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杯甜酒
前阵子和公子聊天,聊到素质,两个人不约而同地开始吐槽生活里碰到的让我们头大的人。什么高铁上占着你的座位睡觉,你叫她,人家还跟你不乐意的大妈;什么不怼人就不能好好说话的熟人;还有那种拿着自己的观点非要压你一头的小公举;甚至还有拿放人鸽子当家常便饭的朋友。
吐槽到最后,所有的不满和怨气只能化作一句“真没素质啊”的空洞感叹,但知道自己对这些人并没什么办法,便只能调整自己继续硬着头皮和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
俗话说,一样米养百样人,何为“有素质”,何为“没素质”其实很难讲,如果单单以自己的三观来界定一个明确标准的话未免过于主观。但是想来普世观念中最能被公众所接受的界定标准大抵就是教育和道德了。
学生时代的我其实算不上一个优秀的学生,在学业上靠着一点小聪明倒也能混个不算太看不过去的成绩,但如果要问我实打实地在功课上付出了多少,我真的说不出来。大抵是因为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很会给自己减负的人,物理学不好,选文科就好了;数学太难,把简单的题都做出来就好了;英语嘛,底子还不错就不用使劲儿学了。
现在看来,当时的种种恐怕只能用年少无知来形容。因为年少,所以不知孰轻孰重,所以无形之中失去了比我想象中多得多的东西。
这学期上课老师逼着我们读亚里士多德的尼格马可伦理学,里面有一句话用来形容年少无知怕是再合适不过。他说:“青年人不但在岁数上年轻,而且在品格上也幼稚。他们的缺点不在于少经历了些东西,而在于纵情使气,在生活上追求那些个别的东西。”这话放到我身上不能再贴切,长大后的我常常会想,如果当初在我选择放弃那些我不情愿去做的事情时,有人推我一把该有多好。
从小父母娇惯我,我不愿做的事从不勉强,如果说逼着我学的大概只有两样,一是奥数,二是滑冰。就这么两样,后来我妈还很懊悔地觉得当时有那个精力让我干点别的去好了。
吊儿郎当地成人以后,我回头看,一路上我坚持下来,并始终为我所用的,似乎只有二胡了。我从小学琴,人家都去学钢琴小提琴的时候,小小的我抱着把天桥卖艺老大爷同款二胡在家咿咿呀呀地拉着,这么一学就是十几年。同龄小朋友的动画片时间我在练琴,同学们结伴出去玩的时候我在练琴,难得可以出门的时候也要被我妈耳提面命地问今天练琴了吗。
对于彼时还是小小少年的我,练琴这件事简直就是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压迫感和危机感自不消多说。
但长大以后,这个自幼坚持下来的爱好带给我的东西远远多于童年时代记忆已然模糊的痛苦。也是长大以后,接触了更多更难更折磨人的东西后我才懂得,任何一样需要学习的东西,无论你最初对于斯有多大的兴趣和向往,在入门的那个阶段,也只有大量的无聊的一眼望不到边的基础性工作,枯燥乏味消磨耐心恨不得撕书砸琴的时候一定比你从中得到的愉悦要多。
这些枯燥的重复性工作不停地消磨你的耐心,学新东西需要面对的困境让你失去最初的兴趣,在这种时候,唯一能够帮你坚持下来的就只有毅力和意志力,说白了只有三个字,不放弃。因为只有当最后历尽千辛万苦终于站在群山之巅的时候,才能看到最初自己最想要看到的风景。
指法练手,听音练耳,品曲练心。当我在可以准确get到一段旋律中不合的位置的时候,当我可以帮朋友翻谱子的时候,当我可以找来喜欢的曲子自己练的时候,我方才懂得这十余年中我得到了什么。
也许是更灵敏的手指和听觉,也许是从乐曲中感受到欢愉或悲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一种对于艺术的鉴赏力,那才是我在今后的人生中可以称之为素质的东西。
常有人怨天尤人地说自己没有得到上帝的金手指,没有好嗓子,没有好身段,写不出一手好字,画不出一手好画,做不到引经据典,做不到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更别提掌握一门流利的外语了。
但当你在质问上天自己没有被点亮技能点,不曾体会别人的光鲜时,有没有想过自己付出过什么?当别人在坚持着用日复一日的重复练习打基础的时候,自己在做什么?在一路到现在的成长过程中,可曾有一天认真地对自己说:“我今天要努力去做好某一件事,无论它多枯燥多无聊多困难多折磨人,我都会一直做下去。”
换言之,当你在对上天提要求的时候,有没有顺便给自己也提点要求。
自幼便被提溜着专心学习的我们,其实也是到了长大以后才明白,所谓高雅素质的养成比考个好成绩,好大学,找个好工作要难得多。任何的光鲜和荣耀背后都是无法被人感同身受的痛。你看大表姐刘雯在维秘舞台上大放异彩,可参照她的食谱和运动量,又有几个人能坚持下来呢。
素质是什么,是你过往人生中走过的路,爬过的山,越过的低谷和尝过的甜,吃过的苦杂烩成一种虚无缥缈却溶于骨血的东西。它可以是宽怀,可以是悲悯,可以是你对于某件事了然于胸的自信,甚至可能仅仅是比别人多一点的耐心。但更多的,一定是从幼年时起便逐步形成的三观,寄托于父母的言传身教,寄托于培养过的兴趣爱好,寄托在长大成人过程中的日日夜夜。
那些一路坚持下来,一直在做的事,是它们,是所谓素质的基石。
所以说小时候学的东西有什么用,那些稚龄时被家长逼着摇头晃脑背完的书,练过的琴,写过的字,压过的腿,跑过的步都有什么用。因为背过“落霞与孤鹜齐飞”,所以能方能理解“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因为把童年分了一部分给笔墨纸砚,方能放胆自嘲“大不了以后去卖字”;因为曾在练功房里鼻涕眼泪留一脸还坚持着练功,才有若干年后他人眼中亭亭玉立,舞蹈家的身材。
那些小时候学过的东西随着成长,逐渐变成脚下的砖,托着我们一步一步看到更高更远的世界,在那样的高度方能清楚知道自己拥有什么,所以才能保有一身清高傲骨,永远,永远都不怕被人瞧不起。
我想,这大抵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自信吧。