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大侦探波罗》中一美国老太对英国佬们说:“我没听说过牙医自杀的,因为他们都the hell太有钱了!”
牙医之富有让笔者联想到“水钻悖论”,是啊,听上去最为细枝末节的牙齿(皮肤尚与内脏关系密切)竟自成一体,令“牙医”真的“脱离”医院序列,“牙”先于“医”了!
笔者一位喜好精致生活的朋友就因为两颗牙齿之间细看才能发现的一道缝隙,咨询多家医美,都嫌太贵。于是那道缝隙至今保留在其迈向更加精致生活的清单之上。——发现此中关键了吗?“牙事”在“视牙为事”者心中并非作为“存量”的身体健康问题,而是与审美、精致生活(增量)同一范畴的精神享受!
再细思之,牙之美既不同于“大工程”感十足的整容,普通人更乐为之;又因其是身体的一部分,自然又比家装、衣饰等项更加“金贵”。。
其实,人类的很多行为都不是那么容易区分是“存”是“增”。就好比庄子说大地不能只有脚下这块,精神需求很多时候影响甚巨,也很根本。作为有着多余福利、认知能力、感受深广度的现代人类,消费、娱乐、安闲、享受的存在都是刚需。
牙齿整形纳入医保也就不那么难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