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应该没有哪个节日能像中国的春节这样别具声色——全民、喜庆。
所有人都会放下工作、学业,回家过年。连商人都会放弃赚钱的绝佳时机,回家。“年”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不同凡响。
至于喜庆,哪个节日能像春节一样满大街红彤彤,见面第一句就是“新年好!”?年夜饭、守岁、压岁红包、拜年.......这些必不可少的习俗让每年的春节如出一辙又乐此不疲。毕竟这是一个一年到头难得休息的时光。
是从什么时候起我变得恐惧过年了?
因为最长的假期让人变得懒散了,
因为所有饭桌上的话题都是报喜不报忧,甚至这个“喜”是修饰过的;
因为所有的聊天内容都变成同辈生活状况的垮虚,对晚辈的学业、恋爱、婚姻、生子、买房买车等的“慰问”;
突然发现“年”变成了一种形式,大家都积极响应、乐此不疲的形式、一种心口不一的形式。
一年的终结,不应该是好好总结这一年吗?
一年的开始,不应该是好好规划,定下目标吗?
一年难得一见的亲朋,聚在一年不应该是坦诚相见吗?
从何时起,过年变成人人刻意烘托的假象?
另一方面,走亲访友的拜年,让原本想要好好休息开始计划的我,在看着汽车里程数不断增加中度过。
原本对新的一年设定的目标,斗志昂扬的心情却被琐事的询问抵消。原本想要的推心置腹的交谈在越来越多陌生的面孔前变成礼貌性微笑。
不禁想问一句:古代人们过年也是这样吗?还是我们的社会越来越浮夸?
警惕:过年的吃喝玩睡使人变得慵懒;
其乐融融的假象缓和了家庭矛盾、亲戚矛盾、社会矛盾,年过完还是要接着面对。
频繁的走亲访友让计划搁浅,一旦过完要继续执行。
对过年的恐惧来自全国统一的习俗让欢乐变成流水线上的产品,即使自我如何理智,免不了入乡随俗的跟风。
来自对大多数人刻意烘托的假象的鄙夷,却又不得不接受,甚至迎合。
来自于年过完了,生活仍要继续。
过年走亲访友应该算是一年中最密集的社交活动。所有亲戚见一遍,人生百态毕现,几家欢喜几家愁。羡慕过这家,惋惜过那家,但年过完了呢?
生活还是要独自度过,谁也不是谁的标杆,每个人的生活都是自我的选择,在喜庆气氛熏染下的崇拜,就像喝了酒之后的评论,莽撞不可信。
也在这样氛围下,头脑发热想“扬眉吐气”。想赚大钱,想车子房子票子一应俱全,想穿得blingbling闪瞎所有人的眼,想我最有能力所有人听我发言......
生活是过给自己看的,不是过给别人看的,
自己好当然好,为了让别人觉得好是最最不好的。
17年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