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明明太后想推翻皇上,为什么她政变失败后皇上没有翻脸为难她,反而一直很孝敬?

文|云朵





老皇帝因迟迟未立太子,导致发生宫变。刀架在脖子上的他临时决定选赵宗全为储君。


好在这位新皇火急火燎及时赶到京城解决了宫闱之乱,被赶鸭子上架的新皇继位后,太后却不停地作妖,想发动政变。


当新皇险胜了太后,为什么他却没有为难太后,反而一直对她尊敬有加呢?


1


赵宗全之前是个毫不起眼的人,在老家禹州当一个小小的团练使,为人处事也都是小心翼翼的。


平时的业余时间,他与当地的老百姓一样全身心扑在乡间地里。


面对救命恩人顾廷烨的投军想法,他只是写了一封推荐信。兖王的人多次去刺杀他时,他像个普通老百姓惶惶不可终日。


他还劝儿子和顾廷烨不要卷入京城的是非,在禹州不争不抢过自己的日子挺好。


在禹州,赵宗全为人处事人一向和蔼可亲,到了人生地不熟的京城也没有什么依仗,他处事肯定会更加以和为贵。


对自己的这位名义上的“母亲”,赵宗全定是要万分尊敬的,何况新官上任的他需要仁厚的名声,以便于日后各项政策的顺利实施。


2


朝中两位最有声望能继承大统的王爷,都没能入得老皇帝的眼,反而让远在禹州籍籍无名的赵宗全捡了个漏。


赵宗全一直不愿蹚京城这趟浑水的,奈何被逼宫的老皇帝居然写了一份血诏。


被赶鸭子上架的他只得硬着头皮,在顾廷烨的护送下进入皇宫控制了局势。


赵宗全很清楚自己就是被拉来凑数的,京城中这些权贵大臣大概率都不会支持自己,只是皇命不可违,暂且按耐不动。


在京城没有根基的他只能小心应对,太后作为旧勋势力的首领更是不能得罪。


京城才经过叛乱不能再折腾,各方势力很可能就等着抓住他的错处,让他成为一个傀儡皇帝,不论如何他都不能授人以柄。


3


老皇帝夫妇也算是对他有知遇之恩,若不是临时受命,他可能就在老家平反安稳地过完一辈子


老皇帝驾崩后,太后也是真心帮他打理朝政的,只是新皇登基也意味着会有新的面貌,出现一些与旧政不一样的政策是必然的。


太后与老皇帝几十年的恩爱夫妻,肯定会义无反顾维护原来的旧制,家族里没有位高权重的大臣,她只能亲自动手攥些权利在手里。


不管太后是不肯撤帘还政,还是扣着玉玺不给,联合谏官弹劾有功之臣,赵宗全对太后的言行一直都是很恭敬的。


他知道亲生父子之间发生这种情况,也难免有政见不一致的时候,更何况他们现在这种关系。


而且,太后并没有做过什么见不得人的事,言行也都上得了台面,孝敬她也是应该的。


写在最后


其实,看着窝囊憨厚的赵宗全比明兰还会演戏,面上看着他再慈善不过的,但从他与太后的这场对弈来看,便知真相并非如此。


他深知舆论的重要性,很多事都是点到为止,保持面上好看也不难,最受益的也还是他自己。


你怎么看待赵宗全对太后的态度呢?






作者:云朵,专注于婚恋家庭情感的90后,我们一起品世间百味,看别人的故事,悟自己的人生。欢迎关注!

图片来源:相关截图,特别致谢,侵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