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句话的深思源自于听完樊登老师讲的《中国哲学简史》,樊登老师讲了一些人对冯友兰教授的一些负面评价。樊登老师说:“我们不能因人废言,因言废人。”
于是,我开始思考自己在生活上遇见的一些事情。有时候,我的确会因为不喜欢某人而即使某人给出的建议很有建设性也不听。这不就是因人废言吗!再细细一想,我又是何时“废”了此人呢?
想着想着就笑了,不就是很久以前的一句话引起的吗。过去都很久了哟,怎么还对这个人那么反感呢!
然后,去探索起隐藏在背后的真正原因。原来,来自于小时候的一个信念。而这个信念又是及不合理的,我当时做出判断的时候又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呢!仔细探索一番后,真是一件荒唐之事。是我儿时的一个小伙伴说的一句话,就是说具备某种特征的人怎样怎样惹人讨厌,都不是好人呀什么的。然后,那个某人,虽然是很真诚的与我交往,而我却莫名的躲闪。这种来自头脑的自动化的算法,真是迷雾障呀!它的运作模式快速得让我们毫无觉察,如果不是仔细探究,甚至老死都不知是为啥。难怪古人留下“不因人废言,不因言废人”的名言警句。
有一个朋友,以前推荐我去一位业内颇具名气的心理治疗团体治疗师那里参加他的一个工作坊。其实,他的方法确实也是业内一绝。但是,一位朋友说:“此人虽有些技术,但德行不高。”就这么一句,我就把学费给退了。这不就是因人废言吗?后来,去参加工作坊回来的同学们都说自己挺有收获的。而我则是死性不改,心里想着我是要找更好的导师,这位老师的德行不够高。我找老师的目的又不是去搞偶像崇拜主义,而是去学习他的研究成果的呀!那么,我要找的老师该是怎样的?世上有这么一个人吗?答案是肯定的,世上哪有这么完美的人。况且,我又没有什么实证可以证明那位导师德行不高,观道听途说就因言废人了,实在是不可取。代入主观臆断,影响的是自己的学业生涯。
记得有次读苏轼的诗词,身旁一好友在旁耳语道:“苏轼品性不行!”等她的话讲完,我再读苏轼的诗词时,眼前浮现出一个糟糕的苏轼,读苏轼的诗词瞬觉素然无味。我读苏轼之诗词为的是什么?跟他的为人如何又有什么关系呢!想来也好笑,他人品究竟如何,已是尘封的史事了,究竟它也不是一般普通人能做到的研究。我们只是道听途说而已。然而,不合理的情绪就在起作用了。他的人品规人品,怎能因此而否定了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呢!再说,世上恐怕也没有人人称道之人吧!可能你会说如圣师孔子,可对孔子的批评也是从无断绝的哟。我们去学习,并不是让我们全盘纳入,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呀!
一次,与人谈合作之事。我不太喜欢对方,而说出来的一些不喜欢的理由实在有些扯,但是自己却很坚信。真是奇了怪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我百思之后细细留意,也查不出所以然来。虽然她在各个方面都没的说的,反正看她就是不爽。后来,我去找老师做心理督导。在老师的引导下,这种不爽的感觉究竟是什么慢慢浮出水面。还真没什么特别的,不过是童年时与母亲的关系问题。
还真是服了李雪写的《当你遇见一个人》,母婴关系决定一生的理论。我对这位朋友的不喜欢与不接纳其实压根不关人家啥事。虽然,我也知道这个道理,但有时还是需要和老师一起工作才能了然。因为,平常吧也就是在头脑层面分析分析,不能进入情绪记忆之中去抚平童年的创伤。而童年的创伤有时会以无意识的方式开展工作,做出一些及其不合理的判断来。然后,因人废言。
就像这位朋友,她讲的方方面面都很好。因为,有了抗拒之心,不太可能会就事论事,只会通过合理化得出一个结论:“这不是我想要的!”这句话太好用了,用完就直接把人给否了。
这种“因人废言,因言废人”的事情在我们身边也是常有的。是一种由内在引发的一种不恰当的认知方式,总是在无意识中影响着我们的判断。张德芬老师有一句著名的话:“亲爱的!外面没有人,只有自己。”说的是当我们对某人产生情绪时,正是内观自己时。一个人,对自己有多接纳对世界就有多接纳。无论是排斥一个人,还是喜欢一个人,关乎他人的成分不多,主要的都是自己的映照。所以,遇见一个对你百般挑剔的人,他对自己也如是。表面上可能看不太出来,而在他自己的内在充斥着过多的对自己的评判和否定,以至于难以承受。然后,通过防御方式将其阻隔,再投射给他人。所以说我心即我见,我见即我心。
苏东坡和佛印有个参蝉的小故事,他们俩相对盘坐参禅。佛印告诉苏东坡,参禅时他感到坐在自己对面的是一个佛陀。苏东坡哈哈大笑,说自己感到坐在对面的是一坨屎。然后,苏东坡当时还以为这次赢了佛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内心敞亮的人看事物与普通人是不一样的。人们都善于以己度人,那么,你的内在世界是怎样的,决定了你外在世界看到的风景。
有一朋友,对谁都充满了批评。不是觉得人家这不行就是那不行。亲子关系不佳,想要寻求帮助。孩子出了些心理上的问题,听人说中国心理咨询师市场有些乱,于是也不求助,试图自己研究解决。真为他感到悲哀,人们常说:“不要因咽废食。”这哥们是因惧“咽”而废食,因言而废医呀!这种没有自己的观点的从众心理,导致了他以偏概全的认知模式。中国有那么多心理医生,难道就找不到一个好的。只是,他的偏见误不了别人,只是苦了自己和家人。
同样的事情,在我家亲戚上也发生过。她们家女儿本来没多大的事,就因因言废医。在出了些小问题时不去看医生,如今得了严重的精神分裂。而且,还由于碍于面子,把孩子藏在家中,告诉别人孩子在外地工作。此等荒唐之事,真是令人费解。但从心理学上去解释也就通了,都是内在的一些东西在作祟嘛!主要的问题不是孩子,自己若是安好了,孩子的事情才会有希望嘛!
每个人都是一个变化的个体,我们也并不容易了解到对方在什么时候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之前的认识去判断一个人的好坏实在是不可取。总之不因人废言,不因言废人才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觉察自己,理性的去应对和处理事情,是一句值得我们深思的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