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题不会做在学生当中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不论是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尤其是当遇到从未见过的题型时,不会做就成为更加普遍的情况。
只有找了题目不会做的原因,才能有的放矢的去找解决的办法和培养相应的能力。
我们先拆解解题的过程,从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入手,才能分析清楚不会做的原因。
一个完整的解题的过程大致如以下流程所示:
- 阅读题目;
- 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数据、限制条件等;
- 找出题目中的要求的内容-即能否清晰的定义目标;
- 找出已知和目标之间的关联,以找到一个解决方案;
- 执行解决方案;
- 检查和回顾。
如果以上的前5个环节中有任何以一个出现问题,都能导致题目做不出来。 - 阅读能力差或者有阅读障碍,都会造成无法理解题目;
- 即便是没有阅读障碍,但是阅读能力差,无法将题目中的已知数据、限制条件等拆解出来,自然无法进行后续的解题步骤;那么如判断一个孩子是否读懂了题目呢?一个简单的办法,是看能否将题目重述出来。能否清晰的将题目中的已知数据、限制条件重新拆解出来。
- 能否清晰的定义目标,有时题目中要求的内容并不是非常的明确,这时就需要去分析和甄别;
- 找出已知和目标之间的关联依赖于已经学过的知识。如果所学的知识在做题时没有清晰的呈现,那么不会做题就是必然。
可是,很多时候是书本上的知识可以倒背如流,可是遇到题目还是不会做,那是因为在学习知识时没有建立相应的知识体系,没有将每个知识点使用的场构建出来。
怎么构建场景 ?就是要总结出在什么条件下使用该知识?
所以在学习知识时不仅要知道这个知识点是什么,还要总结归纳出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这个知识,也就是基于场景进行知识的分类和总结。
考试题的数量是无限的,但是使用知识的场景是有限的。与其话大量的时间去刷题,不如多按照使用场景来总结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树。
总结,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是: 提高阅读能力、表达能力、构建自己的基于场景的知识体系,加上适度的练习。
––2019年1月21日于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