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填报: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如何进行自我认识
志愿填报是考生进入大学的必经环节,其重要性可以说“成败决定人生”,事关每个考生的未来,如何填报出适合自己的专业,选出最优的学校是数以万计的家长与考生的苦恼。
志愿填报分为几块,分别有如何选择院校、如何选择专业,以及志愿填报和职业规划。在进行选择、志愿填报前,又有一个最容易被家长忽视,而又往往是最重要的方面,也就是对学生自己的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是进行志愿填报,即选择院校以及选择专业前必须慎重考虑的信息,因为大学的专业往往就决定了之后的人生规划与职业生涯,如何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且热爱的院校与专业,对我们之后的人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而自我认识,首先就是对个人志向、个人特长、气质性格、身体条件以及学习成绩的认识。
1.个人志向。每个人的志向、理想是激发其奋发努力的动力之一,也是事业成功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所以在报志愿时,首先要明志,只有明确自己的志向,才能合理地选择自己人生的这一导航标。
2.个人特长。特长又称为"性向特长",是指完成一特定的活动所必须具备的潜在能力。每个考生都应认真做一次自我分析,看看到底喜欢哪一个学科?是动手能力强,还是善于动脑?表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哪一个更有优势?在同等条件下,各校各专业都愿意录取那些显示相关特长的考生。
3.气质性格。气质和性格也对人的实践活动有一定的影响,在未来的事业中,每个考生总是要从事一定的实践活动。因此在选择志愿时应考虑考生本人的气质和性格。
4.身体条件。每个考生应该严肃认真地参加体格检查,根据体检结果,对照体检标准,看自己能报什么专业,不能报什么专业。每年都有少量考生由于身体条件的限制未被录取,或被分配到非本人志愿的专业。
5.学习成绩。在激烈的竞争中,学习成绩的好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大学一般分为3个层次:重点院校、一般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这3个层次的院校在高考录取时分批录取。而不同的招生院校和专业,又形成了"冷"与"热"的区别。在熟悉了这些情况之后,要根据自己的成绩,看看能填哪一类的院校和专业。既要看高考总成绩,又要看相关科目的成绩。各院校在确定了调档比例之后,首先是以高考总成绩来调阅电子档案的。不同年份的高考试题难易程度不同,考生报考人数不同,因此各年份的提档分数线也不尽相同;各个院校情况不同,提档分数线也不同。考生首先要预测自己能进入哪一类院校的提档线,来确定自己的志愿。各院校在录取时,除看德智体美诸方面条件外,还要看相关科目的成绩。所以,进入提档线的考生,相关科目成绩不佳,也可能被淘汰。反之,在进入了院校的提档线后,相关科目突出,尽管总分比别人低一些,被录取的可能性也很大。
进行了自我认识以后,就对自己的院校与专业选择方向有了一个较大的把握,再继续跟着高考志愿填报的三个步骤,在信息多、选择多的高考志愿填报中,把握清晰路线,顺利走出高考这座迷宫:1.确定位次;2.搜集信息;3.选择志愿。
然而,志愿填报仅有七天时间,在短短的7天时间里,家长需要从2000多所高校、500多个专业、并结合历年录取数据,为孩子未来做出一份学校好,专业好,有前途,孩子喜欢,还不浪费分数的志愿方案,挑战难度非常大,一定要结合孩子实际进行正确的符合孩子资源的选择。更多关于高考志愿填报以及自我认识的信息,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点亮生涯。我们拥有多年志愿填报实战经验,有专业的发展潜能评价体系,能够帮助孩子对自我准确进行更好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