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回想一下,我上高中的时候,从老师哪里获取最多的应该是老师的个人魅力、解题思路、思维方式、行为习惯。
学到的知识有哪些呢?忘了!
老师讲的很精彩的题目有哪些呢?忘了!
再仔细回想,印象最深刻的是:
当时中午不吃饭,自己去总结做题规律;
花一年的时间,那10几本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课后习题结论、概念、定理等整理到十几张纸上,课本资料一遍一遍的翻,内容一遍一遍的精简,最后打上自己的logo,全班拿去复印;
每天晚上放学熄灯后的那20分钟,点着蜡烛给同学讲题,后面还得排队的景象;
经过几天的自学,把《高中解题方法与策略》这本书给看一遍,把重要的思想方法给提炼出来,挑出典型的例题,在一章小便签纸上正反两面,写上题目的条件,其余的全部在脑子里面,一讲就是一个多小时;
高考成绩出来,全校第二名,第一名132,我131,05年高考。
大学期间,考试前一个星期,泡自习室,先把课本上的定义抄下来,记一记,然后把课后习题做一遍,就这样就不会挂科(数学专业课);
为什么呢?都说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也,可为什么自己对于知识的感悟不是来自于老师,而是来自于自己专注的思考呢?老师的讲解也只是从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方面点醒我们,真正去深入理解,融汇贯通的话,还是得靠自己的。
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班级是个融合体,里面学生的素质真的是千差万别 ,有想学的,有不想学的,有成都好的,有程度不好的,有智商高的,有智商一般的,有专注力强的,也有差的,有思考力超群的,也有一般的,最后,有人能考上985的,也有人只能上个三本、专科的。所以老师们基本上的处理办法是取平均数,然后去教学,或者是老师自己的考核要求,所以授课的对象就有针对性了。肯定不能对所有人都面面俱到。
这样的话,我们全班几乎多数的同学其实都需要自学。
而现在多数同学的状态就像小鸡一样,在教室里坐着,放空自己的脑袋,等着老师来喂。主动性和思考能力真的有待提高,还有自己的习惯、专注力也也需要养成。
如何自学?请参考
但是更多的是我们的孩子缺乏自律意识,缺乏断舍离。
在家孩子断网了吗?家长断网了吗?
孩子看电视吗?家长看电视吗?
孩子打游戏吗?家长打游戏吗?
孩子看书吗?家长看书吗?
我们现在人一天的生活基本上处于这样的一种模式。
你是否躺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