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工具上好一节优课》
李园园课题组简报
2020年12月19日,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相聚在项城课题研究cctalk群,一起聆听了教育界专家朱宏燕校长的《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工具上好一节优课》,给教育教学中不能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而感到困惑的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的专题讲座,使我们眼界大开,如沐春风,受益匪浅,原来信息技术可以如此完美的融入课堂,教学效果如此的生动美妙。
首先,朱校长在讲座的开始给我们做了一个小小的互动,调查对下面这句话的认可度:“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以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那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目标。”得到了我们课题群所有一线教师的一致认同。但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课前预习,积极提问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如何融合运用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重视情景教学,助力课堂效果?朱校长运用她在日常教学中就如何把信息技术有效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给出了示范展示和详细讲解。
接下来,朱校长借助她在优质课讲解《咏柳》,《村居》,《台湾蝴蝶甲天下》,《我们上路了》中信息科技的应用给我们上了一堂优课,其中印象最深,感触最大的是《咏柳》的课前预习,她是以微课的形式呈现的,里面包含有本课的重点词汇,课文知识点,更重要的是里面有好多课外发散思维。因为学生提前对课文进行了高效的预习,对第二天的新课就有了很大的帮助。还有一个《台湾蝴蝶甲天下》对台湾蝴蝶做了一个音频,在《梁祝》优美的音乐下,一个个精美的画面引导学生融进了自然界之美,优化了他们的审美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这种信息技术下的课堂模式,使学生摆脱了“跟着老师学习”的传统模式变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形模式。
最后,朱校长强调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原则:信息技术不能取代老师的教授,只有常规教学手段很难或无法解决问题时,我们才应该想到与技术融合。这就让我们的教学更加多元化,让我们更加有勇气并坚持不懈地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也鼓舞了我们一线教师要不断地实践和摸索中,真正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融合”形模式。
感谢项城课题群的胡主任给我们搭建的学习平台,使我们有机会认识深入课堂潜心教研的专家们,也感谢闫艳丽的主持,使本次讲座完美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