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哈尔滨市区段目前已有11座各型桥梁,每一座都风格迥异各具特色,在被深深的打上时代烙印的同时又是城市发展变迁的历史见证。
2018年11月20日,中铁大桥局的建设者历时四年多的精心施工,终于迎来了全新的滨北线松花江公铁两用桥的全部竣工并投用的历史时刻。位于此桥上游50米的原“东江桥”即滨江大桥也早在2016年10月30日就已经彻底退役,完成了其历史使命。这两座大桥,一个饱经沧桑老态龙钟;一个耀目生辉气势恢宏!放在一起,反差强烈。
翻开尘封的历史档案,一段鲜为人知的大桥身世渐渐清晰起来。
滨江大桥即哈尔滨滨北松花江公铁两用桥,又称东江桥。全部钢梁由(日本)汽车制造株式会社提供,是我国境内建造的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始建于1932年并于1934年8月建成通车。全长1147.6米的滨江大桥可是中国最早的公铁两用跨江大桥,大桥共19孔,钢桁梁结构,为便于桥下通航,大桥主航道上方3孔分别架设80米、96米、80米的大跨度下承悬臂梁,其余12孔均为64米跨度的下承滑轮式桁梁,桥下预留9.8米净通航高度,能满足当时各种内河船只通行。为避免春季开江时上游冰排及过往船只可能与桥墩发生碰撞,每一桥墩的迎水侧设有10毫米厚钢板制成的防撞棱。日本侵略者害怕遭到中国武装袭击,在大桥铁路梁底部还设了一台轮轨式吊挂装甲巡逻车,这在国内绝无仅有,在世界上也不多见!除此之外,两岸桥头还建有七层楼高、周身布满各种射击孔的碉堡,黑洞洞的,更显阴森可怕,真是武装到了牙齿!
说起这座大桥的身世,揭开一段隐藏的历史。“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在短短数月间沦陷,江桥抗战起风云,马占山将军虽勇一拼也终没能挡住日军的进攻,齐齐哈尔失守,相继1932年2月5日,日军又攻陷了哈尔滨,同年11月便迫不及待地抢建滨北线松花江大桥,他们之所以如此心急,完全是岀于军事和经济上的需要。当时,从日本本地到我们黑龙江省有一条捷经,在朝鲜东部的罗津港登陆,经朝鲜境内,走长图线(长春—图们)东段,再转拉滨线(拉法—滨江),可直抵哈尔滨。只要把松花江大桥架起,即可打通绥佳线(绥化—佳木斯)、齐北线(齐齐哈尔—北安),通过铁路长驱直入整个黑龙江地区,以实现他们快速运兵,镇压抗日武装以及掠夺沿线资源,全面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
日本侵略者修建松花江大桥蓄谋已久,早在占领哈尔滨前的一个月就曾数次出动飞机对松花江大桥进行航空选址,并遣派技术人员对大桥选线进行实地勘测。1932年8月,日本铁道省研究会完成了滨江大桥的设计。同年11月5日,日本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开始抢建大桥,工程总造价为347.26万元(伪满洲国币)。经过12个月的抢建,松花江大桥下部的铁路桥于1933年11月竣工,并与正在抢建中的三棵树站(现哈尔滨东站)、滨江站之间的铁路接通。同年12月14日,松花江大桥铁路桥先期通车。1934年7月4日,松花江大桥上部公路桥通车,至此大桥工程全部竣工。由于该桥是当时世界上罕见的公路、铁路两用桥,日本人曾大肆炫耀,通车时名噪一时。据史料记载,大桥全部钢材由日本运抵大连港,整整装了满满的321个火车皮,其中319车经四平、齐齐哈尔、北安、海伦、绥化迂回运到松花江北马家船口,另外两车经哈大铁路直抵哈尔滨,在松花江两岸现场拼装。当时数千名中国劳工是日本侵略者用欺骗的手段从辽宁锦州、海城、丹东等地招募来的。劳工们住在江边阴暗潮湿的地窨子里,吃的是高梁米、橡子面,喝的是盐水黄豆汤,每天劳作十四、五个小时,稍有怠慢、反抗,就会被日本侵略者用刺刀捅死丢进江中。
一段历史,一段伤痛,时间湮没了太多太多……
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最早迎来了解放的曙光,“东江桥”回到了人民的怀抱。但是随着近年来大吨位重型卡车的普及,该桥上部的公路桥已不堪重负。2006年12月25日,哈尔滨市政府出于安全考虑,并经多方专家论证,及时果断地作出封桥决定。如今,这座大桥像警钟一样静无声息的横卧在松花江的江面上,仿佛还在向人们讲述着沧桑往事……
作者:山石
2020年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