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写了那篇《你就是这样毁掉了你自己的孩子》后,在后台很多人给我留言。有人跟我说自己的父母便是“虎爸虎妈”,声泪俱下的在诉说着这些年心里的委屈和痛苦。
大叔写下这些文字绝不是在声讨我们的父母,无论他们用着什么样的方式,我相信他们始终是深爱着我们。
只是这世界上对成功的崇拜早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让那些担心孩子将来无法生存的父母焦虑异常。
我们听了太多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听了太多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多少家长宁可忍痛让孩子摔的遍体鳞伤,也要锻炼他们像老鹰一样一飞冲天。
不知他们何时能明白,成功未必代表幸福,或许他们早已明白,却只想要成功。
我上一篇写过,严苛的狼式教育和放养式管理都是极为自私而且失败的教育,那作为父母,应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呢?
1.给予孩子真正的爱
很多父母对孩子使用挫折式教育,认为只有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才能坚强。可是这样的坚强,却只是流于表面的假象,因为只有被爱包围的孩子才会真正的勇敢坚强。
如果一个孩子总是受到各种挫折,各种迫害,那么他的坚强,只是因为他受到了委屈不敢说,其实内心的泪,谁又能看得到。
当然爱不等于骄纵,不等于无条件的物欲满足,也不等于拒绝让孩子面对失败,而是面对失败,给他们多一些爱心,鼓励和陪伴他们站起来,别让他们终生只看到一个冷冰冰的背影,孤独地面对这个世界。
2.把树立孩子正确的价值观放在优先于学习文化知识的地位。
我们的所谓九年义务教育,只是类似于军备竞赛一般的向孩子灌输一切考试所需的知识点,完全缺乏对孩子的素质和健全价值观的培养。这就需要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人生导师的角色。
很多家长喜欢指着环卫工人跟自己的孩子说:“看到没,你以后要是不好好读书,也得扫大街。”这到底在向孩子传递一种什么样的价值观?希望孩子成龙成凤的心情当然可以理解,可是这世上的工作哪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
国家的发展,城市的建设,不仅需要那些决策者和精英们,更需要更多的普普通通的劳动者。
被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要不就成为一个趾高气扬的成功人士,要么就成为一个因为没有成功就自卑堕落的普通人。
一个人不能拥有健全的人格,无论他取得怎样的成就,他都是失败的。
3.不要让孩子做未完成的你,而是要做一个真正的自己。
每一个父母必须清楚,孩子是借助于你而来到这个世界,但孩子不是因为你才来到这个世界。他不属于你,他只属于自己。
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呵护他,引导他,教育他。可是没有权利要求他一定要走什么样的道路。
很多父母会说:“你这么小,你懂什么,听我给你安排准没错,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都多。”可即使你是最了解他的人,又岂能真正知道他想要的是什么。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梁启超本希望女儿梁思庄学习生物学,可是在得知梁思庄对生物并无兴趣后,梁启超马上写信:“庄庄:凡学问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我很怕因为我的话扰乱了你治学之路,所以赶紧寄这封信。”最终,梁思庄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父亲的意见学了图书馆学,考入美国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学院,成为一名图书馆专家。
不要因为自己的意愿去决定孩子的未来,更不能因为想让孩子来弥补自己曾经的遗憾就强迫孩子走哪条道路。不要把孩子变成一个未完成的你,要让他做自己。
4.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来自于父母的言传身教。
对孩子的一切说教都不如父母的身体力行,孩子需要的不是说教,而是榜样。
当你告诉孩子要遵守秩序的时候,你忘了自己刚刚带着孩子闯过了红灯;
当你告诉孩子要懂得分享的时候,你忘了自己刚刚怒斥乞讨者的样子;
当你告诉孩子要尊重他人的时候,你忘了自己昨天外出就餐对服务生的阴阳怪气;
当你告诉孩子要永不放弃,你忘了自己上周因为降薪的满腹牢骚和悲伤绝望。
当你要给孩子说什么的时候,先想想你自己是否做得到。当你要孩子成为你理想的样子,你首先应该端正态度,做他最好的榜样。
大叔不懂育儿技巧,甚至在大叔看来,哪有什么育儿技巧。所谓的育儿技巧就像网上常见的“撩妹技巧”一样无聊。
追女孩需要付出的是真诚和爱,是用你的努力带给她安全感,是用你的乐观带给她生活的希望。
而教育你的孩子,是付出你全部的爱和耐心,慢慢的陪他长大。他因为你而茁壮成长,你也因为他在悄悄改变。
在他无助的时候陪着他,在他失落的时候鼓励他。不因为他的不优秀而数落他,也不因为他的不完美而放弃他。
不为他荣耀等身,只想他幸福,只想他过成他真正想要成为的样子。
“孩子,拯救世界让别人去吧,我只想让你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