等,使后人得以一窥当时人们的日常饮食生活。
而此套书里所涵盖的不仅有我国古代第一部讲甘蔗制糖技术的专著,还有宋元前古人所食用调料、饮料、糕饼、面点、菜肴、蜜饯、食药等内容,可谓十分丰富。
(古文、食录)
242、《华北民食考》齐如山(民)
二十世纪以前,我国关于饮食的文献收录多是皇家或者贵族富人的著作,很少有关于普通老百姓的饮食三餐的描写,本书记录了民国以来平常人家一日三餐和街边路摊,弥补了这一憾事。
(食评、食谱、纪录)
243、《粥谱》黄云鹄(清)
我国第一部药膳粥谱专著。
(食谱、古文)
244、《食疗本草》孟诜(唐)
此书为唐代孟诜所著,后经张鼎补充而成,是最具影响的食物疗法专著之一。享年93岁的孟诜曾师从药王孙思邈学习,精通医药、养生之术,其长寿与精通食疗等养生方法不无关系。为了使这部食疗经典更好地服务于大众,使其精华内容能够在大众的日常生活中得以应用。(引用)
2004年版本选取了其中目前常用的药食同源中药条文和食物条文进行注释、翻译,配合精美的实物图片,并结合现代的医学和营养学知识对其进行评述,让我们一起朋克养生!
(食谱、古文)
245、《阴天有时下肉丸》朱迪·巴瑞特 罗恩·巴瑞特 图 (美国)
电影《美食从天而降》原作,荣获国际阅读协会、美国童书学会儿童选书大奖。
吧唧吧唧小镇和别的小镇一样,有街道、有花园、有学校。不同的是,这里没有卖食物的商店。尽管如此,小镇居民的生活中却不乏美味。因为这儿下雨的时候不下雨珠,下雪的时候不下雪花,刮来的也不只是单纯的风——从天而降的是各种美味的食物。可是有一天,天气变糟了。面对着堆满街道的肉丸、汉堡和番茄,人们开始害怕起来……
想像力和食物的搭配,真好吃!非常适合亲子阅读。
(小说、绘本)
246、《厨师的十日谈》W·G・沃特斯夫人(英)秦于淳,李新尧(译)
《厨师的十日谈》被列为19世纪八大经典烹饪书之一。
该书列出了200多道意大利菜谱以及详细的烹调方法,从汤、粥、肉食、蔬菜到甜品点心等花样百出的意大利菜肴。
然而,本书又并非是一本单纯的意大利食谱。作者以日记体的格式,记叙了10个正为吃饭发愁的英国贵族在庄园里连续举办了10天的意大利盛宴。他们在享受着意大利美食带来快乐的同时,还比较着意大利菜与英国菜、法国菜之间的差异,比如对大蒜和胡椒粉的不同态度,顺嘴也讨论了一下意大利人、法国人和英国人的文化不同点。国际化的美食文化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部分引用)
(食谱、食评、食旅)
247、《旅行者的早餐》米原万里(日本)
论一个文艺美食段子手的自我修养。
作者说:很多人喜欢按血型将人进行分类,而我会先把人分成“为活着而吃饭”和“为吃饭而活着”。前者多为喜欢空想的悲观主义哲学家,后者多为乐天讴歌人生型的现实主义者。
人类舌尖上永远住着一对好邻居,深厚的文化和有趣的笑话。米原万里身为知名俄语翻译家,也是赫赫有名的“毒舌美人”,自如地游走在欧亚大陆,记录下爆笑吐槽的舌尖之旅。
吃东西要死,不吃也要死,无论如何都要死的话,不吃点好的就真的太浪费了!
