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1000万,即使你要占0.000001%,我也要对赌

创投圈的朋友们,对估值一定不会陌生。它反映了我们对项目未来的预期。因为不同的人对预期不全相同,所以才产生了股权的流动和溢价。

我们当前的价值评价,都是以不确定的未来作为标准的。比如,一个项目融资100万,出让10%股权。这说明投资者认为,项目团队通过和100万资金的结合,团队未来的新增价值,考虑到年收益、通胀等因素,换算到当下至少值900万。

100万资本的价值,以价值等价物(货币)来体现,是100万。它通过项目团队的转化,成为了将团队价值转化为目标市场价值的工具,也就是项目本体。资本就好比建商场,团队就是里面的店家。扣除盖商场的投入,剩下的利润,就是团队的价值体现。

对于上面的例子,如果项目赚取了900万的利润,投资人10%的股权就是现实的物有所值。如果项目没有盈利,那吹出来的估值都是虚无的泡沫,是不是值,有待时间的验证。

在门槛越来越高的情况下,通常一轮资金过后,很多项目都是没法盈利的。这意味着商场没盖好,店家没法营业。距离商场建成营业,还需后续资金的补充,这就产生了第二轮、第三轮...更多轮的融资。

对一些距离盈利遥遥无期的高估值的项目,受追捧程度反映了投资者对未来的信心。即认为总有一天,团队的价值会以盈利的形式反映出来,并不亏于今天的估值。当然,也有是抱着,对未来有更多人看好该项目的信心。

对于迟迟不盈利的项目,只要饼够大,依然不乏跟进者。这就像一座很有前景的烂尾楼,不断转手不断增值。看起来在不断成长,而实际价值根本没有增加,有的只是资本价值的转化。执行团队的价值依然是个期望值。

这样的项目,就像一块海绵,吸引了本该创造价值的资金。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泡沫未遂”。即泡沫一天不破,就一天不能确定这个项目有没有泡沫。如果泡沫破的一天,发现泡沫非常大,这就成了庞氏骗局。当然,如果从吸收泡沫的角度看,项目是有价值的。或许是现实太残酷,很多投资者也是不得不寄希望于预期。

创业还是一场非0即1的长跑。选手跑到终点,奖金丰厚。抵达不了终点,一切归于虚无。而资本在这场游戏中,就扮演了卖给选手水的商人。选手答应商人,一旦到了终点,他会以高于市面很多倍的价格,买他们的水。信任选手的商人,就提前给选手消费。团队所创造的价值,就是选手付了水钱之后的奖金。

在追求赚快钱的环境下,选手能不能到终点,有时并不是商人最看重的。因为这个跑道太长,谁有耐心等待?参赛选手的商品欠条,好不好流通,才是关键。至于以后能不能跑到终点,后面的人去关注吧。

在这种环境下,有时选手自身也学起了做生意。如果能把自己的水票,卖出好价钱,谁还跑那么远、那么累的比赛?

这样的结果就是,抵达终点的选手越来越少,大量奖金没人领取。这些奖金是什么呢?就是市场上的消费力。

这种创投环境如果不变的话,万众创新固然可贵,但大量选手参赛,仅有少数选手能跑到终点。这项活动本身,就是巨大的“泡沫工程”。

改变大环境是困难的。有的时候,即使说是转变了意识,更关注价值创造,这也仅仅是说。没有反映在结果上,都是没意义的。

如何基于未来创造的确定结果,提前公平作价,在当下换取实现结果所需要的资本?

