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勒德.胡塞尼的小说《追风筝的人》描写的故事发生在阿富汗。阿米尔的父亲是当地一名富商,家里仆人阿里有一个儿子叫哈桑,是阿米尔的玩伴,两人一直形影不离。在阿富汗盛行的斗风筝比赛中,阿米尔是出色的放风筝斗士,而哈桑是迫风筝高手。在一次比赛中,阿米尔赢得了冠军,而哈桑则表示要追到第二名的风筝以证明阿米尔的“战绩”,并说:“为你,千千万万遍。”然而,在追到风筝返回途中,哈桑被崇拜希特勒且存在严重种族歧视的大孩子阿塞夫截住,在索要风筝遭到拒绝的情况下,用极端的方式侵犯了哈桑的身体。而这一幕正好被阿米尔看见,他因懦弱并没有挺身而出。哈桑牺牲了尊严保护了那只风筝。阿米尔被自己的自私、懦弱羞愧折磨着,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和痛苦中不能自拔。无法面对哈桑的他却将自己的生日礼物放在哈桑的枕头下陷害他偷窃,希望父亲赶走他。没想到哈桑又一次保护了阿米尔,承认了不存在的偷窃行为,并不顾父亲的劝阻选择了离开。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阿富汗陷入战乱,父亲带阿米尔去了美国,并逐渐成家立业,过上了属于自己的生活。一天,阿米尔接到父亲生前好友拉辛汗的电话,告诉他哈桑其实是他同父异母的兄弟,并且已经死在了当时阿富汗掌权组织塔利班的手中,而他的儿子也就是阿米尔的侄子索拉博也陷入了危难,需要他前去营救。当他看到哈桑写给自己的信后泣不成声,终于战胜了懦弱,冒着生命危险回到了自己曾经生活的己被塔利班占领的喀布尔解救索拉博。机缘巧合,他发现塔利班头目正是当年伤害哈桑的阿塞夫,而索拉博己沦为他的玩物。从未有过打架经验的阿米尔遭到了凶残的阿塞夫致命的毒打,危急关头,索拉博用父亲哈桑教会他的弹弓术打瞎了阿塞夫的一只眼睛,二人成功逃出,回到美国,索拉博被阿米尔收为养子,却因一连串的打击患了自闭症,一直没有笑容。直到又一次风筝大赛,追风筝的阿米尔对他喊出二十六年前哈桑对他喊的那句话:“为你,千千万万遍。”索拉博终于笑了。累积在心中的忧郁和自责在那一刻终于得到了释放,阿米尔终于驱散了笼罩在心头二十六年的阴霾,拯救了自闭的索拉博和逃避的自己。
阅读这本书,尽管己经是第三次了,但我仍被这个美丽而残忍的故事深深吸引,一口气读完了它。吸引人的不仅仅是令人荡气回肠的故事情节,还有作者精巧的结构安排和温暖细腻的笔法勾勒的人性本质与自我救赎。
首先,作者以朋友拉辛汗打来电话作为开始,采用倒叙的方式回忆的自己童年在阿富汗喀布尔的生活,尤其是和仆人阿里的儿子哈桑的交往。故事又拉回了现实,二十多年后他又回到了阿富汗,从阿塞夫手中救出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并努力将他从战乱的阿富汗带回美国。作者以回忆的口吻细腻的笔调娓娓道来,不慌不忙地讲故事,却达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以放风筝开始,又以放风筝结尾,首尾呼应。
其次,文中多次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如作者将胆小懦弱的阿米尔同勇敢忠诚的哈桑进行对比,阿米尔从来没有承认过哈桑是自己的朋友,而哈桑却对他说:"为你,千千万万遍!”。苏联入侵阿富汗前人民生活富足祥和,战后家园破碎,满目疮痍,甚至有人出售义肢,让人不由得感慨“哪有什么和平的世界,只有和平的国家”。战争来临,普什图族富人之子阿米尔可以前往美国避难,而哈扎拉族人哈桑只能饱受战火的洗礼,最终横尸街头,这也正是当时阿富汗社会种族歧视的真实写照。还将阿米尔童年时的懦弱自私与二十多年后选择勇敢面对进行鲜明对比,突出人的成长和自我救赎。文中这样的对比还有很多处。
其次,文中使用了象征手法。通过对风筝的刻画描写,透露出阿富汗及两位主人公在战争中风雨飘摇的命运。文末天空中的风筝也是索拉博重获新生的标志和阿米尔灵魂救续的寄托。阿米尔能最终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追到了风筝,成为他自我期许的阿米尔。风筝还可以是亲情、友情、爱情、忠诚、诚实、善良的象征,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它意味着什么,我们都应该勇敢地去追。
第三,文中塑造了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父亲身形高大,力大无比,传说可以与熊搏斗,同时又是一个正直善良的人,乐善好施且好为他人抱打不平,能坚强勇敢地面对生活,为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赎罪,对于阿米尔和私生子哈桑同样寄托了深深的父爱,支持儿子实现自己的梦想。哈桑勇敢、忠诚,处处维护朋友阿米尔,多次为他解围,宽容朋友的取笑和背叛毫无怨言,且一直拿阿米尔当作好朋友。童年的阿米尔懦弱自私,内心阴暗,从未承认哈桑是自己的朋友而且经常取笑他,在危难时刻不能为哈桑挺身而出,随后又陷入了深深的愧疚之中,直到救出索拉博才得到了直正的救赎和成长。拉辛汗在文中笔墨不多,却是推进故事进展的关键人物,他是一位智者,洞察秋毫,为阿米尔指出了一条“再次成为好人的路”。文中还有阿米尔美丽善良、内心坦诚的妻子索拉雅、爱憎分明的开车司机法里德和凶狠残暴的阿塞夫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后,书中关于人性的思考,也能引人深思,发人深省。阿米尔小时候懦弱自私,因为内心自责而无法面对哈桑,他没有去弥补,而是为了得到父亲全部的爱,设计逼走了哈桑。他也并未因哈桑的离开而感到轻松,反而陷入自责和痛苦之中。成年之后,他终于鼓起勇气,选择了勇敢和面对,从恶魔阿塞夫手中救出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弥补了自己的过失,完了自我救赎和人格的成长。在现实生活中,当朋友、亲人面对困境,我们是为了个人安危而逃避、视而不见呢?还是选择勇敢地挺身而出,对朋友说:“为你,千千万万遍”呢?真心能换来真心吗?这些都是拷问灵魂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