(散文、随笔、食评、食谱)
248、《塔莎奶奶的四季食谱》温斯洛·杜朵(美国)
本书是凯迪克金奖、女王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美国最具代表性的插画家塔莎•杜朵的优雅生活写照。
我小时候也有一个梦想——拥有一个自己的小菜园。塔莎奶奶四季耕作,她用双手创造了繁花似锦的人间仙境,唱响一曲不老的田园牧歌。一笔一画,她用双手描绘了如梦似幻的童话国度,实现儿童时代的纯真梦想。
本书为塔莎奶奶自给自足的原生态健康食谱和她的手绘插画。书中不仅真实、美好地展现了塔莎的艺术和生活故事,还流露出了塔莎的生活哲学,她经常大笑着说,“凡事都要适度,除了照顾我的园地”。塔莎通常不需要采购,因为她拥有一个茂盛的菜园、一台大型的冷冻柜和一个存货满满的食品柜。多年来,她一直自己下厨烹饪,厨艺也非常不错。有时候,塔莎也会采购一些新鲜的食材,基本上都是她会烹饪的。即使她不知道怎么烹饪,也决不会浪费,因为节俭是她遵循的另一个生活哲学,这才是生活啊!
(小说、食谱)
249、《孤独美食家》村上龙(日)
想要快乐且不孤独地活下去。
与村上春树齐名的日本国民作家。村上春树带你去虚幻飘忽的世界,村上龙则把你拉回到现实生活。
《孤独美食家》中,村上龙以半自传的形式,讲述了三十二个吃遍天下美食的故事。穿插于甲鱼、牛排、毛蟹、咖喱羊脑、鱼子酱、山椒味噌之间的,是巴塞罗那、维也纳、东京等时尚之都、大小饭馆与酒店,以及各色男女的爱欲场景。每一个故事都触动你的感官神经,引发你对人生的各种况味的体验:欲望、罪恶、感伤、孤独和幸福。酸甜苦辣,百味横陈!
(小说、食谱、食评、食旅)
250、《水果猎人》 亚当·李斯·格尔纳(加)于是(译)
看完纪录片《水果猎人》后又去搜了这本亚当的书来看,喜欢水果的人绝对不能错过,原来我们不知道的水果有这么多,原来水果的营养成分有这么不同,原来吃果子的人和吃素的人是不一样的……
一个热爱水果的加拿大年轻人走访热带国家,寻找珍奇水果,拜访“只食水果的人”,深究水果、果实的真谛,乃至伊甸园的归属。
展现令人目瞪口呆的植物秘闻之外,作者也带领我们走入水果市场、水果生物科技的核心地带,披露纽约水果市场华裔老大的身份,乃至混杂在全世界水果买卖中的毒品、军火和人口贩卖。
秘闻层出不穷,足迹遍布世界十几个国家。作者以第一人称保持客观的记录,也以叙述性极强的文学化语言惟妙惟肖记录了疯爱水果的一群人,每则故事的戏剧性都不亚于小说。
该书出版后,引起北美热烈反响,读者对热带水果的热情和好奇高涨,在读书会上争相目睹作者带回来的珍奇果实,讨论果食者和素食者的异同。
亚马逊读者高分评点,近乎全民五星推荐。(部分引用)
(小说、食旅)
251、《厨子的故事》萨巴蒂娜
厨房里灰姑娘的爱情童话。
一份浪漫的美味关系,一本甜蜜的美食札记。最好闻的味道是喜欢的人的味道;最好吃的饭是爱人给你做的饭,这是一本将美味进行到底的恋人日记。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位个性独特的女厨子,她与两位性格各异的优秀男子邂逅并相知,最终得到了自己的真爱。情节的起伏处,各种美味穿插其间。秀色可餐,故事动人。
(小说、食评)
252、《忧伤的时候,到厨房去》爱诗乐·沛克(土耳其)
一本治愈系美食小说。
