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参加训练营,我的目标是什么?
我的目标是学以致用,找到拆书与视觉引导的结合点,让拆书更视觉化。
2)整个12次的拆书过程发生了什么?
发生了很多:
1.第一周,我们只做A,做得很艰难,仿佛就是全部。但是这样的设置让我们在做的过程中,更简洁单纯的体验了A的写作。
2.第二周,加入了I,才发现,I其实比A更难,因为A2的应用中I是基础是根本,I没做好,A就算乱了。这个时候I也做得很艰难,仿佛I和A就是全部了。
3.到三周,RIA全流程,才发现。原来找一份现成的R都是需要绞尽脑汁,海选书籍,真的有种大海捞针的感觉,而且完美主义作祟,总以为可以找到更好的,时间就这样一点点流逝。
4、而最终把RIA串起来做得时候,才真正体会到RIA模型这三大件的意义和每一步的分量是多么不可或缺。
3)与我的期望有哪些差异(亮点是什么?不足是什么?)亮点(具体做的好的地方,下次可复制):不足(需要提高的部分):
亮点很多:
1.A其实很有意思,人们都喜欢听故事,其实也喜欢说自己的故事。故事总是勾起回忆,引人入胜。但是真正的两点不是故事,而是反思,我思故我在。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优点,就是思考,由此可见时候的反思多么的重要。
2.I就是方法论,但是在没有I这四象限模型的时候,其实推方法论的提炼方法纵然千百种,但是都很凌乱。而I的作用,就是可以把片段中的方法,调理清晰的梳理出来,我们的以后的应用,带来了如工具般的便捷。
3.R给我带来的,其实是阅读书籍的一个革命性的思维方式。以前我重是苛求读完每本的每个细节,但是这样的苛求非常吃力,到最后很少读完整本书。而R的片段其实是把知识点拎出来,用RIA的模型,把知识模型化。变成像是机器猫的百宝袋,取出来即插即用,更体系化,使用更方便。
不足:
主要还是自己的联系不足,时间分配不合理。造成练习与RIA技能的内化没有均匀的连续,而是起伏波动很不稳定,造成吸收不好。
4)本次训练,让我对该项技能有什么心得?
RIA模型会是自己以后阅读一本书的基本技能,我会用RIA提炼出书中的精华,然后用视觉化的形式,把这些内容视觉化,帮助自己和他人更好的学习、收藏与记忆和读取。
感谢和拆书帮的遇见!感谢我们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