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的人,就算拿命,都没换到钱。
上午10:54,接了杯水,回到工位上喝了一口,顺手看了一眼手机。未曾想看到了一个噩耗:
如图,这位小伙伴说他同事的女朋友,突然发病死掉了。病发到离世,6个小时时间。一面人间,一眼万年,震惊之余心里有说不上来的难受。这漫长的六个小时里对生的渴望,被病痛的折磨,对亲人的创伤,想来比猝死来得更加残忍一些。
到前几天看到的那篇《国人健康大数据》,提到目前中国真正健康的人所占的比例仅仅为3%。多么触目惊心,看到这个数字得时候我简直无法相信:居然有这么高的?因为根据我自己观察到的结果来看,身边没有遇到过一个身体没点毛病的人,我一度以为真正健康的人,压根就不存在。
前一阵子公司体检,出结果的那天办公室里可谓人间百态。
有刚工作没几年的职场新人满面愁容:我怎么这么多指标异常,这都啥问题啊?然后开始百度起来,在莆田系的阴影下越看越忐忑,恨不得马上就请假去复检。
也有淡定的职场老油条:有什么可查的,肯定还那样呗,三高脂肪肝啥的这不都标配么,呦,今年又多出来一项异常啊?然后啪把报告一关,继续对着屏幕工作去了。
更多的人还是一边攀比谁的异常多,一边打趣到:没事没事,这玩意儿能查出来的都死不了,要死都猝死,防不住的,别吓唬自己。听得旁边的职场新人坐立不安。
不是夸张,也不是真的就这么不在意自己的身体,只是太多时候,没有办法。
夫妻两人都很忙,根本没有时间在家吃饭,到家都已经九十点钟,还要收拾做家务。买菜做饭第二天带?力不从心啊。
每天的工作也很繁多,经济寒冬下更加如此,不努力不拼命,甚至会面临失业的风险,只能咬咬牙继续加班加点。
上有老下有小还有贷款要还,成功却依然遥不可及,偶尔拿起手机放松一下,又被自媒体贩卖的恐慌、焦虑所笼罩,让人一口气都不敢松懈。
不是不想去锻炼,不是不想早睡早起,不是小病小痛不放在心上不想去打理,实在是迫不得已。
这个社会,终究还是发展得太快了,有太多时候我们掉队,甚至不是因为我们停了下来,而有可能只是我们稍微慢了一点罢了。
记忆里总是记得从前慢,不只车马邮件慢,生活也很慢,在家里吃一天的三顿饭。总是带着起床气不好好吃早饭,中午放学回家抱怨母亲已经绞尽脑汁变换花样的午饭不好吃,晚上在外面疯到兴头上被母亲抓回家不情不愿地按时吃晚饭。十几年过去,幸福感却兜兜转转变回像儿时一样简单:过年回家时,在家里吃到母亲烧的一日三餐。
回到我们奋斗着的城市,生活立刻从绿皮车切换回了复兴号,继续向前飞奔,前方有一块路标,上面写着得好像是成功,揉揉眼它又变成了死亡,于是干脆低下头不再看它。
我现在在做的项目,八点半出门,十点半到家,算上通勤的两个小时,大概每天离家14个小时。然而说句心里话,强度并不是特别大,体重很稳定,面色也很好。去年有一个出差两个月的项目,住的酒店离现场步行15分钟,八点一刻出门,十点一刻回到酒店,一周六天。项目结束,体重掉了十斤,面色蜡黄,不时会感觉到心脏一丝丝的绞痛。即便如此,这样的强度,也并不算很大,至少在互联网公司里,勉强就算个中上。
认识的其他一些同行业小伙伴,要么一周一个发布就要通宵一次,要么大版本迭代小黑屋一进十天半个月,天天凌晨两三点,周末无休。
想起大冰说过一句话:愿你我既可以朝九晚五,又可以浪迹天涯。难免苦笑,浪迹天涯狠狠心还可以体验一把,朝九晚五是真的做不到啊。
也苦也累,但至少这些小伙伴的收入都还是相当可观的。也认识另一些做传统行业的小伙伴,刚毕业的前几年多数收入惨淡,却依然被甲方虐到通宵熬夜也是家常便饭。
同样赌上了自己的身体,不同的是有些人在一线互联网大厂,拿着动辄几十万的年薪跟期权,有些人却在只有考勤跟一线互联网公司看齐的小公司拿着十几万的年薪,还有些人甚至在非互联网行业拿着不到十万的年薪在拼一个未知的未来。
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是不愿意吃苦,不愿意喝鸡汤了,而是不愿意用自己宝贵的生命,去换取某些不确定的大饼了,不知道拿身体去跟上帝做的这笔交易,是否还划算。
这几天蘑菇街上市,老员工拿到的期权却被稀释25倍的事,又让很多人寒了心:事实证明,搭上了青春搭上了身体,也不一定换得到钱。
总会有人对你说:将来成功的你,一定会感谢曾经拼命努力的自己。
你笑笑对自己说:希望将来还活着的我,有机会感谢现在拼命努力的自己。
值得一提的是,在有些人不得不忍受着这样的生活时,还有一些人却在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依然选择了吃外卖、熬夜、不运动这样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我能怎么办呢,只能痛心疾首地学刘德华对梁朝伟说得那句话:我想和你换。如果可以交换,我一定好好吃饭,好好睡觉。
虽然实际的情况是,我没得选。
愚蠢的人类永远也学不会在拥有时好好珍惜,他们只会在降临时悔恨与祈祷,但是我还是想真心地奉劝一句:
别吃外卖了,伤身体,别总熬夜了,会死人的。
对自己好一点,人间或许不值得,但阴间一定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