人生和舒芙蕾一样脆弱,只有接受生命的本质,不断地接受挑战,总有机会暂时遇到完美的舒芙蕾的,就像三位主角走出困顿的生活,重新发现不完美的人生偶尔也可以像舒芙蕾般甜蜜而柔美。
一笔写尽生活真谛,以及味觉与情感间最紧密的联系。
“厨房是就像是母亲的乳房,恋人的双手,宇宙的中心。”
她与丈夫的疏离与捆绑,她和母亲的仇恨和捆绑,他丧妻后的心碎与无措。
纽约、巴黎、伊斯坦布尔,三场挫败,三个厨房,谱一曲舒芙蕾之歌。(部分引用)
(小说、食评)
253、《海鸥食堂》群阳子(日本)
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有食物、有温暖。
日本治愈系女王群阳子暖心之作,一茶一饭皆温暖,人生诸事皆修行。在芬兰的赫尔辛基,有一家日式餐厅“海鸥食堂”。这里有传统的日式饭团,有喷香扑鼻的肉桂卷。店主辛惠只做简单的食物,这是她不变的宗旨。但餐厅时常空无一人。后来,因为会日语的芬兰小伙和各怀心事的陌生人的偶然闯入,它才逐渐热闹起来。曾一时失落的主角们,在这里找到了人生新方向……没有比简单料理更能温暖人心的了,人生的修行就始于日常的一餐一宿。
本书同名电影在芬兰拍摄时的取景地如今仍在对外开放。近十年来,这家小小的餐厅迎接了很多慕名而来的《海鸥食堂》的读者和观众,那里已然成为了芬兰一个全新的人气旅游景点。
(小说、食评)
254、《面包和汤和猫咪好天气》群阳子(日本)
我是小编剧,喜欢听故事,更喜欢读小说,在读完这本书后,我的微信签名变成了“面包和汤和猫咪好天气”。
故事讲述单亲家庭长大的亚纪子的母亲突然身亡,亚纪子辞去了编辑的工作,将母亲的料理店重新装修开业。母亲的料理店男性客人比较多,店里供应酒和小菜,而亚纪子开的店则深受年轻时尚的女性喜爱,菜单只有三明治和汤。开业后不久,亚纪子的家门口出现了一只猫,亚纪子便开始了与猫咪相依相伴的生活。有一天,母亲的故友突然造访自己的店追溯往事,从此打破了亚纪子内心的平静……
(小说)
255、《鸭川食堂》柏井寿(日本)
在京都隐秘的巷弄里,有一家名为鸭川食堂的小饭馆。它没有招牌,没有门帘,所谓广告也只是在美食杂志上登了“为你寻找食物”几个字,就这样来吸引有缘人。
得知身患绝症的前夫每天都念叨炸猪排,不常下厨的须也子想亲手做给他吃。前夫以前开过炸猪排店,须也子尝过那个味道,却不清楚做法,手中的线索也少得可怜。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鸭川食堂求助,没想到不仅找到了记忆中的味道,更解开了心结。
一道普通的食物,隐藏着怎样的魔力,竟能改变人的命运轨迹?(部分引用)
(小说)
256、《厨房》吉本芭娜娜(日本)
作者的成名作。少女樱井美影失去所有亲人后,只有在厨房的冰箱旁才能安睡,这时,曾受她祖母关照的田边雄一与他的变性人母亲惠理子收留了她,这个病态家庭却使她感受到了温馨。从厨房出发,她才慢慢地从最黑暗的孤独中走出来……
(小说)
257、《满月-厨房二》吉本芭娜娜(日本)
《厨房》的续集,同样黑暗治愈系的风格,文字空灵、情节曲折动人。
(小说)
258、《料理小说俱乐部》殳俏
国内首部美食小说,是时尚、美食与虚构文学的完美结合。
作者殳俏的短篇小说作品首次结集出版,11篇各具特色的小说,给人全新感受,极富想象力和冲击力。本书收入的《双食记》曾拍成同名电影,吴镇宇、余男、江一燕主演。并被泰国公主亲自翻译为泰语。(引用)
