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休管人生幻与真:李叔同家族》

图片发自简书App

天津海河东路与滨海路交口处坐落着一处青灰色院落,这就是李叔同——弘一法师家族的故居。

李叔同的父亲李世珍是同治四年即1865年的进士。李叔同从少年到青年,他从一位家境优越、爱好广泛的天津世家子弟成为才华横溢、风流倜傥的海上文人;之后又留学东瀛,投身西洋音乐、美术、话剧,成为西洋艺术引入中国的前驱;及至中年他又变为庄重肃穆、洗尽铅华、桃李天下的学校教师;出家之后再变为戒律精严、造诣高深、倍受敬仰的一代佛学宗师。文人、艺术家、高僧,这就是特立但不独行的李叔同。

1918年李叔同38岁,落发为僧,当年的风情才士遁入空门,让人惋惜。他的学生丰子恺这么说:人生有三层楼:物质、精神、灵魂生活,认为李叔同强大的“人生欲”和求其彻底的人生态度促使他由艺术升华到宗教,由艺术家而“做和尚修净土”。他走上了追求人生极致的最高境界,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林语堂说:李叔同是我们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他曾经属于我们的时代却终于抛弃了这个时代跳到红尘之外去了。

在那时的盐商家庭,又经营钱庄的富足家庭,李叔同学到的是不得稍越礼貌,注重内在修行,是“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从富甲一方到家道中落,从绚烂至极到返璞归真,给予我们的是怎样的启示?万事万物终有时,唯有人格修身无止境。

奉母南下,离开天津的大家庭,让他有了更豁然的生活,二十年生活的回忆,让他觉得人生只在瞬息之间,流落异乡的风尘颠簸,让他初尝人生之苦。当母亲咽气的那一刻,李叔同不在母亲身边,这成了他一生的憾事“洒剩两行泪,吟成一夕秋”。

父亲李世珍的晚年沉浸在王阳明之学,旁及禅宗,颇具功力。直到李叔同在杭州任教以后,存朴堂主人李筱楼的内省功夫才在他身上浮现出来,并延续在李叔同的后半生。丰子恺说:弘一法师由翩翩公子一变而为留学生,又变而为教师,三变而为道人,四变而为和尚。每做一种人,都做得十分像样。始终保持冰霜节操的弘一法师,让人敬仰!

弘一法师曾写过: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聪明睿智,守之以愚。道德隆重,守之以谦……莫妒他长,妒长,则己终是短。莫护己短,护短,则己终不长。

对于自己一生的修养功夫,他说了改过的次第,即一学——多读佛书儒书,了解善恶之别和改过之法;二省——一言一行,时常省察,每日录写,改其恶者;三改——改过为光明磊落之事。他总结了自己十条经验:虚心、慎独、宽厚、吃亏、寡言、不说人过、不文己过、不覆己过、闻谤不辩、不嗔。这些经验对于凡尘俗世中的我们真如醍醐灌顶。

正如李叔同所写的:门外风花各自春,空中楼阁画中身。而今得结烟霞侣,休管人生幻与真。当你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时,当你脚踏实地,心无旁骛时,休管人生幻与真。让我们记住存朴堂的对联:惜衣惜食非为惜财缘惜福,求名求利须知求己莫求人。放下执念,珍惜拥有的,活在当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唯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会看到世态人情。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侧柜排挤,可以保其天真顺其自然。 以卑微的...
    任家辉阅读 3,567评论 1 2
  • 人是社会的产物,绝对不是心灵的产物。 社会让你成为什么样子的人,你就自然会成为什么样子的人。 所以,你还在做无谓的...
    謹修阅读 1,527评论 0 1
  • 哈哈,你们叫嚣着,却没有办法。
    你对他飞翔阅读 1,267评论 1 1
  • 1.新闻话题: “2018浙江-香港现代服务业高端人才招聘会”在香港举行 观点: 这样的招聘会让企业寻到人才,增强...
    初夏的夏lgq阅读 59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