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哥问我“你能不能行?”,领导问我“你能不能行?”,我自己问自己“你,还行不行?”。包括我在内的这个社会,一直在问这个问题,行,还是,不行?
我经常试着“跳出来”,中国有句老话叫“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然而当我站在另一个角度看这个问题时,答案依然不明显。行不行,是能力的考验,还是经验的体现?如同语文考试的阅读理解一样,社会总是喜欢用客观的标准来衡量主观的行为,当然,总有一些零分答案会被后世传唱,但是大部分的都离满分遥遥无期,却又比鸭蛋高出一大截。
行是满分么?那自然不是,行是及格是60分。那不行呢?59分、30分、0分都是,那-1呢?这个就是另一个高度了,类似于101。我喜欢拿分数说事,是因为我喜欢学生时代,没人问你行不行,能力小,责任也小,就算是有人问你,多半也是“下路行不行?打野行不行?”。
我一直觉得没人配说自己行不行,能力不会体现在这三个字上,反过来说,自己说的,不能算数。所以你问我,他问我,我问我行不行的时候,我很为难。我说行的时候事情并没有被落实,千万种可能性总有一种会让事情变得曲折,我说不行,不存在的,男人怎么能说不行呢?开个玩笑,不行不是错,更不能用来区分性别,只是我喜欢打肿脸充胖子罢了,但是总打脸,会很疼,索性沉默,既不说行,也不说不行。
慢慢的大家也开始不再问我了,任何事都是通知我一下,甚至连通知也没有。于是我连行不行这个事也不用思考了,只是愈发的沉默,不知算是良性还是恶性循环,只是偶尔会孤独。终于,我还是把问题翻出来了,暂时没有人跟你沟通不重要,工作能完成到什么地步不重要,有没有钱不重要,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你还行不行?
这一次所有问题都解开了,活下去,永远都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