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的《看见》,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卢安克。一位来自德国人,却在广西的山村里,生活了数十年,没有像其他外国人扎向城市。追求物质和精神的生活。而卢克安,起初真的不理解他的追求和理想。在广西的一个小山村,没有丰富的食物,水源,医疗设备,良好的道路…有时候就连自己的温饱都要靠自己已经退休的父母的救济。把自己从青年到中年这美好的时光贡献给了中国边远山村。记者柴静向他提问了很多问题,他的逻辑思维真的是够强大的,颠覆我们中国人的普世价值观。就像记者说的那样,一旦对卢安克有了解,就会引起人们内心的冲突,不由自主的要思考,对很多固若金汤的常识和价值观产生疑问。卢安克并不是要打翻什么,他只是纯粹掀开生活的石板让你看看相反的另一面。
因为他的无能他跟不上城市人的思考节奏,所以选择了农村,他说为了挣钱而挣钱是一种世俗,可是如果不去挣钱,哪里来的金钱来生活,如果连温饱都解决不了,谈论其他的东西有意义吗?他说过做好自己的事情。 语言很多时候是假的,一起经历过才是真的。
中国人活的太着急了,来不及打好基础,就要看见成果。如果怕自由,那就危险,因为自由本来就是一种不稳的状态。
对于当下的事情,不要想太多,想太多会很累的而且任何问题都解决不了。不抱怨,不过滤,努力做好当下的事情。
实在理解不了卢安克的思想,本来有高工资好工作,老老实实的挣钱养家,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在把自己的责任承担之后,再去追求那些自己想要的追求,而他却顺着自己的思想,顺着自己的兴趣,来进行自己的人生,当然他自己的生活到底是好还是不好,这完全由他自己来掌控。个人觉得在中国广西的山村,为留守儿童付出那么多。也有可能是因为外国教育和中国教育的不同,导致了他有自己极其深刻的体会。能够对自己思考的特别深刻,严谨的逻辑思维。但是农村的人看他好像是傻瓜一样,只是为别人付出,自己却衣衫褴褛的,生活质量还不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