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学习笔记:苍耳

《诗经》中《国风·周南·卷耳》前四句: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描述了一位妇人在路边采卷耳(也就是苍耳),思念征夫的故事。虽然不知其采来作何用,不过仍然可以看到,在几千年前,我们的先人们已经在利用这路边的野草了。

当然,我对苍耳最大的印象是,小时候,在苍耳子成熟后,它们成了我们这些野孩子最好的武器,用来恶作具,扔女生、老师、“敌人”们的毛衣上,头发上,让他们苦恼一阵子。

后来,它还进了我们的课本:苍耳妈妈有办法。一下子,发现原来苍耳跟我们的关系还是挺亲密的。

课本中的插图

还是引用百科来对它的基本信息作一个初步了解:

苍耳(拉丁学名:Xanthium sibiricum Patrin ex Widder),为菊科植物苍耳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一年生草本,高可达1米。全株都有其毒(贝壳杉烯毒苷),以果实、特别是种子毒性较大。原产于美洲和东亚,广布欧洲大部和北美部分地区;野生于山坡、草地、路旁等,中国各地均有分布。

看到“种子有毒”,我们可能会特别好奇,这毒性较大的野草果实,是如何用在中医中,治愈我们的疾病的呢?

一,神农本草经

味甘,温。主风头寒痛,风湿周痹,四肢拘挛痛,恶肉死肌。久服益气,耳目聪明,强志,轻身。

二、本草经集注 (陶弘景)

味苦、甘,温,有小毒。主治风头寒痛,风湿周痹,四肢拘挛痛,恶肉死肌,膝痛,溪毒。久服益气,耳目聪明,强志,轻身。

生安陆川谷及六安田野,实熟时采。

此是常思菜,伧人皆食之。以叶覆麦作黄衣者,一名羊负来。昔中国无此,言从外国逐羊毛中来,方用亦甚稀

野外、乡间路边经常能见到的苍耳

三,本草三家注评注

气味甘温,有小毒,主治风头寒痛,风湿周痹,四肢拘挛,恶肉死肌,膝痛,久服益气。

张隐庵曰:苍耳子,《本经》名“枲耳”,赅茎叶而言也,今时用实,名苍耳子,子内仁肉,气味甘温,外多毛刺,故有小毒,花白实黄,秉阳明燥金之气。

金能制风,故主治风头寒痛,谓受风邪,为寒为痛也。

燥能胜湿,故主治风湿周痹,四肢挛痛,谓风湿之邪,伤周身血脉而为痹,淫于四肢,而为拘挛痛疼也。

夫周痹则周身血脉不和,周痹可治,则恶血死肌亦可治也。四肢拘挛痛可治,则膝痛亦可治也。

久服则风湿外散,经脉流通,故益气。

黄杰熙评:张氏丢掉气味甘温不管,专以白与黄色,归入阳明燥金之气论治,即以金与燥二者,以注解主治各症,通则勉强可通,但不全面彻底。

盖苍耳子,以其外多芒刺而属金戈之象,故秉金气入肺经;味甘入脾;气温入肝,为入肺脾肝三经之药也。

主治风头寒痛者,以其金以制风木,其温以散寒邪也。

治风湿周痹者,肌肉受风濡湿,阻止血脉流通,痹者闭也,周身受风湿,痹闭血脉流通,谓之周痹,苍耳子味甘入脾,脾主肌肉,故入于肌肉,金性制风而燥湿,气温则流通血脉,风湿去,血脉流通,则风湿周痹去矣。

四肢拘挛,血不流通之故;恶肉死肌,土气壅塞,血气难通之由;膝痛者,风寒湿下溜,留于大关节所致,苍耳子以其金性制风,温性散寒,金燥之性祛湿,风寒湿去,则血气通行无阻,故统治之。

味甘益脾气,气温益肝气,久服肝脾之气升,故益气。

成熟了的苍耳,色黄,有刺

四,《神农本草经》觉悟之旅 (朱燕中)

【药性】
性味功用:气味甘温,有小毒。甘乃土之味,其性为缓,其用补益气阴。温者火之气,其性主长,其用温阳散寒。

五行属性:花白实黄,性温,其子熬油可点灯,五行属土,属金,属火。

六经归属:禀太阴金之精气,阳明中土之气化。

【应用】
1, 杖疮,牙疼喉痹:五月五日采苍耳根叶数担,洗净晒萎细锉,以大锅五口,入水煮烂,以筛滤去粗滓,布绢再滤。复入净锅,武火煎滚,文火煎稠,搅成膏,以新罐贮封。每以敷贴,即愈。牙疼即敷牙上,喉痹敷舌上或噙化,二三次即效。每日用酒服一匙,极有效。(《集简方》)

2, 风瘙瘾疹,身痒不止:用苍耳茎、叶、子等分,为末。每服二钱,豆淋酒调下。(《圣惠方》)

3, 面上黑斑:苍耳叶焙为末,食后米饮调服一钱,一月愈。(《摘玄方》)

4, 赤白汗斑:苍耳嫩尖,和青盐擂烂,五六月间擦之,五七次效。(《摘玄方》)

5, 齿风动痛:苍耳一握,以浆水煮,入盐含漱。(《外台秘要》)

6, 鼻衄不止:苍耳茎叶捣汁一小盏服。(《圣惠方》)

7, 五痔下血:五月五日采苍耳茎、叶为末。水服方寸匕,甚效。(《千金翼》)

五,雷公炮制药性解 (李中梓)

味甘,性温,有小毒,入肺经。主风寒湿痹,头风脑漏,疔肿困重,疥癣瘙痒,血崩,大风,癫痫,善能发汗。炒令香,杵去刺用。

苍耳甘温,故能走表,肺主皮毛,所以入之,肺主风邪,故治疗如上。

反猪肉,解狗毒。

苍耳子,药用

六,药性赋,药性歌括

苍耳子透脑止涕。(药性赋)

苍耳子苦,疥癣细疮,驱风湿痹,瘙痒堪尝。(药性歌括)

七,玉楸药解 (黄元御)

味苦,微温,入足厥阴肝经。散风湿拘挛,泻湿去风,治肢节挛痛,瘰疬疥疠,风瘙瘾疹。

八,中药大辞典

为菊科植物苍耳带总苞的果实。8~9月间果实成熟时摘下晒干;或割取全株,打下果实,除净杂质,晒干。

全国各地均产。主产山东、江西、湖北、江苏等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如果需要原文档(因文体限制,部分表格无法呈现)请联系QQ1769090563 本文由中医仲景协会整理收集 《内经选...
    陶墨阅读 34,779评论 0 33
  • 昨天整理“肉桂”这味药,在有限的古籍阅读后发现大概在宋以前,没有专门的“肉桂”的药性解释,大多将桂枝、桂心、肉桂之...
    陆半农阅读 1,791评论 0 5
  • 杏林禅之读本草,继前两天人参与朱砂两味药的辑录整理学习后,决定每日一药系列,此前已说明,参照《本草问答评注》一书药...
    陆半农阅读 2,903评论 5 7
  • 遇到永远要自己动手去解决 现在遇到的问题是,写作到底该怎么写呢?前两天确定...
    步履如菲阅读 695评论 0 50
  • 寻找自己的糖山 引言 高考已经结束,关于读书是否有用的谈论在农村又死灰复燃。想起自己读大学的时候,曾经一次回老家,...
    烈焰神马阅读 1,620评论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