讲了十一个故事,爷爷秘密烹制的大年夜压轴菜,几个小摊贩暗流汹涌的美食博弈和一篇有关狼的作文,情敌间不动声色的对话与一道极简主义菜肴,围绕另类三明治的被勾引者自述,黑暗料理界女厨师对付未来婆婆的奇门攻略,僵尸开餐厅的辛酸苦辣以及他作为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本书所收十一篇小说将让读者置身一个温情同怪诞交织的俱乐部中,坐享对于美食的充沛想象力,并重新领会圣人之言:“食色性也。”
(小说、食评)
259、《粤菜溯源录》陈梦因
一本不错的考究粤菜根源的书,讲了粤菜的历史渊源和一些烹饪故事,很是适合作为广州竹居的饮食文化书籍选。
讲起吃,中国近代的美食家如大千居士,最懂吃。梁实秋能说能写;陈建民能炒能做;但是能说能讲又能做的,恐怕“特级校对”是独一无二。大千居士说:“有人精通某一个地方的菜,而梦因熟悉中国各地方的菜,并知道某一个菜的来龙去脉。至于既能动口又能动手,更是他人所不能。所以讲起中国菜,梦因是难得的第一人。”
(食谱、食评)
260、《蜗牛食堂》小川糸(日本)
我排着队等着成为这个“魔法食堂”的小客人。
背井离乡,在都市艰难打拼的女孩伦子下班回家回家,发现印度男友带着全部家当财物倏然离开。受到突如其来的打击,伦子失去发声能力。她落寞地回到阔别十年的故乡,向母亲借钱开了一间蜗牛食堂。蜗牛食堂,不只有创意料理,还是间魔法食堂。每日限定一组客人,由食堂主人伦子量身打造美味料理。
据说,只要吃了蜗牛食堂的料理,任何心愿都可以达成:被阿根廷籍老婆抛弃了的熊桑,爱人去世多年一直服丧的有钱人的小老婆,希望与暗恋对象两情相悦的女孩桃子,罹患厌食症的兔子,一直与伦子过着完全相反人生的母亲……他们把自己的爱情、生命、梦想,全都一起细细咀嚼,吃进肚里。然后,就这样,重获力量!(部分引用)
(小说)
261、《日食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吃一生》姜老刀
我先喜欢上了猫咪酥饼,然后了解到了姜老刀,发现这是一个很热爱生活的人,拍视频,讲故事,教做菜,快节奏的慢生活,我想是每个都市人都在追求着的吧!
本书是“日食记”创始人姜老刀的首部美食故事集,由韩寒监制,「ONE·一个」工作室出品,收录了自2013年“日食记”创办以来,17道经典菜品背后,一个个治愈人心的温暖故事。(部分引用)
酸甜苦辣咸的人生,有时需要一点时间的疗愈,时间是最好的作家,它会给每个人写出最完美的结局。有时候,一块蛋糕;伤心时渴望得到温暖的抚慰,就像爸爸炖的鸡汤一样熨帖;来不及告别的人,在那份不能复刻的菜谱里,一遍遍说着再见;细水长流的爱情,是朴素生活中絮絮叨叨的甜甜蜜蜜……
(食谱、散文、食评)
262、《莎乐美汉堡店》吉本芭娜娜(日本)
一家有着神奇力量的汉堡店。
牛排汉堡店“JUJU”传承自美津子的祖父,之后由她的双亲经营,这是间带有怀旧气味的店面,店里汉堡肉饼滋滋作响,食物和气氛都让人回味。美津子美丽出众的妈妈最喜欢的漫画就是《地狱公主莎乐美》,接手汉堡店后,依照漫画里莎乐美打工的汉堡店的名字,将店名改为“JUJU”。
母亲突然去世,美津子接手,和父亲一起经营汉堡店,但是她不会料理也没有信心,更没有妈妈长袖善舞。在父亲和进一的帮助下,奇妙的转变发生了,美津子也遇见了心仪的真命天子。
