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读《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我的理解:高明、深邃的兵法思想乃神法加奇谋巧计,否则过往如何成就数历史风云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今日再读《华杉讲透<孙子兵法>》,感觉不再像传说中那么神秘,而是简单、平凡的道理、平正通达的大道。因为华杉先生在讲透原意的同时,尤其针对人们对《孙子兵法》的普遍误读、误解做了鞭辟入里的详解、分解。
总结一下,对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有启迪作用的思想精要如下:
1、《孙子兵法》讲以强胜弱,不是讲以弱胜强。第一篇中讲“计”,不是奇谋巧计,是计算的“计”,也就是现代管理学中的SWOT分析方法论(优劣势分析法):优势、劣势、威胁、机会。过去我们习惯性以为《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料事如神,其实他的“计”远不如司马懿。
2、打得赢也要算代价。行动必有代价,战争代价极大。李克说魏文侯“数胜必亡”,因为数胜则主骄民疲。不要光想着战胜敌人和对手,要算账,而且要学会先算大账,后算小账,值不值得。现代日常生活中“性价比”、“效能”思想应该由此延展来的吧。
3、先胜后战,赢了再打。《孙子兵法》主要讲自强之法。首先是修炼自己,而不是老惦记着打败别人。先修炼自己的筋骨,让自己成为不可战胜的,让自己没有漏洞,然后等敌人出漏洞。不能反过来,头脑一热,冲上去就打,在打的过程中找胜机,那样很危险。这需要我们有严格的自律和高强度付出。
4、要能等待、能忍耐。NO ZUO NO DIE。要有一个认识,一辈子“不作为”也是可以接受,因为“作为”的结果可能是死。诸葛亮为了一个梦想,六出祁山,九伐中原,在完全没有胜算的战争中,让蜀国的青壮年跟着他倒霉。司马懿恰恰会“算计”、沉得住气“能等待”、“能忍耐”。他会算诸葛亮带的军营粮食能吃到什么时候;对于诸葛亮的挑战“坚壁拒守、以逸待劳”,甚至对待诸葛亮派人送妇人服装的“激将”挑战法,仍不出战,活活耗死诸葛亮,司马懿最后回信曰:“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还有就是:日本的德川家康,是最能等待、最能忍耐、也最能妥协的成功案例。他的家族在日本统治了两百多年。
5、以正合,以奇胜,基本战术法“分战法”。其中“奇”字念ji,不念qi,是奇数偶数的奇,又称余奇,是多出来的部分。人们老相信奇袭制胜,以少胜多,必存侥幸心理。孙子告诉你,兵法没有侥幸,弄巧必成拙,必须按照兵法规律来。成功的捷径就是没有捷径。
6、诡道不重要。“兵者,诡道也。”意思是若想战胜对手,最好最快的办法是诱导对方犯错误,而确保自己不犯错误。跟之前的“自强”思想不矛盾。《孙子兵法》这句话,误了好多人。任何时候,不偏左不偏右、客观地认识自己很重要。
7、知己知彼,关键是知己。因为不可胜在己。自己强大了,自己不失误,别人奈何不了你。
8、《孙子兵法》还有一点核心的思想要义:不是教你“胜出”,而是教你“不败”。这点对于我们这个年代的人来说,尤其重要。社会发展进步到这个阶段,作为一个有正常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来说,NO ZUO NO DIE,可以生活的很幸福。
《孙子兵法》讲来讲去,都是练基本功,抓基本面,管好自己,自己强了,等待胜机出现。(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