这就是对赌的意义了。

对赌是建立在广义的公平基础上,对投资、创业者双方的一种相对公平的失衡修正(不包含短期投机型的对赌目标)。为何说相对公平呢?我们先来看一张图:

第二种估值模式,就是一种对赌。它是基于有限未来的确定性(第一轮融资所出让的股权,在下一轮融资时得到确认,在文章最后有举例说明),加上无限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于资本而言,这降低了波动性,同时保留了波动性的收益机会。在前些年,对赌还比较常见。但在好项目稀缺的环境下,有些投资者尤其是偏前期的,为了体现投资条款的吸引力,逐渐减少了对赌。

从资本角度讲,风险与机会是共存的,不分好坏。所以高风险所对应的就是分散投资。这一点没毛病。

但创业团队的精力不能分散。因为在盈利阈值很高的今天,一个有价值的项目需要沉淀,专注。在没有方向约束,所产生的高风险环境下,创业市场的宏观情况就是:

创新市场中,不时会有独角兽产生,但却缺乏大量自我生存的小田鼠、小蚯蚓、小...。而这片土壤,只有在一个多样的生态流之下,才能形成整体的改善。就算多出几个甚至几十个独角兽,能有多大用?

这种协同生态的缺失,是市场需要持续输血的症结所在。其背后就是:估值失衡 --- 缺乏约束 --- 好项目减少 --- 估值进一步失衡,这种恶性的循环。

很多创业者,只看到对赌的约束性,却没有看到约束的意义,在于更明确的方向约束性。当自我与无我失衡时,一开始就已输了一半了。

我们从细节再来看看,没有对赌的几种创业历程:

创始人一开始就是为了赚快钱。这种没有方向约束的估值方法非常完美,把项目吹大,套现,再吹大,继续套现!完美完美太完美了!想实现这个过程,需要一份完美的履历。这个市场,相信过去的就是未来的。

创始人最开始想做一番事业。但随着项目发展,看到别人吹泡泡吹得爽啊,因为没有方向的约束,在成长中迷失了初心。

创始人最开始想做一番事业,但项目团队其他人不都这么想。离开了约束,单靠创始人去影响团队的想法是挺难的。尤其在有“捷径”可走时,最容易出现团队的分歧。

创始人及团队起初都是想做一番事业。但随着项目成长,部分人的想法变了。这就出现了项目大了,团队也散了的情况。

创始人及团队最开始就想做番事业。随着项目的发展,团队依靠自我约束,不为外界资本泡泡所诱惑,最终实现了开始的理想。

想想看,这五种情况,哪一种是社会所需?只有最后一种吧。而这看起来就像一个童话故事,似乎不太真实。如果这个过程是10年,你想想得多么艰辛。

其实很多时候,困难并不在于技术,而是在于选择。现在想想,好项目不多,是不是很正常了?

在这个世界上,失与得是相对的。离开了平衡,很难长久共存。

在缺少均衡估值的评价标准下,每一轮融资都是多方的博弈。从根上就没有相对均衡的评价标准,导致团队内部的股权分配,也传递了这样的特点。每当外界环境有扰动时,就需要多方利益的内部协调。想想,耗掉了多少价值力?

对于项目团队,超额利益会降低动力;不足则会增加前行的困难。无论哪种失衡,走到终点的概率都会降低。这种机会的下降,放在一个人身上影响也许不算大。但是叠加在一个需要团队智慧协作,才能实现的项目上,影响就非同小可了。这就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所以,

如果有资本说,我投1000万只占0.00001%。我依然要对赌。

如果有资本说,我投1000万只占0.00001%。我依然要对赌。

如果有资本说,我投1000万只占0.00001%。我依然要对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姓名:鄢滔《六项精进》 打卡 :4月14日 公司:南昌市金祁泰科技有限公司 使命:为全体员工的物心双幸福付出不亚于...
    南极雪423阅读 559评论 0 0
  • 距离2018年,还有不到6天了,大家都在朋友圈里和简书讨论一年的收获! 我给自己也写个总结吧。 帮助过我的人,谢谢...
    曲沙南风阅读 3,211评论 15 32
  • 今日来做入职体检,在一个镇上的医院,因为周边工厂多,很多外地年轻人在做入职体检。看着他们年轻的脸庞,杀马特般的造型...
    文风2004阅读 1,846评论 0 0
  • 辛好有你阅读 2,635评论 3 2
  • 有阳光,才有阴影;有风雨,才有彩虹。人生总是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没有人会知道自己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既然此刻认准...
    君霏逸阅读 981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