小小的店宛如人生的缩影,有好吃的料理,聚集着平凡的人。食物也有灵魂,吃与被吃的都在向美津子传达心意。渐渐地,美津子在料理中发现了美味的秘密,也发现了莎乐美神奇的力量。(部分引用)
(小说)
263、《民国吃家》二毛
作为《舌尖上的中国》美食顾问、诗人+厨师的二毛,讲述“一个时代的吃相”。
《民国吃家》是一部关于美食的故国风情录,它从美食写到食事,从食事写到人生,名人的饮食情趣,食物的典故内涵,人与食的缱绻深情,久远的历史风貌,亘古未变的生活气息。在作者看来,吃吃喝喝绝不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在民国,慈禧的清炖鸭子脱下鸭皮游上了袁世凯的餐桌;在民国,胡适用东兴楼的酱爆鸭丁酱香了鲁迅一生的才华;在民国,谭延闿的祖庵鱼翅在南京的上空鲜亮腴滑地飞翔;在民国,张大千用恋爱的火候软炸着扳指儿香酥脆嫩了十八岁的仕女……
(食评、历史、食谱)
264、《舌尖上的广东》姚学正
本书展现了广东饮食文化独特的个性与烹饪技艺,从广东人的饮食习惯、食材选用到情感精神诉求,将粤菜的文化精髓展现地淋漓尽致,配图也十分精美。
(食谱、食评)
265、《舌尖上的新年:地道风物》陈晓卿
《舌尖上的新年》由陈晓卿亲自执笔,赵珩、黄磊、沈宏非、温瑶、小宽、萧春雷、郭亦城、殷罗毕等知名美食家、作家和文化工作者,从各个角度,深情撰文。这里有舌尖上的美味,更有过年的真理;有最高端与最简朴的烹饪秘籍,也有让人掩卷沉思的乡愁故事;有他乡,有故园,有连接起迁徙与轮回的千丝万缕……
中国国家地理的强科学逻辑、地道风物的温情关怀和陈晓卿团队的亲历吃苦精神,在《舌尖上的新年》机缘之下,再次碰撞出火花,和纪录片一样美味、感动。
(食评、食旅、食器)
266、《舌尖上的中国》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
每个人舌尖上的故乡构成了整个中国,并且形成了一种叫做文化的部分,得以传承。
中国人用智慧巧妙地从自然界获取美味,这一切之所以能够实现,都得益于他们对上天和食物的敬畏以及对自己深爱的那片土地的眷恋。从《舌尖上的中国》一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与天地万物之间的和谐关系,感动我们的不仅仅是食物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故乡的味道,记忆的味道。
《舌尖上的中国》以深度阅读的方式重新诠释纪录片的内在气质,不仅真实完整地呈现了整部纪录片的信息,还提供了主要食材的相关资料、美食地图以及多篇名家说美食的随笔散文,让读者对于中国美食文化、风土人情有更深入的体会。
(食评、食谱、食器)
267、《舌尖上的上海:上海Local美食精华》指间沙
一本在深夜阅读时让人猛咽口水倍受折磨的吃货宝典,记录下最具上海本地特色的几十种食物味道的美食散记。
一本关于上海70、80后青年温暖记忆的心灵鸡汤,作者和摄影师花费3年时间,爬过电线杆取景,冒着被挥菜刀的风险,以扫街方式拍摄的近200张弄堂小摊酒楼的实地美食图集。
这就是《舌尖上的上海》,满篇细腻到柔软的文和质朴到惊艳的图,能融化每个看过此书之人的味蕾和灵魂。一本记录下最具上海本地特色的几十种食物味道的美食散记。
(食旅、食评)
268、《爱,就是在一起吃早餐》房媛媛
那些不慌不忙,晒着阳光吃早餐的日子真美好啊!
