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人常有这样那样的困扰,比如做不完的工作和加不完的班,又比如挑剔的领导和奇葩的同事……总之就是一句话,让人身心俱疲。
若你再是个敏感的人,那么你受到的影响和伤害将成倍放大。
一边想着应该调整心态,另一边乱七八糟的事情又会不受控制的往脑子里钻。有时下了班,内心戏码还在此起彼伏地上演着,心情根本得不到放松, 情绪变得越来越差。
这时候该怎么办?
一、首先不要自责,要明确情绪是我们正常的反应,它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工具,是来帮助我们迅速调动身体资源应对环境变化的。我们要做的就是认识它,利用它。
这里的认识,是承认它存在的合理性,意识到它肆虐的危害性。
情绪有好坏之分,好的就不用提了。 而坏的情绪,比如焦虑,敏感,悲伤,愤怒……,中国人能将其细化出来的词语简直太多了。据统计,目前70%的疾病与这些有关,看!坏情绪的影响力有多大!
有国外生理学家曾经做了一个实验:把人在不同情绪状态下呼出的气体收集在玻璃管中,通过冷却变成水。结果发现,心平气和状态下呼出的气体冷却成水后,水是清澈透明的;悲伤的状态下,水中有白色沉淀;而气愤的状态下呼出的气体冷却成水后却是紫色的,“生气水”被注射在健康的大白鼠身上,几分钟后大白鼠就死了。
几分钟的愤怒,威力竟也如此巨大,那时不时的暴跳如雷呢?天长日久的抑郁呢?作用在人体上,可能没那么立竿见影,但永久性的伤害肯定是不可逆转的。
二、认识到负面情绪的危害后,就应该尝试着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了。
1、针对焦虑
人为什么会产生焦虑呢?是因为我们感觉手头资源不够,没有把握成功。快考试了,还没复习好;快绩效考评了,业务能力还垫底。这时,我们的身体就分泌皮质醇之类的激素,帮助我们调动资源,这种感觉就是焦虑。
如何缓解焦虑?
立即着手去做呀,查缺补漏,差哪补哪。对于人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就不要去想,做些其他事情分散注意力,最好的就是运动。一运动,就等于在骗自己的身体,我正在战斗或者是逃跑,不用分泌那些容易引发焦虑的激素了。我们的身体非常单纯,基本上一运动都会上当受骗。当激素不分泌了,我们也就不焦虑了。
2、针对敏感
据统计,人群有20%的人敏感,他们极其聪明,似乎有第六第七第八感觉,能捕捉到微小的变化,察觉别人感受不到的信息。这是天生的能力。可有一利就有一弊,当无用的信息也被发现并放大后,困扰就来了。
如何避免因敏感带来的困扰呢?
可以提升自己的钝感力。正如渡边淳一在《钝感力》中写的,“那些高龄而健硕的人,基本上都不听别人讲话。偶尔听上几句,也是听听就过去了,这种情形可称为自我中心主义,也可以说是孤芳自赏……不过正是这种不太计较别人言语、不听别人讲话的做法,才是保持健康的秘诀。”
还可以多交流。交流越多,获得的信息量越大,越接近于真相。男朋友今天话少,是因为他喜欢的球队输了,不是不爱我;老板对我要求苛刻,是想升我做部门主管,不是看不上我。……看看,比起自我的凭空杜撰,交流绝对是一件利人利己、减少误会的利器。
3、针对愤怒
愤怒是愿望不能实现或目的行为受到挫折时而引起的一种紧张而不愉快的情绪。
愤怒通常不太好控制,但我们可以减少愤怒的时间,控制同一问题引发愤怒的次数。
具体如何做呢?
就是找出让我们不舒服的事情的背后信息。比如它是由什么导致的,它还具有哪些正面的意义。
比如说孩子成绩不好。那我们要多研究一下是什么原因导致他成绩不好。懒惰、马虎,那是否可以归结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或者可以归结为家长的言传身教不给力。那孩子有没有其他的优点,比如动手能力强,比如沟通能力强。找到了优点,可以多往这方面发展,来取长补短。
再比如“领导非常挑剔,常让我感觉很生气”,我们可以换个角度,将其改成“领导非常挑剔,所以我工作很积极”,因为......
a、使自己的能力变得更强
b、使他无从挑剔
c、使他改变对我的看法
d、使我更有能力去找新工作
e、我要证明我可以做到
f、我要证明我可以扛住任何压力
至少要写出六个不同版本,再找出其中最能接受的一句,反复念几遍,再感觉一下内在的情绪变化,是不是有很大的不同了。
还有一个解决愤怒的办法,吃点甜食,巧克力或者冰淇淋,因为血糖升高可以提高人的情绪。
据研究,一般人的一生中平均有十分之三的时间处于情绪不佳的状态,因此,我们与那些负面的、消极的情绪作斗争是常态,如何将我们的损失降到最低才是关键。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假设你的银行卡里有86400元,有天被人从中偷了10元,你会因此非常沮丧、然后把剩下的86390元都丢掉,还是会选择不计较、继续好好生活呢?其实,一天刚好也是86400秒,所以,“破事都不是事儿,有事儿就一会儿”,千万别让消极的10秒钟毁掉剩下的86390秒。
最后,希望大家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享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