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4歪理不在理论如何,坚持不放松才是正理
场景1:妈妈提醒孩子吃饭,几次无效后就提高了音量或严厉了语气,孩子就反抗“你好好跟我说我就吃……你先好好跟我说……你看你可以好好说的嘛”“那我今天好好吃饭了你要奖励我balabala…”孩子不好好吃饭在先,家长家长过多的提醒反倒成了行为上的纵容。解决方案:行动上态度上坚持原则,定时定量,重点在怎样吃,而不在孩子吃了什么家长说了什么。
场景2:妈妈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即使之前有预告,事到临头孩子还是会说“你之前都不是这样的,你今天是咋回事”“不行,我就是不要……我不会……今天不行,最后一次嘛,你相信我最后一次”“你看就是你要我……搞得……”。解决方案:在不超出孩子能力范围内(几乎不会),坚持原则。
场景3:孩子做作业磨磨蹭蹭,“我先……再做作业”“我要尿尿……臭臭”“你再教我一遍……不会,你再教我一遍……你再教我一遍”“你看我可以这样……这样……这样也可以嘛……我就要这样(各种不正经)”。解决方案: 1.设定时间,事前排除一切杂事,课间不许找理由。2.限定时长。合理规划学习时长,4岁半单科作业不超过20分钟,限定时长内不集中注意力就没有机会继续练习和完成作业。3.清单管理,合理规划复习频率、保证进度、及时反馈问题。4.态度灌输。坚持就会进步。行成于思毁于随(独立思考),业精于勤荒于嬉(天道酬勤)。5.家长提高自己的提问和引导能力,提前预习和备案,通过更高的提问、引导、激励能力,提供更多锻炼的场合,提升孩子的参与感、投入度、荣誉感和培养独立思考习惯。
以上3个场景家长的通病:(担心)不相信孩子可以做到,而各种妥协和花样随之而来。
警惕:慈母多败儿。
坚持。培养一个好习惯或改正一个坏习惯时,每天做记录,反思不足,及时纠正。
回翻去年的育儿日记,豆豆渡过了分享焦虑情绪爆炸的时期,这一年在新的幼儿园里也交到了好朋友,和幼儿园的老师以及兴趣班的老师都成了好朋友,而未解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行为习惯上。作为家长太过紧张孩子而放松习惯培养的要求,结果就是培养不出好习惯,今后要坚持原则不放松、坚持记录不放松。
看到孩子的优点:
1.带牙套这么不舒服和麻烦的事,1天就可以完全接受和自理。因为取下清洗后不马上戴回再戴就会明显不舒服,从来不敢忘记或故意不戴。
2.饭后打扫自己洒落在地的米饭无怨无悔。
可见:每一个好习惯在第一次时最容易养成,在无可商量时最好养成,与任务的难易程度关联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