文艺美学硕士、美女专栏作家房媛媛用心意和相机记录50场早餐时光,将早餐做出大餐感,简约风格、质朴器皿、慢食慢爱,早餐的日子教给我们:无论做什么,多花些时间和精力总是好的。
(食谱、食器)
269、《萨巴厨房:懒人下厨房》萨巴蒂娜
“萨巴厨房”系列,从简单美味的家庭厨房菜色,到烘焙甜点,还有沙拉蔬果,专门给厨房懒人们准备好了这样一套菜谱,以备不时之需。
(食谱)
270、《萨巴厨房:沙拉花园》萨巴蒂娜
“萨巴厨房”系列,从简单美味的家庭厨房菜色,到烘焙甜点,还有沙拉蔬果,专门给厨房懒人们准备好了这样一套菜谱,以备不时之需。
(食谱)
271、《萨巴厨房:烘焙情书》萨巴蒂娜
“萨巴厨房”系列,从简单美味的家庭厨房菜色,到烘焙甜点,还有沙拉蔬果,专门给厨房懒人们准备好了这样一套菜谱,以备不时之需。
(食谱)
272、《孤独的泡面》食贴番物
泡面时常被我当作速食宵夜,不过,没想到泡面也可以是一种饮食文化,这本书专门讲各式各样的泡面,生动有趣,从日本、东南亚到中国,数百种泡面的图片、吃法、食用习惯等介绍,可谓是一本泡面文化指南了!
(食评、食旅)
273、《一人食》蔡雅妮 张爱球
都市人太快,生活,工作,紧张忙碌,可就算一个人也要吃好啊!除了面包和泡面,还有更多的选择。
书中二十多位不同文化背景和口味习惯的主人公讲述他们自己的独家“一人食”,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敬意和热爱,就算只有一个人,也要好好吃饭。
(食评、食谱、杂文)
274、《梅森瓶里的轻食光》石珊珊
这几年,梅森瓶好像突然火了起来,白领们厌倦了外卖和食堂,开始自己动手准备属于自己的午间美食,书里提供了100个轻食食谱,用梅森瓶作为食器,好看又好吃,绿色又健康。
(食谱、食器)
275、《黄小厨的美好日常》 黄磊
从演员到家庭,黄磊乐于分享的味道记忆与美食秘笈。
在怀旧的回忆中讲述父母烹饪过的佳肴以及成年后自己做给妻子、女儿们的那一餐餐饭菜。黄磊经过时间,化身黄小厨,分享私家菜谱及食物勾连的情感记忆。黄小厨告诉读者:厨房蕴藏幸福,食物带来欢欣,传递“过得简单但却充实”的生活哲学。
(食谱、食评、杂文)
276、《黄小厨的春夏秋冬》 黄磊
人世间,千般情感皆有温度,万种食材亦有性格。这是一本由美食串连起的散文集,在应季而食的理念中,感受气候的变化,感受时间的流逝,感受平凡生活中的微小惊喜与美好,传递爱就是和家人一起吃饭的朴素理念。
一食一味,一餐一情,黄小厨带读者们一起,在春夏秋冬的四季流转中,寻找食材、制作美食、讲述和美食有关的暖心回忆和往日故事。全书分为四部分,在每个季节的篇章中,黄磊回顾了不同节气、节日中自己家庭以及童年、少年时的美食记忆,分享这些食物的独家烹制方法和一些料理小窍门,讲述这些食物留给自己的丰富的味觉记忆和情感往事。
(食谱、食评、杂文)
277、《舌尖草木》许石林
环保越来越成为一种时尚,在倡导低碳生活的当下,素食俨然成了一种时尚。而在美食家许石林看来,素,应是简单简朴的生活方式和态度,而非简单无肉的奢靡。
本书收入许石林近年来关于素食的72篇文字,旨在呈现自然草木的舌尖滋味。从常见的瓜果时蔬到意涵丰富的茱萸、石斛,从关中的腊八面到广东的春菜煲,再到非洲的英吉拉,作者在描述自然美味的同时,也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幅道法自然的质朴生活的图景。
(散文、食评、食旅)
278、《味兼南北》 朱振藩
“台湾食神”畅谈中华饮食之美,有味、有料、有趣!朱振藩几乎饱览了中国涉及饮食的各类文集,对每道菜的历史渊源及菜系发展了如指掌,一盘菜、一片肉也能让他大书特书,从古至今,引经据典,洋洋洒洒几万字都打不住。
