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赏花,古人是怎样做的?

春暖花开,很多著名景区都可谓“花如海,人如潮”。赏花,自古以来就是春天里的一大美事,古代曾有很多赏花的讲究。比如,如何观“色”?如何闻“香”?如何品“姿”、如何赏“韵”?此外,还有专门的《花历》记载了不同月份看哪些不同的花。


观花“色”:花色绝美为“艳”

刘禹锡诗云:“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古人赏花首先是看花之色。玫瑰的红,菊花的黄,玉兰的白……无不令人赏心悦目,古人称之为“养眼”。

清马逸绘《国色天香图》,图中牡丹盛开,旁边还有兰花一丛。

明代袁宏道在《瓶史·品第》中称:“故知色之绝者,蛾眉未免俯首,物之尤者,出乎其类。”什么样的花色最为绝美?古人以一个“艳”字做了概括。何谓艳?就是色彩鲜明。在春天,花之艳是红色,“万紫千红总是春”;到秋天,花之艳则非黄色莫属,“菊黄蟹肥秋正浓”。在《忆江南·江南好》诗中,唐代诗人白居易因为“日出江花红胜火”而倾倒,发出了“能不忆江南”的感慨。

花之最美色是“国色”。什么花色配称国色?唐代诗人刘禹锡认为:“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国色”的代表色是红色。当年,隋炀帝杨广“辟地二百里为西苑”,向全国诏献花卉。据唐佚名笔记《海山记》:“易州进二十四相牡丹:赭红、赭木、坯红、浅红、飞来红……”大多是红牡丹。但古人所欣赏的红色并非纯红,而以粉中带红为佳,“粉红”色系中,又以“桃红”为古代女性最爱。

桃红与柳绿,是春天最富美感的两种色彩。中国人喜欢桃红是有历史的,先秦人即尤爱此色。《诗经·周南》中的《桃夭》诗篇首即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古人为何喜桃红?或与女人有关。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是这样说的:“桃之未经接者,其色极娇,酷似美人之面,所谓‘桃腮’、‘桃靥’者,皆指天然未接之桃。”

除了桃花,古人还喜欢粉红系列中的“杏红”、“梅红”。北宋诗人林逋《杏花》诗称:“蓓蕾枝梢血点干,粉红腮颊露春寒。”


闻花“香”:古代花分“九品”

李正封诗云“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

花之美在乎“色”,亦在乎“香”,所谓的“国色天香”,缺一不可。

宋郑思肖《墨兰图》(局部)

古人看重花香,与“香气养性”的观念有关。古人对香颇有讲究,分出“养口”、“养鼻”、“养目”等不同类别,花香属于“养鼻”类。《荀子·礼论篇》即称:“刍豢稻梁,五味调香,所以养口也;椒兰芬苾,所以养鼻也……”

春有梅香,夏有荷香,秋有桂香,冬有瑞香……花之香至极品,则称为“天香”,与生俱来,美如天然。牡丹花香、梅香、桂香等花香,都曾被称作“天香”,如唐中书舍人李正封的名句:“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写的是牡丹花香;唐诗人宋之问诗句:“桂子月中落, 天香云外飘”,写的是桂花香。

瑞花与牡丹一样,也是古人眼里的吉祥花。瑞花特香,一盆在屋,满室生香。瑞花之香被称为“睡香”,宋代陶穀《清异录·百花门》“睡香”条称:“庐山瑞香花,始缘一比丘昼寝磐石上,梦中闻花香烈酷不可名,既觉,寻香求之,因名‘睡香’。四方奇之,谓乃花中祥瑞,遂以瑞易睡。”

但古代文人最推崇的花香是兰花之香。明代张谦德《瓶花谱·品花》中,将花卉分成九品,其中第一品有9种,兰花为一品之首,后面依次为牡丹、梅、细叶菊、水仙、滇茶、瑞香、菖阳。

兰花香在北宋时称为“香祖”,宋陶谷《清异录·草木门》“香祖”条称:“兰虽吐一花,室中亦馥郁袭人,弥旬不歇,故江南人以兰为‘香祖’。”孔子在作《猗兰操》时认为,兰香“当为王者香”。先秦人还封之为“国香”,《左传·宣公三年》即称:“以兰有国香,人服媚之如是。”

为什么古人这么推崇兰花香?其妙在于“兰香不可近闻”,香气幽幽,故古人称之为“幽香”。


赏花“姿”:“花以形势为第一”

林逋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赏花除了色与香,还要看花之风韵,用清朝画家松年的观点来说,叫“花以形势为第一”。

明周淑禧绘《茶花幽禽图》(局部),图中花枝倒挂,弯曲有致,以姿胜出。

花姿与花色一样,可以“养眼”,所以古人赏玩花木无不看重姿态造型。美的花姿可以弥补晚开的遗憾,明陈道复《题秋海棠》诗句即称:“翠叶纷披花满枝,风前袅袅学低垂。墙根昨日开无数,谁说秋来少艳姿。”

花姿有横、斜、曲、直、垂、悬之分,各有特长,犹如妙龄女子的身姿:横姿恬静,斜姿豪放,曲姿婉约,直姿庄重,垂姿轻柔,悬姿飘逸。各种花姿,在盛开时节竞风流,即如五代文人徐铉在《柳枝词十首》所说,“新春花柳竞芳姿”,但徐铉本人“偏爱垂杨拂地枝”。

花的斜姿曲势似乎更受古人欣赏,而这种姿态以梅姿最为典型。自称“梅妻鹤子”的北宋诗人林逋对梅花的色、香、姿都有独到观察,他在《山园小梅》诗中称:“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疏影横斜,暗香浮云,此情此景,真是醉了。

明清以来,人们喜欢斜姿曲势的梅花,近乎病态。据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文,当年江浙人的赏梅观是:“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为此,花匠要“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龚自珍认为这样是“病梅”,但从中透露出了古人对花姿的讲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春季悄然已过 春季的花朵快要凋谢了 看看上海的赏花地点 2018,我们不一样 第一步 我决定从赏花开始 1月~2月...
    彭潇旅游拓展会议阅读 324评论 0 0
  • 古有八雅,琴棋书画诗酒花茶,是说弹琴、下棋、书法、作画、写诗、喝酒、赏花和品茶。这八雅,尽显文人雅士修心养性快意人...
    江苏阿康阅读 858评论 8 16
  • 人间芳菲四月天,正是花事繁盛的季节,工作之余一瞥窗外,满眼的鹅黄柳绿桃红,花事正酣。这其中,最诱人的当属素有...
    耍耍大四川阅读 602评论 0 0
  • 春天是百花绽放的季节, 春风拂过,唤醒了一个个美丽的花仙子,于是她们绽放笑靥,携手赶赴春曰的盛会。 在这场盛会中,...
    ge灵之阅读 884评论 0 3
  • 冯金林 对香山的记忆,是少时读过杨朔《香山红叶》的情不自禁,让我知道了“香山红叶是北京最浓最浓的秋色”,前几年到北...
    语文水云间阅读 693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