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多子女家庭,父母该怎么爱孩子?

近,正午阳光出品的电视剧《都很好》引发新一轮刷屏热潮,故事围绕一个极度重男轻女的家庭展开,母亲强势、偏心,父亲是个“妻管严”,两个男孩在家里受尽宠爱,而姚晨饰演的妹妹“苏明玉”从小被父母忽视。

剧中这位小女儿明玉被父母忽视到什么程度呢?明明学业优秀,有望考上清华,母亲却为了省钱供儿子逼她念师范。从日常生活到学业前途,这种差别对待几乎无处不在。

这个聪慧的女儿实在忍不住质问自己的母亲为什么。


可母亲的回答更让人伤心绝望:“苏明玉,你是个女孩。你怎么能跟你两个哥哥比呢?我们只负责养你到十八岁。”


《都挺好》式家庭戳痛很多人,小女儿虽事业有成,但是父母的偏心冷漠所带来的伤痛挥之不去,让她内心深处始终存在缺憾和自我怀疑。大儿子被精心教育,虽然孝顺却执拗、好面子、追求完美。二儿子被苏母捧在手心、极尽溺爱,完全是个心理没有断奶的“巨婴”妈宝男。

网友们在热议中普遍认同原生家庭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很多人还引用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的一句话来强调这个观点——“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心理学家李雪说,教育的本质,其实是父母的自我修行。

现在国家二胎政策放开,多子女家庭越来越多,父母究竟如何做才是真的爱孩子呢?平衡给予孩子的爱呢?


01 父母恩爱、相互尊重,是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都挺好》里,苏母强势,丈夫藏个私房钱被发现了,不但打他耳光还要他下跪。由于母亲过于强势,直接导致了父亲在家庭教育中角色的缺位。


每次苏母和明玉有争执的时候,父亲都是保持一个局外人的状态。

当女儿想要报班冲刺的时候,父亲先是积极的表态:“好好好!”但是等苏母说让女儿上师范的时候,就开始沉默了,保持中立,甚至想要逃离“战争”现场,让女儿明玉在这个家庭感受不到一丝丝关爱和支持。

国内知名心理学家曾奇峰说,夫妻关系是“家庭的定海神针”。

夫妻关系和谐了,孩子才会更幸福,家庭才会更美满。父母恩爱,互相尊重,孩子们才能在原生家庭里获得了足够的爱和安全感,在耳濡目染中学会如何爱人,拥有一个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02 了解出生顺序的重要性,给予每个孩子充分的关注和爱

在多子女家庭当中,父母常常因为精力、体力有限,而忽略了对大宝孩子的关注和爱,理所当然就认为,你大了,就应该比小的懂事,应该帮着爸爸妈妈去照顾小一点的谦让和照顾弟弟或妹妹。这样去想,这样去做,其实是全然不管大宝孩子有怎样的心理需要求的自私行为。

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中强调,父母对出生顺序的了解,能增进家长对孩子们真实内心的了解,是“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的另一条途径。


值得重视的是,多子女家庭,出生顺序对孩子的认知和性格影响具有共性。

●排行老大:第一个出生的孩子,他们往往错误地认为必须成为第一或是最好的,才能显得自己重要。

●排行中间的孩子:必须在某些方面与兄弟姐妹不同,才能显出他们的价值。他们大都比自己的兄弟姐妹更随和。大多数排行中间的孩子很能同情弱者。

●排行老小:很多老小不但被父母娇惯而且被哥哥姐姐娇惯,这使得他们很容易错误地认为,他们必须不断操纵别人为他们服务,才能显出自己的重要性。对于受到娇纵的孩子来说,最大的危险是只要他们没得到别人的照顾或自己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就往往认为生活不公平。他们经常感到自己被这种不公平伤害了,并且认为自己有权发脾气、为自己感到难过,或者以一种对别人有破坏性或伤害性的方式来报复。

这种出生顺序所体现的共性在现实和影视剧中都能得到验证。


《都挺好》里的老大明哲,失业了还死要面子、执拗、追求完美。老二明成,从小受到骄纵,相当于很多家庭中受尽宠爱的“老小”,长大了还在啃老,动辄要求、指责别人,是名副其实的“心理上”老小。

多子女家庭,父母应该善于运用出生顺序的知识特点来鼓励孩子。

例如在培养老大责任感的同时,也要注意防止他形成“完美主义”的恶性循环,提升他挫折承受能力。不骄纵老小,放弃凡事要求哥哥姐姐们退让的做法。


父母不介入孩子们之间的争端,或者通过同等对待他们而使双方“处境相同”时,孩子们之间反而更容易建立起和谐友好的关系,因为他们打架的最大动机被消除了。

03 别再让性别标签毁掉孩子

令人伤心的是,中国家庭里很多父母都和《都挺好》里的苏母一样,固执自私地认为女儿和儿子根本没得比,养女儿不为养老,我把你养活到18岁就尽到义务了,你没有资格要求过多。

可现代社会里,只要精心培养,学业优秀、事业有成、善良孝顺的女儿大有人在。她们无论在哪一个方面都不输男儿!“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既然给予她生命来到这个世界,就不能随意用性别标签毁了孩子。


即便明玉倔强聪颖,她若不是幸运碰到一个善良的老板贵人,给予她很多帮助,慢慢在职场中闯出一片天地,她的事业之路又岂会那么顺遂呢?现实中很多女孩的未来本该拥有更多美好的可能性,但却在父母的“重男轻女”和冷漠忽视中无端葬送。

现代社会,也不乏重女轻男的例子。我们小区有个邻居宝妈,因为自己的亲哥哥不孝,觉得生儿子是养白眼狼,所以一心想生个女儿,结果事与愿违,生下儿子后,月子里的她只顾着自己伤心失望,对儿子感情淡漠、不管不问。

心理学家李雪认为,几乎各个心理学流派都研究出同一个结果:孩子通过内化与抚育者的情感关系来学习成长。所谓的“人格”,就是孩子与父母的各种情感关系内化到心里,形成以后的性格,决定一生的命运。


如果父母长期存在因为性别忽视、冷落孩子,孩子在缺少关注和爱的环境中成长,又怎么会长成一个人格健全、有幸福感的人呢?

愿我们每个做父母的,都能学习陪伴孩子的智慧,看见孩子的独特,让他们在爱和自由中健康成长。



文章首发于“有堂亲子课”微信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公众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怡心约会觉得,爱情这回事,好比宗教信仰;是:「信则有,不信则无。」 所以,你想拥有爱情,前提是你得相信它的存在。 ...
    怡心约会阅读 1,943评论 0 0
  • 雪从天上来, 大漠现绿洲; 手挽手同渡, 心相印泛舟。
    石竹阅读 1,872评论 2 5
  • 科学决策怎么做?做好五个步骤就够了。 著名会计学家、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在为本书做序时,就戏谑过,“我们的许多高层决...
    邂逅未来的自己5阅读 10,813评论 0 5
  • 情人节凑热闹看了这部电影《流浪地球》,比我想象的好看,这就是去电影院看电影的好处,可以聚精会神观影2小时,不受任何...
    新花花宇宙阅读 1,443评论 0 0
  • 这段时间心情一直是比较平淡,也许可以用无所谓来形容。很多时候还是处于一种逃避的状态,能不说的就不说,能选择少说的就...
    听雨聆声阅读 2,507评论 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