“不少菜系已经到了复兴的时候,饮食文化必须受到重视。我们要有长远眼光,要熟悉美食的典故和演变,挖掘饮食中蕴含的传统文化。”
(历史、食旅、食评)
279、《饭否:寻找隐藏的盛宴》小宽
吃货也分三步走,入门级别的是吃大店名店,算是走正门,练筋骨长见识开味蕾;接下来是吃难找的旮旯小店,算是偏门,跋山涉水,为了一口独特滋味;最后是回归家庭,弄家宴款宾朋,吃喝都是题外话,美味都在笑谈中。
作者小宽将十年试吃经验汇集于书,便成了一个吃货的思想集;各路美食登场,色香味俱全,成了视觉的饕餮盛宴;各色餐厅亮相,星级饭店与街边特色小吃并行,给吃货们描绘了觅食路线图,《饭否》不仅是“你吃了么”这样简单,还会告诉你到哪里吃更靠谱、更美味、更舒心。
(食评、食旅、杂文)
280、《我与器物的美好交会》苏燕
在这本书中,苏燕将其收藏的日本陶器整理分类,为读者呈现出日式陶器静谧、雅致的美。
陶器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艺术品,而是可以融入生活的日用品。无论是食器、花器还是茶器,都能在使用中迸发新的生命。除了陶器的鉴赏、使用,本书还将分享作者在造访日本陶艺家工作室时遇到的趣事,以及陶艺家的代表作品、创作风格。特别呈现日本著名陶艺市集攻略,给陶艺爱好者一份切实可行的淘货指南。
(食器、食旅、杂文)
食物美哉,也有食器的功劳。
体现日本民艺大师柳宗理“实用之美”的白瓷酱油壶;传承两百年的小久慈烧煎茶碗;当代最受欢迎的工业设计大师马克·纽森充满未来想象的彩色沥水盘;法国设计鬼才菲利普·史塔克科幻感十足的外星人榨汁器……
六十六件设计大师精心打造的食器,既有极简时尚的西方现代之作,也有古朴温润的东方手作好物;将温暖与自然的元素融入冰冷的工业设计,让“器物之美”进入日常生活。用得越久,越能感受到它们悠长的韵味。
(食器、杂文)
282、《食具》山内昶(日本)依晓磊 高富(译)
作者从古代日式食具讲到今日之物,感受世界各地食具的发展变迁,原来食具也是代表着一种人文的情感载体。
(食器、杂文)
283、《中国设计全集 第九卷:餐饮类编食具篇》梁盛平 熊建新 沈体雁
中国之古往今来的食具变迁、食具图、食具作用与美学装饰,中国之设计,从容且清雅。
(食器、设计)
284、《长物01:食器之味》黄磊 主编
关注餐桌上的日常美学——美好的食器让食物有更好的呈现方式,更让饮食这一重要的生活常态更具美感。
主要内容包括——识器:从三百万年前出发,追踪觅迹,寻找中国食器功用和审美的历史演进;藏器:食器收集达人打开自家橱柜,分享来自五洲四洋的私藏美器;日用:让食物看起来更美味的食器搭配宝典,让日常生活更有韵味;造物:专访中外手作艺人,探讨食器内凝聚的创造美学和生活哲学。(部分小引用)
(食器、杂文)
285、《广州这么吃》谢文锋
这本书是广州最有人气的美食指南之一,适合作为广州竹居的美食书籍选。
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草根美食家,跟着他们,就能吃到这座城市最地道最正宗的美食。本书由广州草根美食达人谢文锋带着大家品尝最美味的广州美食。本书分为叹茶、传统粤菜、新派粤菜、西关小吃、广州人最爱的粥面粉、广东风味菜馆、世界美食等10大主题,每个主题下推荐最受欢迎的代表店家。店家的风格特色、背后故事、招牌品尝,一应俱全,内容丰满,资讯丰富。
本书不仅适合广州本地人阅读,也适合外地到广州旅游的人随身携带,跟着本书,展开一次美食之旅吧。
(食评、食旅)
