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的风花雪月

下关风吹上关花,洱海月照苍山雪。

这里有雪山和高原,也有湖泊和海鸥,有蓝天和白云,也有花海和故事。她带着一丝丝西藏的神秘,又多了几分江南的秀气,有着内蒙的辽阔和宽广,偏偏又多了几分妩媚和柔情。她在彩云之下,雪山之麓,四季如春,风花雪月。晴朗时便波光粼粼,一览无余;雨来时便烟雨蒙蒙,水中有画,雾里有诗。



“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里便是很多人心目中的诗和远方——大理。大理地处云贵高原上的苍山之麓,洱海之滨,气候怡人,四季如春。一直听闻来一趟大理不环游洱海就是此行最大的缺憾,而当你抱着一丝质疑的态度真的站到洱海边上的那一刻,你会忽然感慨话语的苍白。“秋水共长天一色”大抵就是如此吧,眼前水天相接,湖山交映,远观洱海,安静的就像个睡着了的少女,静静地仰卧在面前,阳光照耀下,湖面闪着微光,澄澈明朗,静谧美好,阵阵凉风拂过水面,掠过耳边,像少女浅浅的呼吸声,又像一双柔和的手在抚摸脸颊,清爽又不失温柔,脑中一切喧嚣的声音都仿佛消失了。到了夜晚,水面映月,月色似水,人称“洱海月”。




“喂,你是棉花糖吗?”

不经意间抬头的一刻,又被惊呆了,原来天空可以这么蓝,云也可以这么白,眼前的云朵,像一团团净白的棉花糖,悠哉悠哉地移过来,随后又化成了一丝丝、一抹抹的形状,像是哪个调皮的少女真的把它当成了棉花糖,用手把云朵撕开了,以湛蓝的天空为底色,任白白胖胖的云朵胡闹。来这里之前,我从未见过如此好看的天空,离开这里后,也再未能遇到。




“原来你就是小普陀啊”

一路环海,不知不觉,洱海中间一个亭亭玉立的小岛映入眼帘,岛上还建有楼阁,原来这就是传闻中的小普陀啊,相传观音在开辟大理坝子时,在这里的海面丢下一颗镇海大印,以镇风浪,保渔民,最后化成了湖中这个全长仅200米的袖珍小岛。因此,后来这里的渔民们还在岛上建了观音阁,将岛叫做小普陀,阁楼倒映在湖面上,仿佛一个袖珍水上宫殿。傍晚游客散尽,若是待在这里继续看看夕阳,发会呆,和小普陀一起静静置身偌大的湖面上,脑海中忽然浮现出了那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种与大自然不期而遇的共鸣,最是惬意。

“磅礴与浪漫”

洱海另一边,是云里雾里的苍山,有着一条长长的白色云雾像一条带子,飘系在苍山腰间经久不散,山顶是厚厚的积雪,所谓“苍山雪”也是大理的“风花雪月”四绝之一,不同于洱海的恬静乖巧,苍山给人的感觉更多是磅礴大气,山顶上方覆盖着厚重的大片云朵,这次不再是棉花糖,而是像奶茶上的一层厚厚的奶盖,铺在苍山顶上,令人叹为观止。远远看去,一湾清澈的湖温柔地将苍山环抱,一个俊朗大气,一个温婉恬静,简直像极了一对郎才女貌的恋人,相互依偎着相伴千年。




“浮生偷得半日闲”

背倚苍山的大理古城,又名叶渝城、紫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以白族为主的民族聚居区。漫步在这座古城,一个历史风韵和现代商业交织的地方,尤其当夜幕降临,更显热闹非凡,同时又好像过滤掉了一层尘世的喧嚣。




踩在千百年来被路人脚步磨的铮亮的青石板上,走走停停,看看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尝尝特色乳扇,见见能歌善舞的白族姑娘,欣赏奇奇怪怪的民俗手工艺品,听听街边吉他小哥的民谣,或者去酒吧和刚认识的朋友开一瓶“风花雪月”,谈谈天,说说地,不担心明天,不叹息过往,只和当下的自己握手言和。


“愿你行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