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相距千里的思念叫老家;有一种温暖如棉的怀抱叫老家;有一种此生不忘的印记叫老家;有一种望眼欲穿的期盼叫回老家;有一种久别重逢的喜悦叫回老家;有一种沁人心脾的温馨叫回老家。
有多少人为了奔前程,为了更好的生活只得选择远离故土,奔赴他乡,努力的想在大城市有个属于自己的小窝。渐渐地,我们在这灯红酒绿的城市越来越稳定,这里就成了我们的家。但那些从出生起呼吸过的空气,自会走就驰骋过的土地,却是深深印在脑海里,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日渐清晰。那个地方就是老家。
老家或许是一个国家,或许是一个乡镇,或许是一栋老屋,又或许就像我的老家一样是鲁西南的一个小乡村。
18岁那年,我拒绝了父母的送行,一个人背着行李,第一次做上四处漏风的绿皮火车去异地上大学。那时,我没空考虑父母的担忧,没空细看窗外的风景,我满心欢喜的庆祝自己终于离开了这个小地方,我终于可以去向往的城市过自己向往的生活。这种来去无牵挂的日子一过就是好几年,直到26岁远嫁的那天,看着父母不敢多说一句话的样子与面对亲友强颜欢笑时闪动的双眸,我才第一次体会到离家的心酸。后来,随着年龄增长想家的念头愈演愈烈,尤其是每逢佳节就越发想回到老家。
每次回家,我总是早早打通父母的电话,然后做上驶往老家的客车。客车行驶在高速路上,我已不知何时习惯了去看窗外的风景,看初春杨树上刚吐的嫩芽;看盛夏万物的繁华;看金秋忙着丰收的路人;看寒冬满地的白霜。一路上,父母一个接一个电话地问“到哪啦?”“这会到哪啦?”“快到了不?”。看着高速路边一个又一个的地域标记,我欣喜地想:离家近了,又近了。当客车驶下高速路,顿然间感觉连空气都是清新的,隔着玻璃都能感受到汽车行驶时划动空气带来的清凉。
见到在车站久等的父母,本来编辑在脑海中的有关想念、慰问的词汇一个也说不出,千言万语只化作两个字“爸、妈”,“走,回家。”父母也没了电话里的千叮咛万嘱咐,但就是一句“回家”却是我这辈子听过最温暖的话。
出了县城向东,父亲开车载着我和母亲,慢悠悠的行驶在乡间小路上,穿过一条河便是我的老家。老家基本还是印象中的老样子,村口有一座石头砌成的石桥,有几个顽童在桥上玩耍,他们一边跟我父母打招呼,一边瞪着清澈的眼睛打量我这个陌生人。想想小时候,我也是经常约上三五个玩伴,也是像他们一样在桥上自在地玩耍。我们还在桥身刻字,用锈的发钝的尖刀,一下下敲打着坚硬的石头,却从未刻出过一个完整的字体。那时,我们还从桥下挖出黄淤泥来,用黄泥做各种模型。而现在桥下的沟壑已多年不通水,想找黄泥也是难了,不过却长出各种杂草与野花,为素净的小桥增添了些许斑驳。
车子绕进小胡同,下了车,踏在近几年才铺的沙石路上,看着路两侧闲置的菜园内悠闲地觅食的家禽们,顿感脚步轻盈,早已忘记一路的疲惫。从邻居家敞着的大门里忽然跑出来的大黄狗,冲我“汪汪”直叫,被父亲一声吼吓得夹着尾巴逃回家里。我家门口的香椿树又长了一圈,麻雀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地叫的格外欢快,不知是否在欢迎我的归来。
院子里还是如往常一样干净整洁,从北堂屋到南院墙拴着一根长长的绳子,绳子上晒着专属于我的床上用品。虽然不常回家,但我的床上依旧如我在时一般铺着一层又一层被褥、床单,每逢我回家这天,母亲总要拿出来晾晒,红红绿绿地挂满了绳条。经过一天的晾晒,晚上躺在被窝里就能闻到被子上太阳的味道,那是只有老家才有的味道。
院子的犄角旮旯里长满了毛茸茸的青苔,早晨醒来推开窗就能闻到青苔与泥土掺杂在一起的气息,清新又提神。水井里刚压出的地下水还冒着轻飘飘的蒸汽,含在嘴里清凉中透着一丝丝微甜,如果每天早晨都能用这样的水洗漱,定是一天也不觉得疲惫。
老家的早点很简单,米汤、馒头、白煮鸡蛋、自制的小咸菜,虽然简单却美味又有营养。从小到大我最喜欢吃母亲腌制的咸菜,每次回老家时总要带走一坛,有时是腌萝卜、有时是西瓜酱、有时是腌糖蒜。老家的每户人家都有好几个腌咸菜的土缸,以前因为物资匮乏,冬季主要以腌菜代替青菜下饭,所以才会存了这么多土缸。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大有改善,但大家的口味没变,腌菜的传统还在,这几年腌菜演变成了外出孩子们必带的特产,在外忙碌之余吃上一口母亲腌的咸菜,也是幸福极了。
回到老家我每次必做的事就是在宽敞的灶膛里陪母亲一起择菜、做饭。我烧火,母亲掌厨。每次回来母亲总要杀只土鸡为我改善生活。灶下烧着木柴,灶上铁锅里炖着土鸡,虽然母亲放的料很少,但炖出的鸡却格外美味。经常还没等鸡炖熟,我就迫不及待地夹出一块来尝鲜。在农村做饭时香气能飘到很远,记得小时候在邻村上小学,还没到村口就能闻到各家各户饭菜掺杂在一起的浓香,于是刚才还边走边停下嬉戏的我们,立马就闻香向前,撒腿快跑进各自的家里。
就这样跑着跑着我们就变了,不再满足于当前的生活,不想局限于身边的小窝,尤其是长大后,我们想尽办法离家去闯世界。我们终于如愿以偿了,我们在新的环境里开心着、努力着、闯荡着。闯着闯着我们又变了,我们开始不由自主的想起老家,想起老家的亲人,想起老家的一草一木。
回老家应该是每个在外的游子都期盼的事,现在年关将近,又到了该回老家的时候。回老家,看一看门前的老树是否已脱去绿衣,静候新春;回老家,看一看屋顶的烟囱是否比去年熏得更黑;回老家看一看最爱的父母乡亲。
本文作者:向荣,生于1987年,在职,业余写作,发表了多篇诗歌、小说、散文及育儿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