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专业—是钱还是热爱?

志愿填报后有感随笔

前些天因为忙着志愿填报,查学校查专业前景查城市,查图书馆查宿舍查氛围,上小红书上知乎上微博,各种声音就快将我吞没,修修改改,通宵达旦的,犹豫不决的,最终,我也算终于理清了一条清晰的思路,值得满意的是,我最终不顾一切,奔赴于我的热爱——新闻学。

回过头来想,一开始的纠结反复来自于我一直报以兼顾所有的心态去选取,我想这可算是动物天性——贪婪。从成绩出来后,每一天我都在纠结中,犹豫中,排除中,圈圈画画,到最后,好像也圈画不出个所以最好来。投降,我问自己,到底什么来讲对我更重要:好学校?好宿舍?好图书馆?好就业?好城市?好稳定?好有钱?好喜欢的?这个问题,摆在面前,就像一匹饿坏的狼,挑选各种口味的肉一样艰难,像曾经见过的无厘头问题——从亲朋好友中只能留下最重要的人,那样的崩溃纠结。

很快志愿填报的时间快截止了,最后一晚,在不知不觉中,通宵了,不知道是深夜的安静,还是突然被逼急的开窍,我最终很坚定且报以兴奋的心情奔赴于我的热爱。

是,我知道,物质建设精神。就像我一位“老朋友”说的一样“有的人一个月赚一千块,有的人一个月赚十万,拿什么样的钱就过什么样的日子。“ 但他还有后半句 “可是你知道吗?三五千块的日子也可以过得有仪式感喔,甚至他们活得更富有更快乐更值得。“ 我只是此刻又忽然想起这句话,也许是它足以呈现热爱的温度。

新闻学——似乎是大多数人都不怎么看好的,我也了解过一些前辈的经历,还是一样——劝退和吐槽。其实到最后我已经很反感去多听听过来人的意见。是,所以打工人都不满意自己的现状,都不满意自己的生活,可后来我发现了共同点——至始至终都为的是钱。钱,是对一份好生活的期待,也是迫于社会节奏的压力,但我觉得它和初心相比,还是显得很微不足道,我们应该相信时代赋予我们的机遇,相信互联网给予我们的便利,我们很幸运,有很多无言的力量在支持我们,让我追我所爱。

也许吧,也许是因为现在还没有真正独立,所谓的没有遭受过社会的毒打,像一个小朋友看着大家说 “他们都过得好不开心,真想不明白。” 现在我又猛然想起,那些曾经有足够资本和金钱的高材生明明可以不回国建设,为什么又冲破头皮硬要回来?那些一天三餐草草了事穿着简朴的科学家又是因为什么奋斗了一辈子?我知道,是时代的艰苦,是民族大义驱使他们,但我想不仅仅如此,更有一份最纯粹的热爱不知不觉在心底生根发芽。

最近读了叔本华《人生的智慧》,书中讲到”一个人精神能力的界限尤其决定性地限定了他领略高级快乐的能力。如果这个人的精神能力相当有限,那么,来自外在的一切努力,别人或者运气所能为他做的一切,都无法让他超越只能领略平庸无奇、半动物性的快乐。“  金钱足够让人拥有很多东西,但当一个人什么都想要的时候,其实恰恰是他什么都没有的时候。

我想我的精神财富是书,是来自各位伟大作家的思想启蒙,来自于自己约束和自我反省,我喜欢写写小文章,更喜欢听教授讲文学鉴赏和分析课,那样的收获,使我感觉浑身上下充满力量,而这种感觉,是什么都赋予不了我的,仿佛在那一瞬间,我就是最富有的人。

我本身是全理科生,在计算机和新闻学中反复纠结,其实本质就是在金钱和热爱中苦恼不堪。我知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现在觉得也没必要兼得。仔细想想,选大学的同学们无非就朝着三条路走去:一是奔着金钱去的,二是奔着前途去的,三是奔着兴趣去的。在很多人眼中,大学成了功利性很强的学校,我先是无奈后表以理解,但更多的是遗憾。时代节奏加快,好像循规蹈矩的,成为大学生就很快也要成家立业,培养下一代,建设祖国,很多压力和焦虑也随着互联网展露得更锋芒,而我,匆匆人流中恍惚的小身影,也从没停下脚步,只是,我只是想走得更有力量。

我希望我可以做一个永远纯粹的人,这没什么不好,你说呢?

”我总对自己说,你是一个音乐人,你只能做你最喜欢的音乐,而不是市场最需要的音乐,只有商人才做市场最需要的商品。同样,作为大学生,你得有点骨气,必须坚持自己最喜欢的事情,一旦放弃了,去随波逐流迎合整个行业,那么你肯定会丢掉自己,最后也一定会被他人所取代。“  这是我的偶像李健于某次访谈中浅谈到的,我想我会牢牢记得。

现在回想起来,我很快乐也很庆信自己最后以新闻学作为我的第一志愿,我没弄丢自己,我没淡忘热爱的温度,我也会加强学习,希望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大学生,此时此刻,我很期待我的大学生活,因为那将会是我最充实的学习生涯!

富有终将来自于热爱,热爱终将赐予富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