到江南,那就必到杭州。杭州名点小吃是“杭帮菜”的重要组成部分,花式品种繁多,深受杭城百姓和各地食客青睐,就连外国友人也是对其赞不绝口。可谓是杭城餐饮中最“接地气”的一类。
高国飞主编的《杭州小食记(寻味江南)》一书,对杭州名点、小吃的历史渊源、文化背景、精品特色、制作工艺等都做了深入的梳理和发掘,用散文的笔调和图文并茂的形式将它们展现在读者面前。
(食旅、食评)
287、《至味在人间》陈晓卿
洋洋洒洒一百五十万字,写了陈晓卿五十多年的舌尖之旅。
大隐于市的美食,散落江湖的佳肴,东奔西走,只为吃口热乎的;一个人的饭馆,每个人的珍珠翡翠白玉汤,南来北往,至味只在人与人之间。
《至味在人间》是一个美食爱好者的十年饮啜笔记,陈晓卿将文字化作原料,以散文为碗钵,佐以故事人情之盐,把关于食物的独家记忆蒸炒煎炸而成此书。从千里之外的江湖至味到灵魂深处的家乡味道,从四面八方觅食的扫街嘴到饮食变迁的沧海桑田,从食客厨子店小二谈到饭菜与共那一人,拂袖笑破饭桌上的假面具,平民食物也看得人口水四溅之时,归根结底直抵人心:吃什么、在哪里吃这些问题远不如“和谁吃”来得重要,人间至味往往酝酿于人与人之间,最好吃的永远是人的那一口记忆。
(食评、食旅)
288、《食品真相大揭密》安部司(日本)
你可以不穿时装,不看电视,但不能不吃东西。
食物为我们提供养分,食物的质量更决定着我们的健康。然而时时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让人心存恐惧。
《食品真相大揭秘》中由“食品添加剂之神”揭秘食品制作真相!食品是怎样制作的,为了什么目的,使用了多少、什么样的添加剂,这些事实一直不被消费者所知。现在的消费者购买食品时只图便宜、方便,没有任何安全意识。作为一名曾与食品添加剂亲密接触的“添加剂翻译”,安部司在本书中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自己的经验,带领普通消费者深入食品加工的“背后”,让你了解根本想象不到的真相,并教你怎样选择真正的好东西。(部分引用)
(食评、科普)
289、《舌尖上的历史:食物、世界大事件与人类文明的脚步》斯坦迪奇(美)
在人类历史中,食物是许多重大改变的背后主因:社会改革、政治改组、土地竞争、工业发展、军事冲突,以及经济扩张。《舌尖上的历史》这本生动的作品,就是在告诉大家,因为食物而产生的一系列变化,如何改变和塑造我们今日的社会和其游戏规则。无论古代或现代,食物对于历史进程的影响力一样强大。
本书结合各种领域的观念,从基因到考古、从人类学到经济学,并且把食物看成科技产物的成果,成为一本从食物写人类历史和文明发展的作品。(部分引用)
(科普、食评)
290、《浪食记》王恺
本书辑录王恺数十篇书写美食的文章,按内容分为四章。
第一章跟随作者天南地北游食四方,第二章分门别类体味美食之道,第三章趣谈饮食写作中的历史文化,第四章则是作者对吃这一最原始人生安慰的个人感性领悟。
正如作者所言,本书并非餐馆指南,亦非菜谱,而更似一卷饮食浮世绘。文中所写食物不拘一格,从东北街边的烤羊肉串,到四川小镇的十年陈高粱,再到巴黎越南餐厅的一碗米线,大多为日常饮食,也有高级餐厅的精致美食。
作者写美食,亦写美食折射的人情世相,以及美食背后不同地区人群的文化与心理。围绕食物而展开的服务员、餐馆老板,以及食客的众生相纷呈于作者笔下。耐读的是作者充满机锋却又体贴入微的文字,慰藉的是你我于寂寞时渴望陪伴的身体与心灵。(部分引用)
(食评、食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